多元评价,激发习作兴趣

来源 :语文世界(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J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要有利于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那么,如何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我认为应打破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模式,遵循“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采用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习作评价中,充分发挥习作评价的激励作用,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学生自评——展示个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参与习作的评价,可以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有个学生在《拔河比赛》这篇习作中写道:
  “开始比赛!”话音未落,我前面的同学力大如牛,拼命向后拉。我不甘落后,但又怕体力消耗快,也装模作样咬紧牙关拼命拉……
  他是这么自我评改的:用“△”画出了“话音未落”“力大如牛”“不甘落后”几个词语,同时,把两处错误也改了改,把“开始比赛”改为“预备——开始”,使之更贴切地描述出裁判员的发令语,在“话音未落”前再加上“裁判员的”,使句子变得完整通顺。这样,学生不仅品赏了成功的喜悦,而且还得到了自我评改的快乐。
  这样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
  二、同学互评——拓展思路
  学生互相讨论、修改习作,可以发现他人的亮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每篇习作都各有精妙之笔,闪光之处……学生互改习作,可以读到其他同学写的习作,拓展自己的思路。
  在互改作文中,成绩好的学生改成绩差的学生的习作,一般都没有多大的问题;但习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批改习作时是有一定困难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有意识地将习作能力差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由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任组长,大家一起阅读、讨论,分别提出意见,再由组长进行修改和写批语。这样做,习作能力差的学生也会得到启发,受到教益。
  三、师生同评——促进提高
  在作文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应认真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要求,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讲评时,教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习作——既有优秀的,也有不足的,当堂宣读,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启发学生评价。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都踊跃发言,全班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摆优点,评不足,提出修改、补充的意见。准确的评价,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不准确的评价,教师要进行客观的分析、点拨。这样,教师给习作优秀的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作者内心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而那些习作中存在毛病的学生,通过师生同评这一过程,他们一定会找到不足,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在评价中,教师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只要他能讲出理由,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习作教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结合起来。学生一定会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习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四、展示评价——体验成功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如何制订恰当的习作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心动”,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活动:
  1.开佳作交流会。教师组织学生开佳作交流会,让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美的词句、精彩的片段,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编辑班级《优秀习作选》。教师让学生将每次交流的佳作、精彩的片段都抄录在《优秀习作选》上,在班级中展示,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
  3.发表学生习作。教师把学生的优秀习作推荐到报刊社。如果习作被发表,学生一定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实践证明,教师通过习作评价活动引导学生展示自我,学生就会渐渐地喜欢习作。习作中,学生热情高涨,信心十足,或表达新想法,或吐露新见解,丰富的想象常常让人惊讶。
其他文献
作文的时候,许多同学都在想——要是我能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让人读了我的文章后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那该多好啊!  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将人物写活呢?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描写人物的心得——用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来替代提示语中的“说”字,让动作来说话,用神态来传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具体来说,就是“说”后面引号内的话不变,把“说”字用人物的表情、动作描述出来。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将人物说话时的细微动
小时候,我的家境窘迫。没有电视,没有电脑,就连电灯都没有。但是,就是在那一盏昏黄的油灯下,父亲带着我们兄妹仨走进了阅读世界。  寒冷的冬夜里,母亲在火盆里生好炭火,父亲捧出发黄的老书,一字一句地读给我们听。父亲是一名老师,很有学问,许多深奥的知识,  他都能简单地解释清楚。一开始,我们围着火盆正襟危坐,聚精会神地听父亲讲故事。过了一会儿,三个小脑袋都凑到了父亲面前的书上,似乎那些发黄的纸张里有数不
授课教师的“真信”状况及大学生的“前结构”,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重授课人效应的产生存在着必然联系。这种双重授课人效应对课程教学利弊兼具,其重要启示在于,授课教师的“
一年又一年。转眼间,我们又走过了2008年。  回望2008,我们感慨万千。中国的2008,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2月抗冰救灾,5月汶川地震,8月北京奥运,9月神七飞天,11月金融风暴……一件件一桩桩,大喜大悲。  神州风云变幻,中华英姿勃发。这一年,自然界不可抗拒的威力震慑着中华大地。但是,中国人民的坚强与智慧,也让这个世界重新温暖与亮丽起来。  不知道同学们感受到没有,2008年教育的表情,就
池塘里有一只喜欢吹牛的乌龟。  鱼儿们知道乌龟是吹牛大王,都很讨厌他,谁也不愿意和他在一起。乌龟见大家都不愿听他吹牛,觉得很寂寞,便来到海边的森林里散心。  乌龟见到松鼠,吹牛说:“我已经有五百岁了,是湖泊中的龟王。”  松鼠一听,肃然起敬,盛情地款待了乌龟。乌龟尝到了吹牛的甜头,更加得意忘形了。一天,乌龟见狗熊和许多动物在一起玩儿,走过去说:“别看海龟的个子大,那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曾经在海滩
风儿,不要拉我  我要回家  明天再和你一起放风筝吧  蜜蜂,不要说啦  我要回家  明天再和你一起看鲜花  我要回家了  小鸟,你也走吧  树下给你留了一只蚂蚱  一个熟悉的声音  远远传来  我要加快步伐  远远地  我看到了妈妈  真好,我到家啦  [诗海拾贝]  读完这首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放学的路上,一个孩子流连于路上的风景,他时而穿梭在花丛中,和蜜蜂嬉戏,时而来到大树下,
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和精髓,也是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不竭动力。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跨越理论批
消费是整个自然界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基本存在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 类社会中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异化,这种以消耗社会剩余商品为目的的消费异化行为,违背了商品
新时代, 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结合自身特点, 紧扣“ 职” , 提升“ 高” .同时, 高职院校建好建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