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交融汇聚史知识再生产的价值与路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视角

来源 :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t19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各民族交融汇聚史知识的再生产,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进一步全面、科学揭示我国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并在全社会普及这方面的知识.这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发展、民族知识的增量与更新,也有助于正本清源,使各民族人民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也是目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项基本建设.正确、全面观察和科学书写中国各民族交融汇聚历史,须以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着眼点,以各民族交融汇聚与中华民族发展的互动为主线,把握好民族要素-共时性、民族过程-历时性、民族结构-关系性、民族意识-价值性等四个维度.这项工作包括知识体系的建构和知识传播普及两个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政两界共同作出努力.
其他文献
多民族国家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如何交往交流交融,如何借鉴中国历史上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经验,儒道佛文化是否只属于中原文化?探究这些问题,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构
运用关键词研究方法分析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文本,发现所使用的“中华民族”话语包含“国家”“国民”和“民族”三重语义.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主要在“国家”语义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