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口腔预防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口腔专业学生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PBL和LBL教学法对口腔预防医学的不同内容进行实验性研究。结果:对于不同内容两者理论测试有统计学差异,问卷调查有较大差异。结论: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于口腔预防医学部分章节的应用。
关键词:PBL教学法;LBL教学法;口腔预防医学
教学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与学生共同获得的方法[1]。近年来,许多医学本科院校的教师对以授课为基础(Lecture-Based Learning,L-
BL)的学习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实践,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法在国内外医学院校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能否适应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部分采用,还是广泛推广?为此,我们以口腔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PBL和LBL教学法对口腔预防医学的不同内容进行实验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与分组
选取“口腔预防病学”中口腔流行病学和龋病的预防分别实施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为保证两种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客观真实性,将本校2008级口腔班二年级的学生共120人,综合高考成绩和在校成绩,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人,学生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基础理论、模式教材、教学大纲均一致。
2.教学方法
(1)PBL教学法。学生参与人数多,再次分解以利于典型性PBL教学法的实施。随机分为3组。老师提出涉及3个方面的问题:龋病的预防、窝沟封闭、氟化物防龋,每组选定一项内容为主,先分解后集中,要求学生熟悉所有内容。以窝沟封闭为例,汇报如下:
教学第一阶段(不占用上课时间):以多媒体的形式提前两周让学生认识、认知、认同PBL教学法,更新学生受教育观念。提出问题:“今年我校口腔疾病防治中心是全国中西部地区免费实施窝沟封闭的试点单位,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在实施中却遇到了许多困难,怎样认识?如何解决?”
教学第二阶段:学生各自独立,以书本为主,借助多种渠道收集窝沟封闭的相关资料,一周时间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位学生担任教案讨论的负责人,人人参与,老师充当智囊的角色参与,汇总所学知识,从本学科、美容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对资料加以完善,商讨表达形式。比如:窝沟封闭采用访谈类节目的形式,先让2个同学以专家访谈的形式对专业知识进行初步介绍,之后12位同学分别扮演社会各界人士,如专业人士、学生、学生家长、老师、媒体工作者等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国家免费实施此项方案?”“为什么有年龄的限制?”等,由“专家”一一加以解答,然后再分为2组,就窝沟封闭的必要性进行正反两方辩论,最后由1个同学总结陈词,再次肯定窝沟封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学生扮演多个角色。以上内容均制成文案,提交给老师。学生耗时超过4小时。
教学第三阶段:PBL组全组讨论。基本成熟后,在全组讲授和表演,加强互动,为主的小组一方面向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另一方面需解答其他组别同学提出的问题,实行加减分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此时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结束后老师加以总结。老师简短地从专业的角度对窝沟封闭的知识点加以重点强化、扩展和补充,重点提出:“为什么经济发达地区主动出钱做,我们免费做都遭遇重重阻力?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难道观念也落后?痛定思痛,我们是否要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学生不能单纯为学而学,走出象牙塔,与社会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保健意识,这是预防医学的责任和义务……”共耗时2小时。
以类似方法对口腔流行病学的内容采用PBL教学。
(2)LBL教学法。由PBL教学班老师带教,根据教学大纲,利用多媒体系统对相同章节相同内容传授理论知识,课后提出相同问题,促使学生课后主动学习。
二、结果
1.阶段性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PBL教学班口腔流行病学考试成绩明显低于LBL班,只有PBL班有3名不及格的同学,t检验有非常显著性;PBL教学班龋病的预防成绩明显高于LBL班,均无不及格现象,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果见表 1。
2.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PBL教学法的反馈意见分析结果见表2。
三、讨论
口腔预防医学是口腔理论与临床及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基础知识、各类口腔疾病的预防、社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和卫生宣教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书本知识较快地转换为社会生产力?我们一直在探求较为合适的教学模式。我们分别对口腔预防医学的口腔流行病学和龋病的预防两部分进行教学改革的实验性研究,龋病的预防与口腔内科等专业课有交叉的部分,与临床实践联系也较为紧密,学生易于掌握,采用PBL教学法,课堂气氛活跃,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增加了成就感,虽然花费较多时间,特别是第二阶段,但在师生共同付出中,增进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收获了友谊,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从理论考试成绩、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也证实了这点。后面几个章节具有相同的特点,也可采用PBL 教学法。口腔流行病学专业性、理论性太强,缺乏趣味性,学生对知识理解模糊,对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节奏也难以把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LBL教学法。这部分传统教学法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实验组。
LBL教学法一直在高等医学专科学校的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有一定的经验,对重点难点的提炼、课堂节奏具有较好的把控能力。易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特别是对于理论性太强的部分。但这种单向的传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被动的吸收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定依赖性。而PBL教学法将“教为中心”转化为“学为中心”,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智能因素,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发展和培养学习能力,强化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以及沟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在未来专业角色中普通能力的建构,更适应于社区通科医生的角色,这与口腔预防医学部分内容学习的目的一脉相承。通过大量的实验性研究,PBL教学法适应于口腔预防医学大部分内容的教学。但能否广泛推广,仍值得商榷。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PBL教学法实施的前提是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相关的背景知识,这要求实施者具备一定的素质。我们学生长期接受的是传统灌输式教育,缺乏PBL教学法的基础。此教学法的成功典范——国外医学部,部分采用的是本科后的研究生教育,且从小注重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无视差异,盲目地采取“拿来主义”,实在有点勉为其难;②PBL适应于小班教学[2],而专科学校班级学生多,不可能全班参与,分解教学,花费大量的时间。且医学专科学校学制短,只有两年多的理论学习时间,内容多,还有大量的各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广泛推广必然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3];③PBL的实施,必须具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角色的转换,对教师的知识水平、知识面、理解力、协调和组织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难以保证教学的效果;④PBL的实施也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保证。
总之,PBL教学法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但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改革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全盘加以否定。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百花齐放,更有利于学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83-185.
[2] 黄素群,李里燕,林雪静,等.关于PBL教学法与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2):133.
[3] 周厚秀,程红樱,乔瑞霞.PBL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课堂设计与应用效果[J].护理进修杂志,2004,19(12):1106-1107.
关键词:PBL教学法;LBL教学法;口腔预防医学
教学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与学生共同获得的方法[1]。近年来,许多医学本科院校的教师对以授课为基础(Lecture-Based Learning,L-
BL)的学习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实践,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法在国内外医学院校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能否适应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部分采用,还是广泛推广?为此,我们以口腔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PBL和LBL教学法对口腔预防医学的不同内容进行实验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与分组
选取“口腔预防病学”中口腔流行病学和龋病的预防分别实施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为保证两种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客观真实性,将本校2008级口腔班二年级的学生共120人,综合高考成绩和在校成绩,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人,学生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基础理论、模式教材、教学大纲均一致。
2.教学方法
(1)PBL教学法。学生参与人数多,再次分解以利于典型性PBL教学法的实施。随机分为3组。老师提出涉及3个方面的问题:龋病的预防、窝沟封闭、氟化物防龋,每组选定一项内容为主,先分解后集中,要求学生熟悉所有内容。以窝沟封闭为例,汇报如下:
教学第一阶段(不占用上课时间):以多媒体的形式提前两周让学生认识、认知、认同PBL教学法,更新学生受教育观念。提出问题:“今年我校口腔疾病防治中心是全国中西部地区免费实施窝沟封闭的试点单位,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在实施中却遇到了许多困难,怎样认识?如何解决?”
教学第二阶段:学生各自独立,以书本为主,借助多种渠道收集窝沟封闭的相关资料,一周时间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位学生担任教案讨论的负责人,人人参与,老师充当智囊的角色参与,汇总所学知识,从本学科、美容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对资料加以完善,商讨表达形式。比如:窝沟封闭采用访谈类节目的形式,先让2个同学以专家访谈的形式对专业知识进行初步介绍,之后12位同学分别扮演社会各界人士,如专业人士、学生、学生家长、老师、媒体工作者等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国家免费实施此项方案?”“为什么有年龄的限制?”等,由“专家”一一加以解答,然后再分为2组,就窝沟封闭的必要性进行正反两方辩论,最后由1个同学总结陈词,再次肯定窝沟封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学生扮演多个角色。以上内容均制成文案,提交给老师。学生耗时超过4小时。
教学第三阶段:PBL组全组讨论。基本成熟后,在全组讲授和表演,加强互动,为主的小组一方面向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另一方面需解答其他组别同学提出的问题,实行加减分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此时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结束后老师加以总结。老师简短地从专业的角度对窝沟封闭的知识点加以重点强化、扩展和补充,重点提出:“为什么经济发达地区主动出钱做,我们免费做都遭遇重重阻力?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难道观念也落后?痛定思痛,我们是否要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学生不能单纯为学而学,走出象牙塔,与社会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保健意识,这是预防医学的责任和义务……”共耗时2小时。
以类似方法对口腔流行病学的内容采用PBL教学。
(2)LBL教学法。由PBL教学班老师带教,根据教学大纲,利用多媒体系统对相同章节相同内容传授理论知识,课后提出相同问题,促使学生课后主动学习。
二、结果
1.阶段性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PBL教学班口腔流行病学考试成绩明显低于LBL班,只有PBL班有3名不及格的同学,t检验有非常显著性;PBL教学班龋病的预防成绩明显高于LBL班,均无不及格现象,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果见表 1。
2.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PBL教学法的反馈意见分析结果见表2。
三、讨论
口腔预防医学是口腔理论与临床及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基础知识、各类口腔疾病的预防、社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和卫生宣教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书本知识较快地转换为社会生产力?我们一直在探求较为合适的教学模式。我们分别对口腔预防医学的口腔流行病学和龋病的预防两部分进行教学改革的实验性研究,龋病的预防与口腔内科等专业课有交叉的部分,与临床实践联系也较为紧密,学生易于掌握,采用PBL教学法,课堂气氛活跃,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增加了成就感,虽然花费较多时间,特别是第二阶段,但在师生共同付出中,增进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收获了友谊,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从理论考试成绩、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也证实了这点。后面几个章节具有相同的特点,也可采用PBL 教学法。口腔流行病学专业性、理论性太强,缺乏趣味性,学生对知识理解模糊,对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节奏也难以把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LBL教学法。这部分传统教学法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实验组。
LBL教学法一直在高等医学专科学校的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有一定的经验,对重点难点的提炼、课堂节奏具有较好的把控能力。易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特别是对于理论性太强的部分。但这种单向的传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被动的吸收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定依赖性。而PBL教学法将“教为中心”转化为“学为中心”,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智能因素,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发展和培养学习能力,强化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以及沟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在未来专业角色中普通能力的建构,更适应于社区通科医生的角色,这与口腔预防医学部分内容学习的目的一脉相承。通过大量的实验性研究,PBL教学法适应于口腔预防医学大部分内容的教学。但能否广泛推广,仍值得商榷。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PBL教学法实施的前提是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相关的背景知识,这要求实施者具备一定的素质。我们学生长期接受的是传统灌输式教育,缺乏PBL教学法的基础。此教学法的成功典范——国外医学部,部分采用的是本科后的研究生教育,且从小注重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无视差异,盲目地采取“拿来主义”,实在有点勉为其难;②PBL适应于小班教学[2],而专科学校班级学生多,不可能全班参与,分解教学,花费大量的时间。且医学专科学校学制短,只有两年多的理论学习时间,内容多,还有大量的各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广泛推广必然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3];③PBL的实施,必须具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角色的转换,对教师的知识水平、知识面、理解力、协调和组织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难以保证教学的效果;④PBL的实施也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保证。
总之,PBL教学法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但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改革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全盘加以否定。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百花齐放,更有利于学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83-185.
[2] 黄素群,李里燕,林雪静,等.关于PBL教学法与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2):133.
[3] 周厚秀,程红樱,乔瑞霞.PBL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课堂设计与应用效果[J].护理进修杂志,2004,19(12):110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