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钢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钢擅长于在雕塑中关注社会、人文,以及生态、自然。面对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李钢在艺术创作中没有去顶礼膜拜,而是用“脸谱式”的造型方式,借鉴传统造像中“金刚”“罗汉”“力士”的塑造方式,真切、真实地挖掘了莫言的形象气势、文化底蕴以及精神特征,继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面貌。在现实世界里,莫言身上有着独特的文化属性与人文气质,他的乡土作品充满着对家乡热爱与哀怨的复杂情感。针对这种属性,李钢把他所认识到的“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形象很古老、很土地、很含蓄、很智慧、很中国……”通过雕塑塑造出来,表达一种对于灵魂的感动,这是一种蒙太奇或者魔幻现实主义式的“抓拍”。李钢进行塑造的手法很轻松,起与伏、紧与松、收与放、钝与锐、开与合、虚与实,都得到了准确而理性的并置,从而使作品具有音乐般的旋律与层次。这个雕塑还有一个亮点之处,在于全部用红高粱粒黏合而成,还添加了一把莫言旧居后院的土。人物鼻子塌瘪,嘴部撅起,神情憨态可掬,蕴含着一种倔强、抗争而不屈的独特力量。雕塑中的莫言形象代表的不再是一个现实中的特殊人物个例,而成为了艺术家高度浓缩中国文人整体的形象、气质、精神与灵魂后的艺术表征符号。因此,这件形式作品被莫言文学馆收藏,并受到莫言本人的肯定与喜爱,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他文献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电视节目呈现出来的少数民族媒介形象随处可见。而媒介塑造的少数民族形象数量众多,风格迥异。而观众通过媒介所了解到少数民族的媒介形象是拟态环境下呈现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可别被标题误导,不是因为他们作品差而应被忽略,而是他们是太好的榜样。  不久前刚对一个朋友说,如果中国当代摄影硬要拿来与欧美比的话,就是西方摄影史上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还未出现。以下10个中有9个是前舍曼时代最响亮的名字,也就是现代主义摄影的典范。其实不是“硬要”比较,而是一个观察的结果,不知是社会发展阶段和摄影发展阶段恰好均晚于世界数十年还是巧合,我们中的确太多还在街头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