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教学情境的设置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甚至成为评价地理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利用各种地理现象和手段,设计出一些真实性或准真实性的情形和景象,使师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共同完成教学活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地理教学 河流地貌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语言文字,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中进行着一种情境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地理情境教学法是在心理学、方法论和教育学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积极地启动思维,达到培养学生的智能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从而为改变以往传统地理教学枯燥乏味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智慧提供了新的思路。下面笔者就以《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课为例,说明情境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分析
本节内容是以河流地貌为案例来说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本节课的难点是河流侵蚀作用的类型,虽然我们所在的地区河流众多,河流地貌广泛发育,但对于学生来说,平时观察、留意的较少。所以在这节课中,一定要让学生能对这些地貌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最好的方法当然是野外实地考察,要完成这个活动任务必须要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地点,同时这些地点又必须集中在相对小的范围内。这样选取地点的难度就大大增加,同时也就不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就设想能否让这样一个活动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在教室里完成,让学生在教室里也能体验到和野外考察一样的感受。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整堂课的气氛和效率相当高,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
播放歌曲《长江之歌》,让学生体会长江的豪迈情怀。这时已激起了学生的热情,我就趁热打铁提出一个设想:长江我们都不陌生,但真正游览过长江的同学却很少,今天,我想带领同学们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一起来游览一下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
三、长江之旅
请同学们迅速登上游轮,我们马上要出发了(提醒同学集中精神),现在我们正从上游往下游航行,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是虎跳峡。
1.播放录像“虎跳峡”或出示图片
问题:虎跳峡这种地貌形成与什么外力作用有关?在这种外力作用下,虎跳峡的河床会呈现什么形态?请你从甲、乙、丙三幅图中选出最符合虎跳峡的一幅,并根据你的选择,说出这种作用力的方向如何?在这种力的作用下,虎跳峡的横剖面图,象英语字母中的哪个字母?
教师总结:钓鱼的居民站在A处,建设货运码头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但重点考虑的是码头建设是否有被淤塞的危险。根据凸岸和凹岸的流速情况,凸岸由于流速慢,泥沙不断淤积,有被淤塞的危险,不宜建码头,所以码头应该建在B处。
4.材料解析
荆江是长江自中国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全长420公里,而直线距离仅约185公里长。河道曲折之程度,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因此,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每逢汛期,从上游汹涌而至的洪水在这里左冲右突,两岸堤防险象环生。据史载,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50年间,荆州江河堤防溃口186次,平均不到3年1次。
问题:人们常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请同学们看图片和材料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说荆江河段险呢?能不能提出一些缓解的措施呢?
教师总结:因为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所以水流不畅,容易溃堤,引发洪灾。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裁弯取直、修建水库、建蓄洪分洪工程等。
5.到达终点——上海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船已经接近终点站上海。只见两岸一片开阔平坦的景象,还可以看到远处几乎消失在地面的轮船,不禁让人想起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
问题:请根据你的所见和所想,选择出该河段河床剖面的形态特征图。
教师总结:A图应该属于中游的荆江河段。B图应该属于青藏高原某些河流的河谷,是山前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C图应该属于接近入海口画的,是入海口处的河流堆积地貌。D图应该是属于长江三峡,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笔者分别用到了利用激情的音乐引入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借用诗文佳句切入情境等情境教学法,其实情境教学的创设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来创设情境。如在讲解关于时区和日界线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有一孕妇乘坐海轮由西向东航行,在接近日界线的时候,生下一个女婴,越过日界线的时候,又生下一个女婴。先出生的姐姐的生日正好是2000年1月1日,后出生的妹妹的生日是1999年12月31日,妹妹的生日比姐姐大一天,这是为什么?这样的题目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再如通过穿插趣味故事来创设情境。在讲授洋流中的密度流时,运用二战时纳粹德国潜水艇巧妙地利用了直布罗陀海峡东西两侧的海水密度不同,通过地中海底层的密度流西出直布罗陀海峡,在北海水域重创英国舰队。
除了上述一些方法,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表演深入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等,不再一一例举。总之,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方法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和思考,必能使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大放异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地理教学 河流地貌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语言文字,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中进行着一种情境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地理情境教学法是在心理学、方法论和教育学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积极地启动思维,达到培养学生的智能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从而为改变以往传统地理教学枯燥乏味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智慧提供了新的思路。下面笔者就以《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课为例,说明情境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分析
本节内容是以河流地貌为案例来说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本节课的难点是河流侵蚀作用的类型,虽然我们所在的地区河流众多,河流地貌广泛发育,但对于学生来说,平时观察、留意的较少。所以在这节课中,一定要让学生能对这些地貌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最好的方法当然是野外实地考察,要完成这个活动任务必须要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地点,同时这些地点又必须集中在相对小的范围内。这样选取地点的难度就大大增加,同时也就不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就设想能否让这样一个活动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在教室里完成,让学生在教室里也能体验到和野外考察一样的感受。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整堂课的气氛和效率相当高,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
播放歌曲《长江之歌》,让学生体会长江的豪迈情怀。这时已激起了学生的热情,我就趁热打铁提出一个设想:长江我们都不陌生,但真正游览过长江的同学却很少,今天,我想带领同学们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一起来游览一下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
三、长江之旅
请同学们迅速登上游轮,我们马上要出发了(提醒同学集中精神),现在我们正从上游往下游航行,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是虎跳峡。
1.播放录像“虎跳峡”或出示图片
问题:虎跳峡这种地貌形成与什么外力作用有关?在这种外力作用下,虎跳峡的河床会呈现什么形态?请你从甲、乙、丙三幅图中选出最符合虎跳峡的一幅,并根据你的选择,说出这种作用力的方向如何?在这种力的作用下,虎跳峡的横剖面图,象英语字母中的哪个字母?

教师总结:钓鱼的居民站在A处,建设货运码头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但重点考虑的是码头建设是否有被淤塞的危险。根据凸岸和凹岸的流速情况,凸岸由于流速慢,泥沙不断淤积,有被淤塞的危险,不宜建码头,所以码头应该建在B处。
4.材料解析
荆江是长江自中国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全长420公里,而直线距离仅约185公里长。河道曲折之程度,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因此,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每逢汛期,从上游汹涌而至的洪水在这里左冲右突,两岸堤防险象环生。据史载,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50年间,荆州江河堤防溃口186次,平均不到3年1次。
问题:人们常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请同学们看图片和材料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说荆江河段险呢?能不能提出一些缓解的措施呢?
教师总结:因为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所以水流不畅,容易溃堤,引发洪灾。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裁弯取直、修建水库、建蓄洪分洪工程等。
5.到达终点——上海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船已经接近终点站上海。只见两岸一片开阔平坦的景象,还可以看到远处几乎消失在地面的轮船,不禁让人想起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
问题:请根据你的所见和所想,选择出该河段河床剖面的形态特征图。

教师总结:A图应该属于中游的荆江河段。B图应该属于青藏高原某些河流的河谷,是山前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C图应该属于接近入海口画的,是入海口处的河流堆积地貌。D图应该是属于长江三峡,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笔者分别用到了利用激情的音乐引入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借用诗文佳句切入情境等情境教学法,其实情境教学的创设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来创设情境。如在讲解关于时区和日界线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有一孕妇乘坐海轮由西向东航行,在接近日界线的时候,生下一个女婴,越过日界线的时候,又生下一个女婴。先出生的姐姐的生日正好是2000年1月1日,后出生的妹妹的生日是1999年12月31日,妹妹的生日比姐姐大一天,这是为什么?这样的题目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再如通过穿插趣味故事来创设情境。在讲授洋流中的密度流时,运用二战时纳粹德国潜水艇巧妙地利用了直布罗陀海峡东西两侧的海水密度不同,通过地中海底层的密度流西出直布罗陀海峡,在北海水域重创英国舰队。
除了上述一些方法,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表演深入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等,不再一一例举。总之,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方法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和思考,必能使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大放异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