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困难找借口 只为发展想办法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60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大黑河北岸有一个美丽的村庄——添密湾村。这是一座仿如从古书中方能摘择而出的村庄,它优雅、洁净、清新、脱俗,让人流连忘返、迷恋其中。云翔碧空、风吹草动,远远望之,如同坐落在茫茫草原之上的世外桃源,如同漂泊在碧海晴天之中的孤舟白帆。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这座呼市东土的村庄尽管显得洁雅美丽,却迟迟没有走出落后的暮影。直到有一天,一个矫健的身影穿走于泥道小巷,往返于镇里乡间,用自己的智慧团结了一切力所能及的力量,为淳朴的村民们撑起了幸福安康的一片蓝天,这个人就是添密湾村村主任——高计生。
  高主任有着典型的草原气质,没有华丽的衣着,没有矫作的谈吐,在他的举手投足之间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干练和自信。虽然土生土长的他只是基层的农村干部,但是在上任之后却做了许多关乎村民生计和村庄发展的大事,他用他敏锐的双眼时时关注着村子发展,用他坚毅的心思考着村子的未来前程。
  2009年9月上任伊始,面对全村贫困户过半、村设施残破落后不堪的局面,高计生心中满怀忧愁。他和村领导班子集体深入到村民家中,逐户了解村民的愿望、想法和建议,同村民一起商讨村里的发展事宜。通过走访了解民情,村领导班子归结出了村经济迟迟打不开新局面的原因。随后,村领导班子开始着手制定添密湾村三年发展计划,写入种种切实可行的惠民措施,毅然决然地准备从小事做起,从实事抓起,严格依照镇政府“创先争优”的方针规划,通过实打实干发展村经济,推动添密湾村的全面发展。
  他上任后第一个口号就是“要想村民富,村经济大发展先修路”。在高计生的带领下,村领导班子开始展开一连续轰轰烈烈的行动:申报项目、筹备资金以及寻求技术支持。在国家建设新农村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高计生和村领导班子不等不靠,想方设法联系有经济实力的施工队先垫资修路,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争取到了筑路施工队的支持。此外,他还往返奔波于村与呼市赛罕区的路上,多次找相关部门申请立项,并先后争取到国家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近1000万元,为添密湾村经济起步打下基础。添密湾村从未如此刻般充满着生机、活力和希望。
  经过近四个月的紧张施工之后,看着70多个大街小巷,总计8公里的平整宽敞的水泥路铺现在眼前,坚强的高计生落泪了,淳朴的村民们也感触良多。84岁村民李大爷激动地说:“我在这个村住了一辈子,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出门能够走在平整宽敞的水泥路上,也从来没有想到过一直坑坑洼洼土路、泥道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被撤换掉。这是才当村主任不到一年的高计生为我们村和村民做的实事,我们全村村民打心底感激他。”
  在打通前往幸福和光明的道路之后,高计生信心大涨。他意识到“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众人齐心协力,一切困难都将会迎刃而解。
  经过频繁的走访和缜密的分析,高计生和他的领导班子为添密湾村找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添密湾村身倚山丘、侧靠黑河,水土丰厚的自然优势给村子的农园果业发展提供了先天条件。此外,在农园果业的带动下,添密湾村优美的自然风光也将成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找到路子之后,村领导班子和技术攻坚小组昼夜不息地进行实地勘察,将全村的农业用地进行区别划分,随后挨家挨户上门拜访,在集合村民们的想法和建议之后,开始全方位启动添密湾村的致富计划。幸福的曙光即将照耀这个古老的村庄!
  鉴于添密湾村是农业村,解决农业用水困难是头等大事。由于多年天气干旱,村里11口浇地深水井水位严重下降,甚至有3口已不能出水,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到村民的收成,村民的基本生活也将会出现困难。为保证村民浇地用水不受影响,高计生在打井款还没有拨付到位的情况下,自己出钱并借款7万多元投入项目之中,在短短的一个月内顺利打成3口深水井,解除了村民农业用水的燃眉之急。待农业问题解决之后,高计生开始上门拜访村民,询问关于发展果业的意见。因为高计生点子独特,工作认真细致,办事有条不紊,也因为在他的带领下,添密湾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的景象,果业发展计划毫无阻力地获得了全村的一致赞同,于是,一个完整的计划开始全面启动了。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现实面前,高计生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既然光明之道业已打通,一个新的想法也开始酝酿在高计生的脑中:打开通往幸福的大门!
  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2年之久了,添密湾村连一个村门楼都没有。添密湾村已经迈开了全新的步伐,开始向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前进,那么一个崭新的村庄形象也应当被树立在世人面前。新门楼的建成,将不仅成为村民大步向前的精神支柱,更将成为添密湾村走向辉煌的历史见证。于是,高计生找到铁艺装饰公司寻求帮助,最终在村口建造了一座漂亮雄伟的村门楼,门楼两边雕刻着楹联:“国泰民安城乡共发展,风调雨顺农家臻富裕。”气派壮观的村门楼建成后,为添密湾村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车辆行人路经村口几乎都会驻足凝眸观看,甚至有许多旅人在此摄影留念,添密湾村这个一度被世人忽略的名字随着旅人的脚步开始远播,这个默默无闻数百年之久的小村庄即将翻开历史全新的扉页。
  原本道路闭塞、信息不通的添密湾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对照此前的照片,如同脱胎换骨了一样。村容有变,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彩电、冰箱等现代化家用电器也出现在了村民的家中,生活的幸福感洋溢在每一个居民的脸上。看到这样的情景,高计生感慨很深,虽然心中的兴奋久久难以平静,但是他始终记得自己肩负的重任,全村330户,1338名村民的幸福才是他理想的寄托。
  在高计生的带领下,村领导班子认认真真做好各项工作安排,切切实实为老板姓办好事、办实事。他们经常开会研究上级政府的下发文件,学习先进的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依照黄合少镇人民政府的政策要求,充分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制订了适合本村发展的三年发展规划:第一步,大力发展高产农业,充分发挥添密湾村的产业优势。第二步,大力开发村旅游资源,将添密湾村打造成一个独具风味的旅游度假村。第三步,大力整改村设施。争取筹资及向上级政府申请款项,全面改建村民的残旧居所。而高计生的心中,也早已有了一个完整的计划:大力发展农业,修建村南三渠,发挥添密湾村的产业资源优势并推动村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开发利用添密湾村天然旅游资源,同时带动村农业(如自助果园等全新农业项目)的发展;通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带动,汇集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最终全面保障和改善村民的生活,推动全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他的计划里,要把添密湾村打造成娱乐室、村花园、健身房、游泳池等现代设施一应俱全的现代村、先进村。每当脑海中浮现出村中绿树成荫、房屋整齐,村民家家都有客观的收入,户户生活皆富裕安康的新农村美好景象时,高计生总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幸福感油然而生。
  走在村内,可以看见添密湾村旅游景区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景区的建成将大大加快经济发展进程。每当问到政绩以及感想之时,高计生总是一改常态地说道:“政绩荣耀都不是我所追求的,为农民办实事,带领农民走致富路,这才是我的理想。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发展想办法,这才是作为村主任的根本职责所在!”
  行走在村道之上,小憩在草木之间,无一不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气息正在扑面而来。添密湾村,这个曾经“隐姓埋名”数百年之久的古老村庄,在高计生的带领下,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他文献
当新世纪的曙光让寰宇动情,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列车与天津滨海新区超速发展一样迅猛!  滨海新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这里的建设者,正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建设着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随
期刊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总体向好,但稳增长、转方式、控通胀、保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在这个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各地市纷纷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保障民生,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的战略思路。这其中,城市的“发展”、“转型”成为重点和关键。  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化建设转型都和城市化进程密不可分,城市化要求城市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和城市
期刊
2011年仲夏的一天,细绵的小雨正在沁透天水大地。尽管街巷有些湿滑泥泞,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忙碌中的人们。  高举幡旗身材魁梧的武士抓紧时间进行阵形操演、婀娜多姿的妙龄少女们互相整理对方的头饰舞服、不谙世事的小书童忙里偷闲玩着拍手游戏、肩披黄巾表情庄重的海内外来宾已然肃穆站列、手执“长枪短炮”的记者搜寻着精彩瞬间、身着黄衣的擂鼓手撸起袖子盯着手表……  上午九时五十分,大典正式开始。这个按照“九五之尊
期刊
改革创新是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必须以更多智慧、更大勇气和更强决心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改革肯定会面临各种困难问题,但有困难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到一线去破解难点,不敢站到群众中间去解决问题。    2011年1月,正当铜陵人欣喜地盘点着上一年的丰硕成果之际,在安徽省“两会”上,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又殷切寄望铜陵要瞄准长三角城市,加速赶超跨越,为全省加速崛起做出更大贡献。跑在前列,作出示范
期刊
建设赣西区域中心城市,这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对新余的定位。要加快做大区域经济总量,增强城市承载能力、辐射能力,构建赣西区域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商贸中心与物流中心。    “十一五”期末,仅占江西省国土面积2%、总人口2.5%的新余市,却创造了全省6.7%的经济总量。这其中,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实现倍数增长,分别
期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研究角度来看,有三个问题非常重要:一是牢牢把握住科技发展作为主导的要点,大力推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二是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的现代化“三化”并举;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要发展高端的服务业。    2011’特华金融论坛的主题是“2011’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论坛由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保监会政策研究室、中国银监会培训中心和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主办,华安财产保险
期刊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内涵丰富、新意十足,引起了我国全社会的关注。    一、“财产性收入”的内涵与意义    什么是“财产性收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口径,“财产性收入”一般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和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
期刊
忻州“十二五”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以上,需要民营经济率先翻一番以上。因此,我们要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引导他们把煤炭、铁矿开发生产中积累的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型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开发。    中国城市经济:任何城市都要面临阶段性发展难题的挑战,在您看来当下忻州继续破解的难题是什么?  董洪运:“十一五”期间,我们虽然取得了历史好成绩,但是,跳出忻州看忻州,差距显而易见。至2009年底,忻州
期刊
赛罕区位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城区的东南方,全区总面积1025.2平方公里,东西长43公里、南北宽41公里,人口54.9万人。境内有6个乡镇、124个行政村、5个街道社区、56个社区居委会,全区现有农村公路543.8公里(其中县道145.16公里、专用公路22.3公里、乡道82.183公里、村道347.357公里),是呼和浩特市最大的新型城区。近三年来,全区累计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2.8亿元,新建
期刊
塘厦位于东莞市东南部,地处广州—深圳—香港经济大走廊的黄金地段,全镇总面积128平方公里,下辖21个社区,户籍人口4.4万人,外来人口近5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塘厦镇深入实施“外向带动”战略,走出了一条以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以经济国际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道路,迅速从农业镇发展成为广东省中心镇、中国千强镇(第5名)、中国现代制造业重镇和中国园林城镇。  塘厦是一座经济繁荣的城镇。全镇现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