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档案编研是高校档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档案编研工作存在队伍素质偏低、领导不够重视、编研产品单一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做好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档案;档案编研;对策
高校档案记录了高校自身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学校教学、科研的全部成果,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高校档案编研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利用。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是高校档案部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主动地为高校提供档案信息,直接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等各项工作服务的专门工作。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地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有利于树立档案馆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形象,有利于增强高校档案工作的生机与活力。所以,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在新的形势下更显重要和紧迫,对其要求也更高。
一、我国目前高校裆案编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档案编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档案编研实质上是一个科学、复杂的智力活动,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而有些高校领导,首先对档案工作本身就不重视,更别说档案编研工作了,对档案工作投入不足,也并不重视人员配备,很少有专职负责编研的档案人员。而胜任编研工作的档案人员不能配备足额,也导致大量的编研任务无法承担。
(二)编研人员素养有待提高。
首先,有些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平均学历水平不高,而具有档案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就更少。由于自身水平所限,往往又对于档案编研工作认识不足,认为档案编研工作也只是把资料堆积到一块,只要是保管好档案就行了,所以认为把档案编研究做好没必要。所以有条件的要配备专门负责编研的管理员,责任到人,另外还要加强对档案管理者的业务培训,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变被动为主动,多出编研成果,出好编研成果。
(三)档案编研没有有效的规范管理,造成档案编研的较为随意。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意识有待加强,编研工作中的选题、选材环节得不到有效重视,再加上我国尚未建立起系统、科学的高校档案编研体系,没有制定出高校档案编研具体的规定,影响了我国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四)档案编研质量有待提升。
我国目前各高校档案编研成果中种类、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但是真正的精品并不多。而档案管理者不能只满足于编写几个文件汇编、数字汇编、专题目录汇编,而要编写出真正能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所利用的、带有学术性、知识性研究价值的编研成果另外,在编研选题选材上也缺乏特色,导致体现高校教学特色、科研特色的编研成品并不多见。
(五)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效果尚待提高。
当前高校档案编研成品主要采用书籍出版的形式,与当今社会人们对信息接收的多渠道已经产生了不相适宜。再加上很多编研工作者只满足于编研任务的完成,对于档案编研的推广工作并没有重视。从而使得很多编研成果问世之后几乎不能发挥作用,公众对其的认知度很低,不能体现档案编研的最终目的。
二、下面我们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方法
第一、加强宣传,提高素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高校领导及全体师生员工的档案意识是做好档案编研工作的前提。高校档案工作要想取得学校领导、全校师生的理解与支持,决定因素在于档案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好的编研成果得到推广利用,自然也会引起领导的重视,才能实现良性循环。作为档案工作者呢,档案编研人员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做好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高校档案部门应加强自身业务建设,把档案编研工作提上工作日程,把为高校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服务为己任。最后,编研工作者还必须本着高度负责的观念。保证档案编研过程的严谨、科学,保证档案的凭据性和权威性。
第二、加大编研的投入。首先,就是加大专业人员的投入,编研队伍的建设。这是根本,只有好的团队,发挥内部优势,自觉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才可能出精品,另外,高校档案部门可以聘请其它部门的专门人才协助,大家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合作完成编研课题。发挥集体智慧,改变以前固步自封的传统观念,才可能编研出高质量的编研产品。还要加大资金投入,配备现代化的管理设施,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编研出更多品种、形式的档案产品。例如,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编研的载体可以推广到优盘、光盘等,随着网络的发展,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和资源共享。另外,还可以利用胶卷,胶片等载体,改变载体单一的局面。这些也是一种投入。
第三、不断完善高校编研工作的规范和标准。现阶段我国档案的规章制度数量比较少,档案编研方面的更是屈指可数,至于高校档案编研的专门规章、规则更是几乎没有,所以,我们要按照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高校工作特点,建立健全高校档案工作的各项制度,旨在形成一个完善的高校档案编研法律体系,为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提供强大的法律保障,确保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地进行,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第四、深入挖掘档案信息资源,提高编研价值。编研工作本身就是对档案资料的再加工的过程,其本质是为了让档案增值,因此,档案编研人员通过其能动性、创造性的劳动,将潜藏、分散的档案信息加以整理,实现档案信息的增值,满足公众对档案信息的不同需求。不但要达到档案资料的汇编,更要挖掘资料背后的意义,使其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夏慧.高校档案鳊研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肇庆学院学报,2006.1.
[2]孙艳丽.新时期高校档案编研与利用服务的思考[J].现代情报,20l1.7.
作者简介:常乐,助理馆员。
【关键词】 高校档案;档案编研;对策
高校档案记录了高校自身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学校教学、科研的全部成果,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高校档案编研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利用。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是高校档案部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主动地为高校提供档案信息,直接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等各项工作服务的专门工作。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地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有利于树立档案馆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形象,有利于增强高校档案工作的生机与活力。所以,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在新的形势下更显重要和紧迫,对其要求也更高。
一、我国目前高校裆案编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档案编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档案编研实质上是一个科学、复杂的智力活动,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而有些高校领导,首先对档案工作本身就不重视,更别说档案编研工作了,对档案工作投入不足,也并不重视人员配备,很少有专职负责编研的档案人员。而胜任编研工作的档案人员不能配备足额,也导致大量的编研任务无法承担。
(二)编研人员素养有待提高。
首先,有些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平均学历水平不高,而具有档案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就更少。由于自身水平所限,往往又对于档案编研工作认识不足,认为档案编研工作也只是把资料堆积到一块,只要是保管好档案就行了,所以认为把档案编研究做好没必要。所以有条件的要配备专门负责编研的管理员,责任到人,另外还要加强对档案管理者的业务培训,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变被动为主动,多出编研成果,出好编研成果。
(三)档案编研没有有效的规范管理,造成档案编研的较为随意。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意识有待加强,编研工作中的选题、选材环节得不到有效重视,再加上我国尚未建立起系统、科学的高校档案编研体系,没有制定出高校档案编研具体的规定,影响了我国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四)档案编研质量有待提升。
我国目前各高校档案编研成果中种类、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但是真正的精品并不多。而档案管理者不能只满足于编写几个文件汇编、数字汇编、专题目录汇编,而要编写出真正能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所利用的、带有学术性、知识性研究价值的编研成果另外,在编研选题选材上也缺乏特色,导致体现高校教学特色、科研特色的编研成品并不多见。
(五)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效果尚待提高。
当前高校档案编研成品主要采用书籍出版的形式,与当今社会人们对信息接收的多渠道已经产生了不相适宜。再加上很多编研工作者只满足于编研任务的完成,对于档案编研的推广工作并没有重视。从而使得很多编研成果问世之后几乎不能发挥作用,公众对其的认知度很低,不能体现档案编研的最终目的。
二、下面我们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方法
第一、加强宣传,提高素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高校领导及全体师生员工的档案意识是做好档案编研工作的前提。高校档案工作要想取得学校领导、全校师生的理解与支持,决定因素在于档案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好的编研成果得到推广利用,自然也会引起领导的重视,才能实现良性循环。作为档案工作者呢,档案编研人员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做好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高校档案部门应加强自身业务建设,把档案编研工作提上工作日程,把为高校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服务为己任。最后,编研工作者还必须本着高度负责的观念。保证档案编研过程的严谨、科学,保证档案的凭据性和权威性。
第二、加大编研的投入。首先,就是加大专业人员的投入,编研队伍的建设。这是根本,只有好的团队,发挥内部优势,自觉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才可能出精品,另外,高校档案部门可以聘请其它部门的专门人才协助,大家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合作完成编研课题。发挥集体智慧,改变以前固步自封的传统观念,才可能编研出高质量的编研产品。还要加大资金投入,配备现代化的管理设施,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编研出更多品种、形式的档案产品。例如,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编研的载体可以推广到优盘、光盘等,随着网络的发展,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和资源共享。另外,还可以利用胶卷,胶片等载体,改变载体单一的局面。这些也是一种投入。
第三、不断完善高校编研工作的规范和标准。现阶段我国档案的规章制度数量比较少,档案编研方面的更是屈指可数,至于高校档案编研的专门规章、规则更是几乎没有,所以,我们要按照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高校工作特点,建立健全高校档案工作的各项制度,旨在形成一个完善的高校档案编研法律体系,为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提供强大的法律保障,确保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地进行,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第四、深入挖掘档案信息资源,提高编研价值。编研工作本身就是对档案资料的再加工的过程,其本质是为了让档案增值,因此,档案编研人员通过其能动性、创造性的劳动,将潜藏、分散的档案信息加以整理,实现档案信息的增值,满足公众对档案信息的不同需求。不但要达到档案资料的汇编,更要挖掘资料背后的意义,使其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夏慧.高校档案鳊研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肇庆学院学报,2006.1.
[2]孙艳丽.新时期高校档案编研与利用服务的思考[J].现代情报,20l1.7.
作者简介:常乐,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