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y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酶水平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意义。

方法

以收治的102例肠炎患儿为观察对象,其中52例患儿明确诊断为轮状病毒性肠炎作为观察组,另50例患儿轮状病毒(RV)抗原阴性的单纯腹泻非轮状病毒性肠炎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儿的空腹血清心肌酶水平。

结果

观察组心肌酶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6.54±3.27)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8.32±12.90)U/L、乳酸脱氢酶(LDH)(395.61±38.75)U/L、肌酸激酶(CK)(148.43±18.22)U/L及其同工酶(CK-MB)(62.98±4.17)U/L、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271.28±22.64)U/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的AST(34.02±8.93)U/L,ALT(22.27±11.42)U/L,LDH(295.84±56.36)U/L,CK(119.74±20.06)U/L,CK-MB(42.85±9.73)U/L,α-HBD(235.30±19.18)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765、24.572、38.337、31.329、25.453、56.832,均P<0.05)。

结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较非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更易出现心肌受损,关注及时心电图与心肌酶谱水平监测,对诊断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正>我院于2009年9月正式通过了JCI认证。JCI标准提出医疗服务的可行性与连续性,具体含义是指医护人员应为患者提供与职责及资源相一致的医疗服务,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规程完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UC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口服美沙拉嗪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MDA、SOD、CRP水平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