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前每年立冬后,没有大棚蔬菜以前,我们只能就着咸菜、泡菜熬过那段寒冷的岁月,但是如果你家周围有竹林盘,那么这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因为我们可以采摘冬笋吃。竹的品种很多,四川常见的有楠竹、慈竹、斑竹和荆竹等,其破土而出的竹苗都称为竹笋,凡竹笋都能吃。竹笋因季节分为冬笋、春笋和夏笋,其中以绵竹的楠竹冬笋最为有名,称为“素食第一品”。楠竹冬笋是楠竹的幼苗,立秋前后由楠竹的地下茎侧芽发育而成的笋芽,因尚未出土,所以笋质幼嫩,人人喜食。
采挖冬笋也有讲究,父亲是这方面的行家。他告诉我:“一看季节,冬至以前形成的冬笋,只有少数能长成春笋,一般可挖;冬至以后形成的冬笋,大都能长成春笋出土成竹,不应该挖。二看笋形,笋形弯曲、基部呈尖状或笋壳开裂老化的笋,不能长成春笋,可以采挖;基部丰满,根系发达,竹壳叶嫩而紧裹笋肉的,能长成春笋,不应该挖。”哪些该挖,哪些不该挖,父亲一看就清清楚楚,这靠的是他多年的眼力。
冬笋是一种富有营养价值并具有医药功能的美味食品,含有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既有助于消化,又能预防便秘和结肠癌的发生。冬笋营养丰富,肉质鲜嫩,洁白如玉,清香纯正,味美爽口,可以制成各种各样的菜肴,如凉拌冬笋、油焖冬笋、兰花冬笋、冬笋肉丝、冬笋鲤鱼、雪菜冬笋等,不一而足。
然而在清代文人李渔看来,这些烹饪之道都很平庸,他最推崇的冬笋吃法就是“素宜白水,荤用肥猪。”意思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千万不能让其他食材抢去了冬笋的鲜味。鲜味是冬笋的灵魂,甘美的来源,也是其美味居于肉食之上的缘故。
冬笋的鲜美,过去只有山里的僧尼、野外的村民这些亲自种植竹子的人才能够享受得到。城里的市民是享受不到这种新鲜的。因为冬笋在到你的厨房之前,已经过去了很多很久,难保新鲜。更别说有些不法商贩为了暴利,不惜使用福尔马林浸泡冬笋,或者用硫磺熏烤冬笋了。冬笋保存起来很麻烦,但是这丝毫难不倒父亲这样的冬笋行家。父亲说,保存冬笋,要取一木桶或纸箱,底部铺上7厘米〜10厘米厚的湿河沙,将完好无损的冬笋尖头朝上排列在木桶或纸箱中,再用河沙填满空隙,将冬笋的顶尖完全覆盖后,搬到阴凉通风处,这样可贮藏保鲜30天〜50天不变质。
如果冬笋和肉食同煮,牛羊鸡鸭都不合适,适合的只有猪肉,而且是肥肉。用肥肉不是因为肥腻,而是肥肉味甘。肥肉之甘被笋吸入,转变为鲜,鲜到了极点。当冬笋快煮熟时,要将肥肉全部去掉,汤也不要多留,只留下一半,再加上清汤。调味的作料,只用醋和酒,这是烧制荤笋的基本要领。
父亲一辈子善做冬笋,和冬笋打了一辈子交道。吃着父亲做的菜,仿佛每一道都如同冬笋那么鲜。一次,我问父亲,是不是他做得笋多了,手上也沾了鲜气。父亲笑着说:“哪有那种事,只不过凡是烧笋的汤,我就都留着,每做一道菜都拿来调味。你们只觉味道鲜美,却永远不知道鲜美就来源于笋汤啊。”
原来如此!
责任编辑/刘洋
采挖冬笋也有讲究,父亲是这方面的行家。他告诉我:“一看季节,冬至以前形成的冬笋,只有少数能长成春笋,一般可挖;冬至以后形成的冬笋,大都能长成春笋出土成竹,不应该挖。二看笋形,笋形弯曲、基部呈尖状或笋壳开裂老化的笋,不能长成春笋,可以采挖;基部丰满,根系发达,竹壳叶嫩而紧裹笋肉的,能长成春笋,不应该挖。”哪些该挖,哪些不该挖,父亲一看就清清楚楚,这靠的是他多年的眼力。
冬笋是一种富有营养价值并具有医药功能的美味食品,含有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既有助于消化,又能预防便秘和结肠癌的发生。冬笋营养丰富,肉质鲜嫩,洁白如玉,清香纯正,味美爽口,可以制成各种各样的菜肴,如凉拌冬笋、油焖冬笋、兰花冬笋、冬笋肉丝、冬笋鲤鱼、雪菜冬笋等,不一而足。
然而在清代文人李渔看来,这些烹饪之道都很平庸,他最推崇的冬笋吃法就是“素宜白水,荤用肥猪。”意思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千万不能让其他食材抢去了冬笋的鲜味。鲜味是冬笋的灵魂,甘美的来源,也是其美味居于肉食之上的缘故。
冬笋的鲜美,过去只有山里的僧尼、野外的村民这些亲自种植竹子的人才能够享受得到。城里的市民是享受不到这种新鲜的。因为冬笋在到你的厨房之前,已经过去了很多很久,难保新鲜。更别说有些不法商贩为了暴利,不惜使用福尔马林浸泡冬笋,或者用硫磺熏烤冬笋了。冬笋保存起来很麻烦,但是这丝毫难不倒父亲这样的冬笋行家。父亲说,保存冬笋,要取一木桶或纸箱,底部铺上7厘米〜10厘米厚的湿河沙,将完好无损的冬笋尖头朝上排列在木桶或纸箱中,再用河沙填满空隙,将冬笋的顶尖完全覆盖后,搬到阴凉通风处,这样可贮藏保鲜30天〜50天不变质。
如果冬笋和肉食同煮,牛羊鸡鸭都不合适,适合的只有猪肉,而且是肥肉。用肥肉不是因为肥腻,而是肥肉味甘。肥肉之甘被笋吸入,转变为鲜,鲜到了极点。当冬笋快煮熟时,要将肥肉全部去掉,汤也不要多留,只留下一半,再加上清汤。调味的作料,只用醋和酒,这是烧制荤笋的基本要领。
父亲一辈子善做冬笋,和冬笋打了一辈子交道。吃着父亲做的菜,仿佛每一道都如同冬笋那么鲜。一次,我问父亲,是不是他做得笋多了,手上也沾了鲜气。父亲笑着说:“哪有那种事,只不过凡是烧笋的汤,我就都留着,每做一道菜都拿来调味。你们只觉味道鲜美,却永远不知道鲜美就来源于笋汤啊。”
原来如此!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