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支持对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t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老年人再就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代际支持是指在家庭中,代际之间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交流,即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互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年轻一代生存压力不断增加,这些生存压力也在间接地转嫁到其年老父母的身上,对子代的代际支持影响着老年人再就业的选择。本文基于家庭代际关系理论,使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代际支持对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子女提供经济帮助、帮子女料理家务看孩子和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再就业影响显著,子女的经济支持则对老年人再就业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代际支持;老年人再就业;Logit模型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4 — 0072 — 0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近年来,老年人再就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在现有关于老年人再就业的研究中,学者通常将老年人看做独立的个体,将研究重心放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教育背景、社会保险等个人特征对其再就业的影响方面。然而,老年人再就业深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系中,最注重的是家庭亲子关系,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父母和子女之间互相支持。代际支持作为传统美德在中国世代相传。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流传着“养儿防老”的说法,成年子女应该负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在传统观念中,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是代际支持的主要流动方向。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当代年轻人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活挑战,代际支持的方向也随之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通过为成年子女提供经济帮助、帮子女料理家务看孩子的方式继续为子女提供支持。那么在中国家庭中,代际支持与老年人再就业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代际支持将如何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决策?本文将使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和讨论。

二、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家庭代际关系理论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家庭代际关系指的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纵向关系,家庭代际关系的核心是亲子关系,指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支持,二是生活照料,三是情感交流。陈皆明指出,交换关系实质是父母和子女两代之间相互协作的关系,这种交换关系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等价交换,而是一种彼此互助、互惠的过程。王跃生认为,代际交换关系并不是只以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为前提,在将子女抚养成人之后,没有再发生具有互助、互惠性质的交换关系,代际关系将会被削弱。父母有意识地增强自己的交换能力,能够提高子女的赡养水平,促进代际关系的和谐 。
  基于以上的代际交换理论,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交换关系,这种交换的形式体现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交流三个方面。在代际交换关系中,最为基础的是经济支持。由此,提出研究假设1:代际间的经济支持会对老年人再就业产生影响,其中,子女的经济支持会降低老年人再就业的可能,而向子女提供经济帮助会增加老年人再就业的可能。与此同时,在当代社会中,有为数不少的老年人承担着帮助子女料理家务和照顾孙子女的责任。由此,提出研究假设2:帮子女料理家务看孩子会降低老年人再就业的可能。在当代社会,父母对子女的抚养费用正在迅速增加,如果把子女的生活开支、教育开支和婚姻开支都考虑在内,父母对子女的抚养费用显著高于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费用。王跃生认为,这种经济层面的不对等可以通过子女对父母的精神慰籍得到弥补。本研究认为情感交流是代际交换的重要形式,同子女关系是否亲近、融洽,会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决策。由此,提出研究假设3:同子女关系越亲近的老年人,越可能选择退休后不再就业。

三、数据变量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介绍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为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hinese Family Panel Studies)2016年的微观调查数据。该调查是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持开展,收集了涵盖社会、经济、教育、健康、心理、人口和环境等主题的信息。CFPS数据的样本的获取经过了严格的抽样方法,样本量较大,代表性强,科学的调查方法和问卷结构设计保证了数据质量。考虑到CFPS能够很好的囊括本研究的主题和对象,故选取CFPS2016年的调查数据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来源。
  (二)变量选取与描述
  本研究关注代际支持对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老年人退休再就业行为是研究的被解释变量。CFPS数据“2016成人问卷”中的“退休与养老”部分详细询问了受访者目前的退休状态,以“您是否从原所在机关或事业单位领取离退休金?”和“您是否领取养老保险?”两个问题作为判断老年人是否退休的依据,挑选出回答“是”的受訪者,对两个问题合并处理。
  根据代际交换理论,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交换关系,这种交换的形式存在于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交流之中。由此结合问卷调查资料,本文回归选取子女的经济支持、向子女提供经济帮助作为代际经济支持的代表变量;选取帮子女料理家务看孩子作为代际生活照料的代表变量;选取同子女关系作为代际情感交流的代表变量。以上四个变量为本文的关键解释变量。根据现有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个人基本特征、家庭结构、经济状况等因素都有可能对老年人的再就业行为产生影响,故选取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养老金、婚姻状况、家庭规模、子女数量作为本研究的控制变量。主要变量的统计描述如表1所示。

  观察样本老年人的代际支持变量,发现在子女的经济支持、向子女提供经济帮助中,退休后再就业的老年人均值比退休后未就业的老年人略高;而在帮子女料理家务看孩子、同子女关系中,退休后再就业的老年人均值比退休后未就业的老年人略低。这些统计面特征从侧面为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设的准确性提供了依据,而代际支持究竟如何对老年人再就业产生影响,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以及产生影响的方向,有待实证研究的考察。   (三)研究方法
  在本文的研究中,被解释变量退休后再就业是二分类变量,故使用Logit回归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具体方程可以表示为:
  Logwork=β0+β1assistance+β2assistance_1+β3household+β4relationship+β5cfps_gender+β6cfps_age+β7health+β8pension+β9married+β10fml2016_count+β11cfps_childn+
  方程的左侧为被解释变量城镇退休老年人再就业,取值为1或者0,其中1表示退休后再就业,0表示退休后不再就业。方程的右侧为影响城镇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解释变量,依次分别为子女的经济支持、向子女提供的经济帮助、帮子女料理家务看孩子情况、同子女关系、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养老金、婚姻状况、家庭规模、子女数量,βn(n=1,2,3…11)表示各自变量系数,β0表示常数项,为随机误差项。

四、实证结果分析


  将CFPS数据导入stata软件,按照研究需要整理完毕,通过stata软件构建logit的回归方程,结果见表2。表2包含了6个模型,其中模型6是根据实证方法中所列方程运算得出的最终模型,最终包含11个变量。每个变量对应的第一行汇报发生比率比(Odds ratio),第二行汇报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根据logit模型估计结果,从模型1可以看到,在老年人基本特征方面,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和养老金对老年人再就业有显著的影响,且都在99%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在老年人家庭特征方面,婚姻状况对其再就业略有影响,在9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婚姻状况为在婚的老年人比不在婚的老年人再就业的可能性高出四成左右;家庭规模和子女数量对老年人再就业也有显著影响,且为正向影响。代际支持方面,为了更加明确地表示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本研究将各个关键解释变量分别提取出来,逐个建立模型。
  从模型2可以看出,子女的经济支持对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不显著,回归结果与研究假设1中,“子女的经济支持会降低老年人再就业的可能”不符合。而模型3中,向子女提供的经济帮助结果显著,影响方向为正,这意味着退休后依然向子女提供经济帮助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回到劳动市场,与研究假设1中,“向子女提供经济帮助会增加老年人再就业的可能”相符合。综上所述,代际间的经济支持确实会对老年人再就业产生影响,研究假设1成立。
  在模型4中,帮子女料理家务看孩子对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在99%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影响方向为负,退休后再就业的老年人比不再就业的老年人帮子女料理家务看孩子的可能性降低了45%。帮子女料理家务看孩子确实会降低老年人再就业的可能,研究假设2成立。
  在模型5中,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在99%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影响方向为负,这意味着和子女关系更亲近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退休后不再就业,研究假设3成立。
  最后,将以上关键解释变量合并到模型6中,模型6是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再就业影响的综合模型,各个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和作用方向依然没有发生改变。实证结果表明,家庭代际间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情感交流均对老年人再就业产生影响,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再就业有影响。

〔参 考 文 献〕


  〔1〕丁志宏,夏咏荷,张莉.城市独生子女低龄老年父母的家庭代际支持研究——基于与多子女家庭的比较〔J〕.人口研究,2019,(02):87-99.
  〔2〕聂建亮.养儿还能防老吗?——子女人口经济特征、代际关系与农村老人养老资源获得〔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33-41.
  〔3〕李江一.社会保障对城镇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以原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8,(02):91-103.
  〔4〕杨筠,张苏,宁向东.受教育水平与退休后再就业: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报,2018,(03):169-202.
  〔5〕黄庆波,杜鹏,陈功.老年父母与成年子女间的代际支持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与发展,2018,(06):20-28+128.
  〔6〕宋健,王记文,秦婷婷.孙子女照料与老年人就业的关系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8,(03):92-103.
  〔7〕王兆萍,王典.社会保障、代际支持如何影响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J〕.人口与经济,2017,(03):24-34.
  〔8〕刘欢.社会保障与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的研究〔J〕.劳动经济研究,2017,(02):96-111.
  〔9〕于丽,马丽媛,尹训东,Belton Fleisher.养老还是“啃老”?——基于中国城市老年人的再就業研究〔J〕.劳动经济研究,2016,(05):24-54.
  〔10〕王跃生.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理论分析〔J〕.人口研究,2008,(04):13-21.
  〔11〕陈皆明.投资与赡养——关于城市居民代际交换的因果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8,(06):131-149.〔责任编辑:孙玉婷〕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探究哲学与通识教育的内在联系。通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打破各种知识的壁垒,引导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不但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还具有健全的人格。而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可以提供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还能培养学生反思和批判的思维方式。它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人不应仅仅向外去寻求工作与生活的维度,还要向内去探寻人生意义等生命体验。  關键词:哲学;通识教育;综合知识;健全人格
期刊
摘 要:庄子主张对原初状态的回归,民众在对道德的自由追求中使社会淳然有序;霍布斯讲求抑制自然状态,在社会契约下建立个体之上的利维坦从而结束混乱。二者均是政治哲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关于人的自然状态、混乱的消除、秩序的构建及君主与权力关系的论述既有相通之处又各具特色。在新时期重新审视二人政治哲学思想中对彼时社会进行的解构,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启发意义。  关键词:庄子;霍布斯;自然状态;社
期刊
摘 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结合俄国农业实际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合作的经济理论,形成了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这一思想对于指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对我国农业生产和改革起到了重要指导借鉴作用。本文从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历程;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现状;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建构家校育人共同体活动实践的设计思路,并据此设计、开展“家长律师团”线上直播授课的“思政+专业”教育实践活动。该活动突破单一课堂专业学习局限,实现理论学习与实际经验相结合,通过学生对家长的观察、模仿与深入的学习,培养学生养成有主动意识、有合作能力、有探究精神的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同时为后续家校共育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互联
期刊
摘 要:作为政治与法的界碑的制宪权有着特定的内涵与外延,制宪权不等于宪定权与主权。简单而言,制宪权的思想脉络是从卢梭的“公意论”,“进化”到西耶斯的制宪权学说,再发展到施米特的“决断论”的。以制宪权为基础的政治宪法学无疑是挑战规范宪法学的另一种宪法分析进路,但如果从规范的角度“透视”制宪权“事实决定论”本质,同时结合德国和我国的历史教训,无法“驯化”的制宪权理论的确是一种需要警惕的理论。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内在关系具有动态性、复合性、主体性维度、制度性保障等重要特征。基于有为政府以有效市场为基础、有效市场以有为政府为先导、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在对立中统一等辩证关系,形成二者之间的互补机制。为此,需要通过党总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全局、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实践、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进行科学权衡、走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平衡木,从而形成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体现社会主义学校根本要求和本质特征的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被大学生接受以及接受的实际状况,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效果和获得感的现实需要,催生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偏好的研究。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总结分析当代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偏好并提出
期刊
摘 要:绿色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指导下形成的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民众绿色发展意识淡薄、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及以GDP论英雄的考核评价制度使得西北地区绿色发展面临一些现实困境。抓住机遇,强化该地区民众生态保护观念和绿色发展自觉意识、重视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开展绿色政绩考核制度是西北地区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西北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具有强大的精神导向性和价值引领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培育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协同管理机制、教师队伍机制、教学融入机制、实践育人机制等方面渗透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要求,在机制优化下有序工作,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期刊
摘 要:自笛卡尔以降,身心问题一直受到哲学界的关注。认知科学领域作为最新的理论视域,其中的功能主义和体验哲学在解释路径上具有创新性与颠覆性:在功能主义的解释范式下,人的心理过程就是计算机的计算过程,人的每一个心理状态就是一个计算状态;体验哲学则重视认知的具体过程,将认知看作是智能体嵌入环境中的实时的适应性的动力学耦合,是脑和身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表现。它们都力图消弭二元论中的表征与现实相割裂的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