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的视域意识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a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教学推动了现代教育变革的进程。它发展的纵深度与教育的平等精神恰成正比。更大地发挥多媒体教学对于素质教育的作用,确立人本位的视域意识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以人的最大学习需求为关照,创设学习主体可以实现的优化视域和可以融入的人文环境,是多媒体教学的最高任务。
  关键词:人本位 视域意识 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a)-0189-01
  
  多媒體辅助教学日益普及兴盛的时候,我们缺失了视域意识。
  所谓视域,即视觉的主观能动下,视野内形成的假设视圈。多媒体教学理应构建这样一个学习视域:以谋求人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学习者能够借助多媒体辅助和互联网支持的可视化时空,构建一个在虚拟的重现和再认中发现、理解并加以应用的感知模拟。良好的学习视域可实现具象的再现、想象的虚拟、观念的重描等;乃至学习者未见未闻的事物(包括人易于忽略的事物本质性细节),以及想象力所能及(涵盖宏观与微观、真实与猜想),都能获得直观;甚至于抽象的思想、观念,也可以借助形象化的描述,变得易于理解。这就是视域意识。
  
  1 视域意识的缺失
  富含影像、动画、图形、文本等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总是要以视觉所及为主要关照,由此去实现学习的获得。我们不妨借用一下伽达默尔视域观,他认为:存在两种独立的视域,一是现在的视域,一是过去的视域。在现时的理解过程,又只存在一种视域,那就是现时与过去融合后的视域。理解者既在现时的视域,又需放弃现时的视域,进入到过去的视域。这样,就能很好地把握多媒体教学的最基本的功能:我们给出画面、图形、文本等,其实就是在构建特定的视域。
  我们恰恰因视域意识的缺失,在多媒体教学的功能上迷失了方向。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优势是显著的。其一,信息记忆的超强性。其二,信息容量的超容性。
  我们如果立足学习心理而介入的多媒体,就能够对教学信息实现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使得学习主体便于搭建起一个必需且及时的学习平台,即适应人的学习需求而被科学整合的视域。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思维具有联想特征,人在阅读或思考问题过程中经常由于联想,从一个概念或主题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
  尽管多媒体超文本特性在理论上为学习视域优化奠了基,但实践中并没有发挥它的最大效应。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大多停留在现代技术层面,即用图释说、看图说话的辅助水平。这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过多地注意到了多媒体教学的外化优势:信息能够集装、传递得以加速、对象变得直观、抽象便于描述、效率可望提高等。
  这就不仅限于拓展学习者的学习视野、刺激学习者的学习投入,而且使学习者的要求得到尊重:“教育内容与学习者知识和身体的需要及能力的一致”。我们应该有胆识,把多媒体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使之突破传统的束缚和技术的拼接,围绕主动学习的人来做文章。
  
  2 视域意识的重构
  多媒体在教学中是什么性质?这对于当今几乎所有人来说,答案是现成的:多媒体是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支持,它能够使教学从内容到形式发生革命性的改变。这就需要我们重构视域意识。
  我们必须认识到,“技术时代带来了不可否认的利益,开拓了广阔的新前景,但也不免有它独特的不利之处。科学家目前正在警告我们防止形形色色的危险。”今天的多媒体教学正是如此,它更多的是技术层面上的东西,它不是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正如有教育家指出:“在原则上,人们把教育技术理解为一整套学习和评价的方法、手段和技巧。这些方法、手段和技巧根据所求目标而设计和使用。”那么,什么才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所求目标”呢?
  现代教育理论高扬“教育即解放”的旗帜,要求教育必须以人的发展为第一诉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当然要为“现代的民主教育要求恢复人类求知的自然动力”做出回应和支持。因此,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主体性来说,以人的最大学习需求为关照,创设学习主体可以实现的优化视域和可以融入的人文环境,是其最基本的任务。
  首先,我们必须检讨这样一个事实,当今整个一代人文化程度提高了,才艺丰富了,但整个当代人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却浅薄了、浮躁了。其中固然有社会原因,但是与素质教育的迷失不无关系。什么是素质教育?不妨借用联合国科教文的说法:“人们指望教育不仅能满足人与社会的基本要求(和谐的个人发展等),而且还希望它也能面对世界的重大问题,培养青年一代适应明天的世界及其要求。”简单地说,适应社会要求、应对世界潮流的和谐心理及知识能力(即思维素质)。至于进一步的“学习在社会与人文科学方面尤其应当个性化。”这种先进教育理念,对于九年制义务教育仍很艰巨的人口大国还远了一点。
  传统教育理念及其教本认为知识是确定的标准,学习者的使命就是系统地接受这些成熟的知识。显然,我们的现行教学在认识和操作的层面上,还陷在传统的泥潭里。于是,多媒体教学视域意识缺失也就在情理中了,与现代教育相伴生的多媒体教学迁就陈旧的教学模式也就毫不奇怪了。
  社会发展到今天,教育愈来愈不能置身于社会潮流之外,教育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学习诉求和全面发展。我们要看到多媒体所具有的独特作用,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学习着的人建构前所未有的学习视域,为人的全面发展创建一个全新的平台,在知识传授、智力发展、素质培养方面实现统一,从而使多媒体教学从“教师后”时期走出来,还主体地位于人。
  重构人本位的视域意识,这也是一个不轻松的话题。作为多媒体教学的主体——教师,他需要的只是电子文本教案尽可能的赏心悦目和便捷省事,因为没有人为他的人本意识及其付出买单。
  因此,重构人本位的视域意识,说到底是社会的事。只有全社会形成共识,认识到这是民族年轻一代素质教育的必需,即社会、政府、学校、学生、家长都能达成共识,并形成评价体系和支撑手段。“现在,人们越来越试图全面地分析能保证教育内容合理性的全部因素,并以此为学习提供更广泛的基础和更恰当内涵。”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也就越来越涉及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何突破传统教育与现代技术简单相加的教学瓶颈,走出一条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教育革新之路?
  
  参考文献
  [1] 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 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 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①课题来源:该文章参加,湖南省教学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信息化社会背景下“职教新干线”网络平台,对职业教学和这习模式的影响研究,课题批文号:XJKO11CZJ010。
其他文献
摘 要:和谐表现为各方面的因素得到协调、均衡,使社会各层关系共同处于基本融合状态。就教育系统来说,和谐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生态上的平衡。根据我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访谈、行为观察等方法得出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和谐校园 高职院校
现代多媒体教育是利用现代声像和信息技术,以多媒体、交互式为特征,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高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多媒体教学软件单机版的系统设计中,理
摘 要:学生活动,是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所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建立牢固的概念,形成和发展了观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活动课能化难为易,成为提高学习技巧的良好铺垫。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不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分数逐渐下降,思维能力停滞不前。多一些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快乐学习。  
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英语课堂中教师通过角色转变、合作学习、生活体验、多元参与等方式渗透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趣味化、生活化展现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