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早操编排之游戏化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早操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江苏省大力实施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如何让幼儿园的早操也能进行大胆改革,并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较好地融入其中呢?笔者认为:幼儿早操无论从音乐的选择、动作的编排、情节的设置等诸方面,均要遵循以幼儿健康快乐发展为宗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早操中爱锻炼、会锻炼、能锻炼。“我运动、我快乐、我發展”是幼儿园早操所努力追求的。
  幼儿早操现状与分析
  笔者进行过一次县幼儿早操的调研,曾走访了几所农村幼儿园,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
  音乐律动缺少童趣 有些幼师根据个人喜好,将成人的流行歌曲或者节奏比较快的民歌,作为幼儿早操的律动;但孩子们的动作并不能很好地与音乐合拍,感觉偏成人化,缺少趣味性。
  动作编排偏女性化 幼儿园老师大部分是女性,设计的动作往往是比较柔性的,存在上肢动作居多而腿部和脚部动作偏少的状况,更多的是原地臀部摆动,动作编排的整体感差,偏女性化,缺少上下肢动作的协调变化。
  内容选择不符合年龄 有的幼儿园不考虑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无论是音乐的选择,还是律动和操节的编排都是一样的,小、中班幼儿明显做不到位,且往往跟不上节奏。
  老师与幼儿的互动少 部分幼师做操时缺乏激情,不能利用早操活动与幼儿进行情感与肢体的交流,将早操变成任务,流于形式。另外,有些幼儿园早操的运动量不够科学,有些动作重复次数多,运动量密集,造成幼儿肌肉疲劳,而有些动作偏难,容易伤害到幼儿。
  尝试把游戏融入幼儿早操中
  为此,笔者所在幼儿园立足以“幼儿健康快乐、和谐发展”为目标,围绕幼儿一日活动及课程的理念,开展了幼儿早操编排之游戏化的研讨活动,力求在原有的早操上有新的突破。
  符合幼儿游戏之“天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我们将幼儿的韵律活动变为一个个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比如,将“花环”这一道具让大班幼儿在音乐中进行一物多玩:可以将花环摆在地上练习单脚跳、双脚跳、助跑跨跳等花样跳;在小组合作玩时,“花环”时而是盛开的一朵朵彩色的花儿,时而又是捉迷藏的山洞,时而又可以用来跳皮筋……“套圈”“炒蚕豆”“开火车”等民间传统游戏也可巧妙地融入律动之中,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当然,小木桩、小木棒、羊角球、绳子等,都可以让孩子尝试各种游戏玩法。在创意无限的空间里,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大大提高,幼儿在积极自主的游戏中充分体验到了愉悦。
  融故事情境之“趣味” 情境意味着有故事,而故事是孩子们所青睐的,将早操内容创编到一个个孩子感兴趣的情境之中,将生活化的情境迁移到户外活动之中,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融入情境之中,孩子会乐学、爱学。如中班律动《让我们去探险吧》,我们选择了圆形的大的“饼干盒子”作为孩子们韵律活动的道具,设计了一些列的故事情节,并将音乐和语言提示音进行剪接合成:“走过小树林”(饼干盒放在地上幼儿练习走、跑等)、“跳过小土坑”(饼干盒放在地上幼儿练习原地跳、跨跳等)、“来到花园里”(孩子们欣赏用盒子围成的朵朵小花)、“一起搭宝塔”(幼儿合作进行垒高、围合等构建游戏)、“我们尽情游戏吧!”(幼儿两两合作互相玩抛、滚、接盒子等游戏),就这样孩子在游戏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展操节动感之“韵美” 既然是早操,除了有韵律外,当然要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动感操节。操节的编排要符合小、中、大幼儿年龄特点,小班一般都在一定的场地上(圆圈)自由完成,不一定要有规范的操节,可以将音乐游戏与体育游戏融合,富有趣味性,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得到锻炼。中、大班则要有规范的操节,可以穿插队形变化,中班一般不少于6节操节,大班则不少于8节操节,动作的设计要涵盖一些基本动作,如幼儿手拿器械做相应的《盒子操》《花环操》《球操》《草帽操》《棒操》(包括伸展运动、下蹲运动、踢腿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全身运动、跳跃及整理运动等),中班音乐二八拍为宜,大班则要四八拍,音乐节奏为中速。这样,既能体现幼儿早操的韵律之美,又能体现幼儿快乐运动的精神。
  显幼儿早操之“特色” 本园是具有阅读特色的幼儿园。怎样在幼儿早操活动中彰显阅读特色?于是,我们设想将幼儿早操融“健美、礼仪、游戏”为一体,努力形成我园早操之特色。如大班早操将传统武术与礼仪巧妙结合,幼儿精神饱满,动作舒展有力,体现了健与美的和谐。早操中我们还及时介入语言提示,增进了幼儿、教师、音乐及器械之间的互动。如大班幼儿武术操中,挥拳时可发出“嘿、哈”的呐喊声;小班幼儿模仿小动物们时可发出小动物们的叫声。中班早操将古诗吟唱编成了有趣的韵律表演,将队列变化融入进《红旗飘飘》操节中,幼儿动作整齐,令人振奋。所以幼大、中班幼儿上下场间,采用大带小邀请式上场的方式进行(即大班幼儿主动邀请中班幼儿上场,然后在互相结伴游戏,相互互动中做好进退场动作),上下场衔接过渡自然。这样,既体现了全园的整体性、和谐性,又将幼儿早操的动感之美、办园特色、趣味游戏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幼儿园)
其他文献
随着语文教育的更加科学化,许多心理学理论开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而认知迁移理论也开始逐步走进语文教学研究。教育心理学层面对“迁移”的概念诠释是:“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依照迁移的效果可以分之为两种,分别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当原有的知识迁移对学习具有促进与提升时,这一类迁移为正迁移。当原有的知识迁移对学习具有抑制与干扰时,这一类迁移为负迁移。根据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学生的迁移与认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它能敏锐地捕捉孩子们的思想情绪,呈现他们的心理特点。可每次批阅学生的习作,总让人感到惊叹:拷贝、克隆,假话、空话,张冠李戴、文不对题
笔者于1981年参加工作,至今已35年,其中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20余年,但担任农村薄弱学校的校长职务却时间很短。在学校的决策、管理及事务处理经验等方面还需要提升和学习。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管理者,是学科及学校领导团队的带头人,这些要素决定了校长在学校所处的中心地位和重要作用。尤其是作为农村薄弱学校的校长,如何管理自己、管理师生、管理校务是摆在眼前的头等难题,事关农村孩子的教育与未来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这就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才能显
一、项目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强调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交际能力,增加文化积累,同时保持自信的学习态度。而教师在上课时也不再是单一说教,而是要形成师生互动。课标提倡合作、自主、体验性的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关注学生对学习的感受,要求克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  项目学习,简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