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唇裂继发畸形修复中口轮匝肌的重建

来源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lh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介绍口轮匝肌复位重建在单侧唇裂继发畸形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对采用直线缝合法修复的唇裂患者,在行继发畸形修复中,选Millard旋转推进法设计皮肤切口,切开皮肤,将裂隙的健、患两侧的口轮匝肌进行解剖,在健侧,分离口轮匝肌达正常侧人中嵴处;在裂隙侧,将口轮匝肌从皮肤下解剖达10 mm;在口腔裂隙的健侧从鼻棘,裂隙侧从鼻翼基部,将口轮匝肌从黏膜下分离出来.使用透明的尼龙线缝合肌肉.将裂隙健、患侧分离的口轮匝肌每侧水平分成4束,互相交叉缝合,然后缝合皮肤.结果 术后患侧鼻孔大小、对称性、鼻小柱长度、鼻小柱的位置、患侧人中嵴、患侧唇峰、唇珠、人中凹、鼻尖的高度、突度的变化,术后均近似正常,近期效果满意.结论 利用口轮匝肌的重建来修复单侧唇裂继发畸形,以恢复正常上唇正中解剖结构及对称的鼻孔大小,是一种有用的方法。

其他文献
除皱术是面部年轻化的主要手段之一,已有百余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基础理论和手术技巧研究的进展,使除皱术有了长足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内镜技术在临床医学各科的普及,美国医师率先将其应用到面部除皱手术当中,开创了微创外科技术在美容整形外科的应用.由于其同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创伤轻、术后恢复快、瘢痕小等优点,从一开始就得到热烈响应和迅速推广,并在短短十余年中获得了长足的进展。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美容就医者伴有体像障碍倾向时对美容整形术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对81例美容就医者进行术前体像障碍量表评测和体貌缺陷程度评测,并于术后2~3个月进行随访,依据医者评价手术效果和受术者对美容手术的满意度,分析评价术前体像障碍评分对于美容就医者术后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影响美容就医者术后满意度的因素有术前体像障碍评分和医者对手术效果的评价,其中手术效果评分是正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β=0.566,
目的 探讨Q-开关Nd:YAG激光单脉冲和多脉冲治疗亚洲人皮肤蓝-黑色文身的疗效差异,并明确多脉冲能否提高疗效和减少治疗次数.方法 将33例蓝-黑色文身共73处随机分成单脉冲和多脉冲(双或三脉冲)治疗区,间隔6~8周以与首次相同的脉冲形式重复治疗,每次均对皮损的消退情况进行评分,并对不同脉冲治疗组皮损消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单脉冲治疗组和多脉冲治疗组的疗效评分,进行t检验,P>0.05,差异无统
目的 评价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治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此改良术式与常规术式不同之处在于增加分离提上睑肌腱膜的长度(22 mm)和宽度(16 mm),腱膜在睑板上固4对缝线,以增加其牢固度],共治疗上睑下垂57例68眼,其中轻度13例13眼,中度38例47眼,重度6例8眼.结果 术后4~36个月随访,治愈48例59眼,欠矫9例9眼,无过矫病例.结论 该提上睑肌缩短术与常规手术
医疗美容技术,是指以医学人体审美理论为指导,按照美容医师的诊断与治疗处方,运用药品、医疗美容仪器、美容护肤制品、注射等医学手段,而非手术操作进行美容的技术.医疗美容技术已形成为美容医学中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
期刊
目的 探讨颗粒脂肪移植治疗上睑凹陷的并发症,以便引起重视.方法 对72例上睑凹陷的患者在上睑凹陷部行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后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调查.其中8例是由于接受重睑成形术后导致的上睑凹陷,另外68例是原发性上睑凹陷.结果 本组有17例共发生上睑不平整、上睑臃肿、上睑不对称、脂肪注入位置过浅、脂肪注入凹陷区外、穿刺针刺破泪腺和暂时性上睑下垂等7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3.6%,其中9例发生了两种以
期刊
在继发唇裂修复手术中,患侧人中嵴的修复对重建上唇的正常外观至关重要.已有多种手术方法报道,包括皮下旋转皮瓣或肌肉瓣、皮下耳软骨移植、肌腱移植以及下唇的Abbe瓣等[1-6],但均存在供区受损或移植物吸收而影响手术效果等缺点.我们通过劈裂口轮匝肌后垂直交叉缝合重建自然的患侧人中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期刊
脂肪抽吸术是目前治疗皮下局部脂肪堆积的有效方法,肿胀技术、超声辅助技术的发展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有效性,但同其他手术一样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并发症,不仅影响手术效果,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现将目前流行的两种脂肪抽吸方法,即:传统肿胀法脂肪抽吸术与超声吸脂术可能产生的各种并发症综述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