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材料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ualer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园以激发学生各方面兴趣爱好为宗旨,美术教育是其重要组成形式之一,目前最为常见的形式是绘画和手工,所以美术材料和工具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向性。美术活动应该以大自然为中心,切实培养幼儿的生活实践能力。
  关键词: 自然材料 幼儿 美术教学
  美术创意活动是幼儿园兴趣爱好培养的基础课程,通过孩子们的视觉形象塑造发散思维,产生美感。让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趣,提升动手能力并充分发挥想象力,有意识地探寻美,大胆地塑造美。大自然和身边的自然材料是最容易操作和激发幼儿联想创作能力的理想材料。
  一、对自然材料的理解及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意义
  自然材料就是来源于大自然的材料,如花、草、蔬菜、水果、石头等。安全卫生、无害无毒是对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使用的自然材料最基本的要求,经过实践证明,它们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既环保又便于操作,能源源不断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创作力。《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从而不断丰富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感性经验;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手工艺品、玩具等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者进行其他活动。”因此,不难看出,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应以生活为中心。
  大自然中的材料不但可以激发幼儿们的创作灵感与欲望,还可以提升他们对美术教学活动的兴趣爱好,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更能让幼儿们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利用和挖掘身边能进行再利用的物品,同时美化生活环境,培养幼儿环保节约的美好品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可谓一举多得。目前在全世界都倡导节能环保的时代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应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多运用环保材料,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自然材料有着创造性的意义。
  二、运用自然材料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办法和案例
  1.走向自然,丰富生活经验。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有会发现美的眼睛,自然界就是充满无限魅力的。幼儿天生与大自然有亲近的本能,大自然成为他们最好的朋友和老师。因此,教师要带领幼儿走向大自然,用心感受花草树木的无限魅力,认真观察小动物间的嬉戏打闹、杨柳的婀娜多姿、种子的发芽、花朵的绽放、蝴蝶的飞舞,引导他们寻找与发现适用于美术教学的材料并收集整理。如教学《一片飘落的树叶》时就可以带着幼儿们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真正感受大自然是生活创作的源泉。
  2.利用自然材料创建班级环境,给予幼儿们示范和榜样。
  幼儿是在与材料和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成长的。教师教学设计环境方案的过程中,以笔纸和颜料这些常规的美术材料作为基础,将自然材料与生活材料当做主要材料。按照幼儿教学和幼儿发展需要,收集自然材料,并进行创造性改造与利用。让一个个废弃的饮料瓶盖组合成一朵朵美丽绽放的花朵;为一根根牙签涂上绚丽的颜色,做成七彩挂画……幼儿通过参与收集和环境布置,不仅学会收集、处理材料的有效方法,还形成经验,感受自然材料灵活运用的无穷乐趣和变废为宝的惊喜体验,最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练就一双发现美和会审美的眼睛。
  3.灵活运用自然材料,使其在美术活动中独具魅力,引发幼儿自主创作。
  根据自然材料的特质,进行“因材施艺”的构思和创作。教学活动中,幼儿按照事物的外在特征及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大胆想象,创作出新颖奇特的艺术作品。美工活动中,自然材料因为自身的独特性,显示出它的优势。例如:秋天到来,小朋友纷纷带来落叶,教师可以提供纸笔和颜料等,鼓励幼儿突破单一材料的限制,将颜料涂在树叶上进行拓印,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树叶脉络;接着让幼儿亲自画出树叶经脉。随着幼儿对树叶的进一步了解,再加入乳胶,让幼儿们按照树叶外形设计出不同的图案;最后教师提供一些辅助材料,进一步引导幼儿充分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裁、剪、撕、贴等方式装饰,制成“面具”、“贴画”。当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的时候,从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中就可以读懂幼儿内心的自豪与激动。
  4.有层次、有目的地将自然材料充实到幼儿美术活动中。
  区域活动是幼儿们最感兴趣的活动,没限定统一的主题,幼儿可按照自己的联想大胆表现。教师给幼儿们提供自然材料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会按照幼儿们各自的兴趣“点”选择自然材料,将这些收集到的自然材料充实到美工区。同时教师投放材料的时候要把握由易到难、从简到繁、层层递进和层层深入的主要原则;适时引导幼儿选择适合的材料,抓住所选材料的特征,展开艺术想象和构思;此外,还要留心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如此一来,就算利用最简单、最常见的沙子也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提供沙子给幼儿,并将其均匀摇平,引导幼儿们在沙子上用手指进行作画。画好后轻轻摇动再重新作画,多变的图案受到幼儿的喜爱;还可以在纸盒、瓶子、皮球等上面涂一些乳胶,然后将柔软的沙子均匀洒在这些物体上,达到装饰效果。幼儿们感受玩沙乐趣的同时,充分展示他们的美术创造力与愉快情绪。
  三、结语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应该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学习的过程中玩耍,将二者巧妙结合在一起。幼儿美术教学就是将自然材料与美术材料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让小朋友们真正在“玩中学,学中玩”体验、感受和创造美。总之,自然美术材料可以激发小朋友们的创作激情,使用不同自然材料不但可以激发隐藏在小朋友体内的想象力,还可以让他们在无穷无尽的乐趣中学习、体会、实践和发现美术世界的奥妙。
  参考文献:
  [1]瓦韵青,刘启艳.2000—2013年国内学前(幼儿)教师教育研究综述[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09).
  [2]郭敏.从知识考古学视角重新审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
其他文献
摘 要: 音乐教学是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及音乐在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发挥的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人们对音乐课刮目相看。音乐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让音乐放射出应有的光彩,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教学方法 教学感悟  小学音乐教学应着重考虑小学生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儿童歌曲优美的
摘 要: 高中时期是学生思想观念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会具备一定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但往往是非理性的。思维活跃,但发展目标不是很明确且容易出偏差,思想迷茫且越发追求自身个性张扬。使班主任迫切需要在工作方式、方法人性化及工作效率的提升上下工夫。需要在思想观念、工作模式及思维方式上实现飞跃。作者结合几年班主任工作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分析班主任工作需要变革。本文通过梳理班主任工作的职能,结合班主任工作
摘 要: 陶行知“生活教育”充分反映了先生对生活和教育关系问题的深刻认识,对当前幼儿教育大力提倡的“课程回归生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幼儿教育实践,阐述了对“生活教育”的感悟。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 幼儿教育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和思想家,开创了我国近代教育的典范,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最近
摘 要: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滋润着幼儿教育发展。美术教育属于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美术教育融会贯通起来,让幼儿贴近生活开展美术活动,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用自己的意愿创造,做到“教、学、做”合一,从小培养创新人才。本文阐述陶行知生活教育基本理论,联系实际对陶行知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理论进行探讨。  关键词:
摘 要: 班集体是学生和老师联系的最基本单元。新时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及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班集体建设中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从实践出发,叙述和讨论班集体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具体建设措施,为班集体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 班主任 班集体建设 实践研究  引言  新形势下,随着高校各项改革的深入,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如大学本科扩招、学生为“80后”或“90后”(大多是独生子
摘 要: 儿童美术教学内容的构建在儿童审美能力的提升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民间艺术的引进,可以实现民族文化的渗透,强化儿童的民族素养,同时为美术教育的优化提供依据。文章在儿童美术教育探究的过程中,对民间艺术引进的意义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究,旨在实现儿童美术教育中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及创新。  关键词: 儿童美术 民间艺术 人文素养  文章将儿童美术教育中民间艺术的融合作为依据,对其教育意义、影响内容
摘 要: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人,他的“生活教育”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主张以社会为学校,教育材料、教育方法、教育工具、教育环境都可以大大优化;先生应该更多,任何人都可以做师生。他从社会和政治高度研究中国教育,其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是丰富而博大的,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搞好教改实践的理论宝库,是我们在各种教育思潮中站稳脚跟的强大思想武器。  关键词: 生活 教育 幼儿  
摘 要: 绘本,英文为“picture books”,在日本译为“绘本”,直译为“图画书”。绘本以其独特的图画和文字符号吸引着幼儿和成人。虽然学龄前幼儿不识字,但是通过成人的阅读与教学,幼儿能感觉到绘本文字的浅易性、幽默性,并且能声情并茂地表演。  关键词: 大班幼儿 绘本教学 能力培养  在现在的幼儿园教育阶段,绘本使用越来越多,教育意义越来越凸显。霍华特说:“绘本是小孩子在人生中最初接触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