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京剧文化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wa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作为教育者,我不断引领学生了解京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京剧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1.了解京剧文化艺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外地务工人员的子女,很少接触京剧。鉴于此现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我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探索。第一,通过京剧文化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运用京剧表演的艺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三,采用丰富的教學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京剧文化小故事方面,我认真撰写了京剧教育读本,通过京剧的行当使学生了解京剧人物的特点,并在课上为学生讲述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京剧文化小故事。例如,在课堂上,我分享京剧《清风亭》中张继宝和自己养父养母的故事后,学生听后都为张氏夫妇觉得惋惜,痛恨张继宝的忘恩负义。京剧故事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带入,使其更加理解做人的道理,激发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加入京剧社团,涵养京剧素养
  在校内宣传“梨园寻美”京剧社团,并吸收了许多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学生加入。社团活动内容包括京剧表演、京剧器乐、京剧话剧等。
  在社团,我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京剧有“四功五法”,“四功”即“唱念做打”,“五法”即“手眼身法步”。在社团训练时,我会依据“四功五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京剧基本功训练,如兰花掌、兰花指怎么做,它的要求是怎样的,我会给学生讲解并示范清楚,方便学生理解与掌握。这样的社团训练扎实了学生的京剧基本功,涵养了京剧艺术素养。
  3.重视京剧文化,使之内化为学生良好品质
  学习京剧不仅仅是学习“唱念做打”,而是要真正学习京剧的文化,用传统文化熏陶每一个学生,使学生的内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俗语说:“生旦净丑,粉墨人生。”京剧表现的是人物角色的内在,学生学习京剧的过程就是找寻自己性格特点的过程,就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最终获得全面发展。例如,包拯的刚正不阿、梅英的打抱不平等,这些传统人物的性格在当代社会仍有意义。学习京剧,更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体会京剧舞台人物的特点,增强自我的人格塑造。
  让京剧文化扎根在学生心中,让中国学生带有中国印记,吾辈当勇担使命,努力作为。
  编辑 _ 李刚刚
其他文献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是每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工作中,我从学情出发,在班级建设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1.打造温暖班集体,让学生感受和谐、友善  班集体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营造友善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班
期刊
他,动不动就和同学发生矛盾,肆无忌惮地大哭大闹,一言不合就跑出教室……他是我们班的小徐。这一幕也是接班伊始频繁出现的场面。可能老师们也发现了,不会管理情绪的学生呈增多趋势,这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没有合理的措施去管理和约束,会带来恶性循环——集体的排斥会加速个体的不良行为;而巧用集体的力量去教育个体,可以让个体在集体中找到认同感,更好地融合,集体也更具凝聚力。  1.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建立安全
期刊
学校继承五一小学总校“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结合分校特点,从国家课程、拓展课程、活动课程三个维度进行语文学科的课程建设与课堂实践,打造幸福语文課程特色。  国家课程:注重教与学方式的课堂变革,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研究。基于《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及各学段的特点,我们在低年级开展“识字 ”的课堂研究,采取“识字 朗读,识字 阅读,识字 积累,识字 表演”等形式,凸显低
期刊
- 编者按 -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年,中国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教育的高质量,根本在于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而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关键在于教的艺术。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推出基础教育各学科具有代表性的教研成果,为广大一线教师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提供助力。本期,我们邀请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康杰老师等,分享他们在数学学科试卷讲评课方面的探索。  考试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
期刊
音乐教育是美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优美的艺术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游戏化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实施的难度在于: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透过歌曲或乐曲的表面,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所以,要为初中生量身定制一套适合他们年龄以及教学目标的游戏。  1.设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游戏  音乐教学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每个游戏的设置一定要与课程内容相关,通过游戏实现师生间或学生间的彼此互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是通过听
期刊
“三位一体”是把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对象进行统筹与整合;“全阅读”生态是指通过开展全学科阅读、全空间阅读、全主体阅读,整体营造阅读氛围和阅读环境,促使阅读真发生。  1.全学科阅读,打破学科边界  全学科阅读包括教材整合阅读、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整合阅读。教材整合阅读是围绕教学目标和主题,通过运用设定目标、联系、预测、提问、想象、图示、批注、总结摘要、讨论、交流、汇报等阅读策略,将教材内容进行整
期刊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横跨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学科,纵越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学段。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我们从教学衔接的角度,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科学与中学理化生实验教学衔接进行了实践探索。  调查研讨,明确衔接点  在研究初期,通过对全体科学教师和六、七年级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中小学教师对彼此所教的课程不完全熟悉,难度把握也不太一致;而学生由于生物、物理、化学分别在七
期刊
听评课是学科督学督导的主要形式,但如果督学仅仅把听评课当作一项任务,缺少持续跟进的研究意识,就难以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汲取的教训,难以充分实现督学听评课的教育价值。因此,要充分实现督学听评课的教育价值,就需要学科督学基于教学改进进行跟进式听评课。  基于教学改进的跟进式听评课是基于督学听评课发现的问题,拟定课堂教学研究主题,督学以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角色走进课堂,走近教师,连续
期刊
如何把握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提升思政课堂的实效性?  1.精心预设,为动态生成留下空间和时间  课前的预设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础。如在教学“家人关爱我成长”一课时,课前我了解了部分家长缺乏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常常采用棍棒教育的方法。于是,我让学生准备一件儿时的物品,交流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同时,悄悄采访了一位母亲。上课了,学生拿出自己的物品,开始了温馨的回忆,这时,有一个男生却站起来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