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传统的课程观念影响下,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业存在着“单一”的问题。本文通过论述在多元评价的视角下,对于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上的改革,探索突破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现实困境的有效途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作业;多元评价;理性突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化、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激烈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人才的竞争。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教育放到战略高度,开展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教育改革。我国在2001年也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解决传统教育教学中日益凸显的各种问题。语文课程是我们的母语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更应该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语文课堂作业作为语文课堂教育的基础和延伸,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起着更为基础性的作用,针对课堂作业的改革也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提升语文教学实效性的积极探索。
一、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现实困境
(一)课堂作业形式单一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主要形式仍然是抄写,对于拼音的抄写、对于汉字的抄写、对于课文的抄写,甚至有些时候将要求背诵的课文改为默写。课堂作业形式缺乏“听、说、读”的融合,形式过于死板和单一。这种方式也许在短期内可以达到使学生记忆的效果,但是长期来说,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
(二)课堂作业内容单一
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内容应该依托于教材但不应该仅限于教材,甚至仅限于课文,对于课后的一些练习题、思考题都很少涉及。目前的小学课堂作业的内容都仅限于学科理论知识,仅限于语文这一单科学科的知识,缺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融,缺乏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课堂作业评价单一
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评价角度来看,也是仅限于单一的评价主体、单一的评价语言、单一的评价方式等。把单一的标准答案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单一的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方式,同时仅仅注重老师单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忽视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正是因为课堂作业评价的单一,凸显了课堂作业设计的弊端,从而整体上使小学语文的课堂作业陷入困境。
二、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多元评价
(一)多元评价的含义
多元评价是指不单纯采用标准化测验,而是采用多种途径的方式,在非结构化的情境中去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系列评价方法。多元评价的核心为“多元”,其理论基础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的是对于学习者能力的多元化评价。因为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单独的个体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学生在意义的建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并不能通过单一维度的数值来反映,而是需要通过多维度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客观评定。对于学生的课堂作业评价也应该是多方面、多角度和多维度的,主要包含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二)多元评价的研究方法
1. 课堂作业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课堂作业的评价主体是指参与课堂作业评价活动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人或团体。在传统的课堂观念影响下,传统的课堂作业从设置到布置再到评价,全都是教师责任制的单向活动,对学生课堂作业的价值判断难免出现偏颇,评价的结果就会出现主观性强、片面的现象。建立多元化的课堂作业评价主体就是说在进行课堂作业评价活动的时候,除了教师参与评价活动以外,也将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学生家长甚至是专业的评价机构纳入其中。
例如在组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2课《再见了,亲人》课堂教学时,可以布置让同学们朗读课文的课堂作业。
学生A: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朗读课文原文)
老师:大家觉得刚才A同学读得怎么样?
学生B:我觉得A同学读得很好,既标准又激扬。
学生C: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感谢,可以更加深情。
老师:A同学,你觉得大家的意见怎么样?
这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课堂设计,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同学,既结合了师评又将自评与互评结合以来,更便于同学接受,更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又如在布置书面化作业方面,笔者设计了“词语成林”课堂作业,即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进行归类整理。在此基础上,为不同类型的词语设计构图。这种做法既实现了课堂作业评价主体多元化,又可让同学之间了解各自的作业情况,从而使做作业马虎的学生向做作业认真、仔细的学生学习。而且,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了解其他同学优秀的作业后,都有一种见贤思齐之感慨。
如学生A:B同学收集了很多动物的词,而且他画得猴子、狗狗都很可爱,我也喜欢画画,所以,以后我会向B同学学习。
学生C:我觉得A同学根据词语画得图案虽然不是很美丽,但她寫的字好工整,看着很舒服,以后我会像她一样写好自己的字。
学生在评价其他同学的作业时,基本能够发现其他同学作业优点,并反思自身的缺点,从而思考改正对策,这种评价方式可适当地纳入教师评价中,形成一种新型的评价模式。
2. 课堂作业多维化的评价内容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包含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以及自然智能这八方面的智能。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传统语言智能上的水平,对于那些在传统课堂作业评价中可能不合格却具有其他方面智能和天赋的学生,我们也不能放弃,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评价内容上的多维化体现在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智能上的能力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方式、方法,学生对于课堂作业的情感、态度,这样才能更为全面的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语文课堂作业的日常批改上,除了简单的打“√”和“×”以外,对于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奖励小红花、小红旗或是笑脸,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要加上一些激励性的评语“你的字很漂亮”“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等等。这种方式就是简单的在评价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变,使得评价变得更加生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3. 课堂作业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在传统课程观的影响下,对于学生的课堂作业,主要是通过简单的对和错、分数、等级以及一些简单的评价性的语言来表现。这种简单而空洞的评价方法不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学生课堂作业的真实情况,而多样化的课堂作业评价方法却在不同的维度对评价方法进行了改革。
①依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是学习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于自身课堂作业的情况进行价值判断,这种方式也能极大地调动学习者自身的积极性,而他人评价是学习者以外的人依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于学习者课堂作业的价值判断,这种评价客观性更高,可信度更高。
②依据评价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量化评价是指通过一些可测量的数学工具,对于学习者的课堂作业进行价值判断,更具客观性,而质性研究通过对于学习者课堂作业进行整体性研究,从而判定事情的价值和意义,更具整体性。
③依据评价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人工评价和计算机评价,计算机评价更适合大规模数据的统计、分析。
实践证明,在多元评价的视角下,纳入学生自己喜欢的事项或自己特长的质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做课堂作业的热情,增强学生的表演自信,促使学生勇于表达,使学生感觉到课堂作业是有重要价值的。
参考文献
[1]余新.多元智能在世界[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0(09).
[3]谢同祥,李艺.过程性评价:关于学习过程价值的建构过程[J].理论探讨,2009(06).
[4]陈亮,朱德全.多元智能理论与新课程教学评价[J].外国教育研究,2003(0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作业;多元评价;理性突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化、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激烈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人才的竞争。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教育放到战略高度,开展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教育改革。我国在2001年也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解决传统教育教学中日益凸显的各种问题。语文课程是我们的母语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更应该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语文课堂作业作为语文课堂教育的基础和延伸,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起着更为基础性的作用,针对课堂作业的改革也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提升语文教学实效性的积极探索。
一、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现实困境
(一)课堂作业形式单一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主要形式仍然是抄写,对于拼音的抄写、对于汉字的抄写、对于课文的抄写,甚至有些时候将要求背诵的课文改为默写。课堂作业形式缺乏“听、说、读”的融合,形式过于死板和单一。这种方式也许在短期内可以达到使学生记忆的效果,但是长期来说,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
(二)课堂作业内容单一
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内容应该依托于教材但不应该仅限于教材,甚至仅限于课文,对于课后的一些练习题、思考题都很少涉及。目前的小学课堂作业的内容都仅限于学科理论知识,仅限于语文这一单科学科的知识,缺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融,缺乏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课堂作业评价单一
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评价角度来看,也是仅限于单一的评价主体、单一的评价语言、单一的评价方式等。把单一的标准答案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单一的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方式,同时仅仅注重老师单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忽视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正是因为课堂作业评价的单一,凸显了课堂作业设计的弊端,从而整体上使小学语文的课堂作业陷入困境。
二、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多元评价
(一)多元评价的含义
多元评价是指不单纯采用标准化测验,而是采用多种途径的方式,在非结构化的情境中去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系列评价方法。多元评价的核心为“多元”,其理论基础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的是对于学习者能力的多元化评价。因为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单独的个体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学生在意义的建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并不能通过单一维度的数值来反映,而是需要通过多维度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客观评定。对于学生的课堂作业评价也应该是多方面、多角度和多维度的,主要包含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二)多元评价的研究方法
1. 课堂作业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课堂作业的评价主体是指参与课堂作业评价活动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人或团体。在传统的课堂观念影响下,传统的课堂作业从设置到布置再到评价,全都是教师责任制的单向活动,对学生课堂作业的价值判断难免出现偏颇,评价的结果就会出现主观性强、片面的现象。建立多元化的课堂作业评价主体就是说在进行课堂作业评价活动的时候,除了教师参与评价活动以外,也将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学生家长甚至是专业的评价机构纳入其中。
例如在组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2课《再见了,亲人》课堂教学时,可以布置让同学们朗读课文的课堂作业。
学生A: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朗读课文原文)
老师:大家觉得刚才A同学读得怎么样?
学生B:我觉得A同学读得很好,既标准又激扬。
学生C: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感谢,可以更加深情。
老师:A同学,你觉得大家的意见怎么样?
这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课堂设计,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同学,既结合了师评又将自评与互评结合以来,更便于同学接受,更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又如在布置书面化作业方面,笔者设计了“词语成林”课堂作业,即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进行归类整理。在此基础上,为不同类型的词语设计构图。这种做法既实现了课堂作业评价主体多元化,又可让同学之间了解各自的作业情况,从而使做作业马虎的学生向做作业认真、仔细的学生学习。而且,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了解其他同学优秀的作业后,都有一种见贤思齐之感慨。
如学生A:B同学收集了很多动物的词,而且他画得猴子、狗狗都很可爱,我也喜欢画画,所以,以后我会向B同学学习。
学生C:我觉得A同学根据词语画得图案虽然不是很美丽,但她寫的字好工整,看着很舒服,以后我会像她一样写好自己的字。
学生在评价其他同学的作业时,基本能够发现其他同学作业优点,并反思自身的缺点,从而思考改正对策,这种评价方式可适当地纳入教师评价中,形成一种新型的评价模式。
2. 课堂作业多维化的评价内容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包含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以及自然智能这八方面的智能。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传统语言智能上的水平,对于那些在传统课堂作业评价中可能不合格却具有其他方面智能和天赋的学生,我们也不能放弃,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评价内容上的多维化体现在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智能上的能力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方式、方法,学生对于课堂作业的情感、态度,这样才能更为全面的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语文课堂作业的日常批改上,除了简单的打“√”和“×”以外,对于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奖励小红花、小红旗或是笑脸,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要加上一些激励性的评语“你的字很漂亮”“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等等。这种方式就是简单的在评价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变,使得评价变得更加生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3. 课堂作业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在传统课程观的影响下,对于学生的课堂作业,主要是通过简单的对和错、分数、等级以及一些简单的评价性的语言来表现。这种简单而空洞的评价方法不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学生课堂作业的真实情况,而多样化的课堂作业评价方法却在不同的维度对评价方法进行了改革。
①依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是学习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于自身课堂作业的情况进行价值判断,这种方式也能极大地调动学习者自身的积极性,而他人评价是学习者以外的人依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于学习者课堂作业的价值判断,这种评价客观性更高,可信度更高。
②依据评价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量化评价是指通过一些可测量的数学工具,对于学习者的课堂作业进行价值判断,更具客观性,而质性研究通过对于学习者课堂作业进行整体性研究,从而判定事情的价值和意义,更具整体性。
③依据评价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人工评价和计算机评价,计算机评价更适合大规模数据的统计、分析。
实践证明,在多元评价的视角下,纳入学生自己喜欢的事项或自己特长的质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做课堂作业的热情,增强学生的表演自信,促使学生勇于表达,使学生感觉到课堂作业是有重要价值的。
参考文献
[1]余新.多元智能在世界[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0(09).
[3]谢同祥,李艺.过程性评价:关于学习过程价值的建构过程[J].理论探讨,2009(06).
[4]陈亮,朱德全.多元智能理论与新课程教学评价[J].外国教育研究,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