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灵武长枣果肉硬度和贮藏时间

来源 :江苏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p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近红外光谱(400~1 000 nm)系统采集140个灵武长枣样本的光谱信息,采用不同方法预处理原始光谱数据,优选出最佳预处理方法。分别建立竞争性自适应加权算法(cARs)和连续投影算法(sPA)提取特征变量的果肉硬度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预测模型,并利用原始光谱建立灵武长枣贮藏时间的偏最小二乘判别(PLs DA)模型。结果表明,去趋势法(Detrend)为最优预处理方法;建立的Detrend-cARs-PI.SR模型效果较好,果肉平均硬度校正集和预测集模型相关系数均为0.868:果肉最大硬度校正集和预测集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14、0.849。建立的贮藏时间PLs-DA判别模型的校正集判别准确率为98%,预测集判别准确率为99%。说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灵武长枣贮藏过程中长枣果肉硬度和贮藏时间的快速预测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果肉硬度;贮藏时间
  中图分类号:s6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4440(2019)01-0182-07
  灵武长枣是宁夏的优势特色果品,其外形独特,色艳个大,鲜脆可口,酸甜适宜,且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倍受消费者的青睐,被誉为“枣中之王”。灵武长枣素以鲜食为主,果肉硬度等质构参数是衡量长枣品质的重要指标。目前,枣果的硬度参数主要采用硬度计或质构仪对枣果进行整果穿刺测试。硬度计测试精度易受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如测试者用力大小和探头规格及削皮厚度,均会使测试数据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穿刺测试虽能够较好地反映整个果实的流变学特征,但测试已造成枣果破损,使其失去了商品价值,因此研究一种鲜枣果肉硬度的无损快速检测方法意义明显。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是现代光谱分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学计量学的高度集合体,是一种多信息融合检测技术,可同时获取样品空间各点的光谱,从而进一步得到空间各点的组成和结构信息。近年来,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闫润等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提取少量特征光谱信息,建立了草莓品质的PLSR-ANN校正模型,实现了草莓品种的快速鉴别。刘燕德等采用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光谱技术,进行了黄桃表面缺陷与可溶性固形物同时在线检测的研究,表面缺陷果的正确判断率为100%,可溶性固形物分选准确率达到93%。NICOLAI等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在波长800~1690 nm内,采用PLSR法建立的苹果糖含量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Ma等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的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PLSR預测模型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模型的交叉验证决定系数为0.89,交叉验证的均方根误差为0.05%。但是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针对果品果肉硬度的预测却鲜有报道,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本研究拟以宁夏灵武长枣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灵武长枣400-1 000 nm的原始光谱信息。分别选取多种预处理方法,根据PLSR建模效果,优选最佳预处理方法。应用CARS和SPA提取特征变量,分别建立基于全波段和特征波段的PLSR枣果肉平均硬度和最大硬度预测模型,优选最佳预测模型。运用PLS-DA建立灵武长枣贮藏时间的判别模型,为鲜食果品果肉硬度的快速无损检测和贮存期判别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测试材料
  灵武长枣采摘自宁夏灵武市大泉林场红枣生产基地,去除灰尘后在室温下贮藏。为减少样本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共选出大小形状相似、成熟度一致,无病害、无损伤的140个测试样本,每天从中随机取出20个样本进行光谱和硬度测量,连续测量7d。
  1.2.2硬度测量利用TA.XTPlus物性仪及其自带软件Texture Exponent 32,选用P/2n针状探头(直径2 mm),选整枣赤道阴阳两面上的2点,以整果穿刺法进行枣果硬度的测试1。设置测前速度5mm/s,贯人速度1 mm/s,测后速度5 mm/s,最小感知力5 g,穿刺深度5 mm。
  1.2.3数据处理分析由于样本的不均匀性,采集到的单个点的光谱信息仅能代表某一点的光谱,不能代表整个样本的信息,若取整个灵武长枣表面的光谱信息的平均值则更能代表整个样本的信息,真实的反应整个样本。本研究拟利用ENVl4.6软件选择恰当的感兴趣区域,提取平均光谱值。采集到的原始光谱中主要包含样本信息,但也可能含有由仪器漂移和光散射导致的系统噪音,为了开发出更精确的光谱模型,需运用预处理方法来校正原始光谱以减少不需要的信息。本研究利用Un-scrambler X10.4软件采用卷积平滑SG、归一化Nor-malize、基线校准Baseline、标准正态变量SNV、去趋势Detrend 5种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
  光谱信息之间存在大量的冗余和共线性信息特征,对光谱有效信息的提取产生较大的干扰,且大量光谱数据会增加数据处理的负担。特征波长提取是通过某种变换,使原始光谱数据从高维空间映射到低维空间,从而实现数据快速降维,并且得到有用的、可靠的数据120]。本研究拟用Matlab2014软件对经预处理后的光谱采用竞争性正自适应加权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和连续投影算法(sueeessive proiection algorithm,SPA)进行特征波长的选择。
  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肉平均硬度和最大硬度均逐渐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酶水解细胞壁多糖,使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细胞壁组分发生降解,细胞壁结构解体,胞间连丝消失,细胞趋于分散从而导致果实软化。
  2.2灵武长枣硬度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2.2.1光谱预处理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分别选用SG、Normalize、Baseline、SNV、Detrend 5种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并以预处理后的光谱信息建立了灵武长枣果肉平均硬度和最大硬度的PLSR预测模型,比较研究全波段及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预测模型的影响,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SPA是一种向前循环算法,它通过多次迭代选择出冗余信息最少的变量组,能够解决信息重叠、共线性等问题,避免再从大量数据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数据,极大地调高了模型的效率。设定SPA选取的波长数为5-30,图5是均方根误差与有效波长数的关系,以均方根误差值确定有效特征变量数,由图5a和5b看出,从125个波段中分别筛选出8个和7个特征变量。
  2.2.2.2特征波段与全波段PLSR模型比较与分析
  表3是特征波段与全波段PLSR模型比较,由表3可以看出,全波段的校正和验证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3和0.733:采用CARS法处理后特征波长下果肉平均硬度的校正和验证模型的相关系数均为0.868,果肉最大硬度的校正和验证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14和0.849。分析可知,采用CARS法提取特征波长后的模型r较高且RMSE和全波段模型相比较低。在特征波长下的光谱具有较低的维数,减小了数据的冗余,有利于实现在线快速检测,因此通过CARS提取特征波长建立的模型优于全波段建立的模型,可用CARS法选取的特征波长替代全波段数据进行建模分析。
  2.3灵武长枣贮藏时间判别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本研究在全波段范围内,以校正集原始光谱建立灵武长枣贮藏期的PIS-DA判别模型。在建立PIS-DA模型前需要确定最佳主因子数,主因子数初始范圍为1-20,步长为1,交叉验证组数为5,分别建立PLS-DA模型,以校正集判别正确率、交叉验证判别正确率及方差解释率作为评价指标。选取校正集的判别正确率、交叉验证判别正确率及方差解释率最高时所对应的主因子数作为最佳主因子数。校正集判别正确率、交叉验证判别正确率和方差解释率与主因子数的关系见表4所示。由表4可知,主因子数在8~20时,方差解释率均为100%。主因子数为20时校正集判别正确率达到100%,且交叉验证判别正确率达到最大值。当主因子数为15时,校正集判别正确率为98%,交叉验证判别正确率为83%。考虑到主因子数小,更有利于模型的稳定性,因此本试验PIS-DA模型的最佳主因子数最终选取15。
  综上,确定最佳主因子数为15,通过105个校正样本训练模型,得到PIS-DA判别模型对灵武长枣贮藏时间的判别率达98%,为了进一步验证所建立的PLS-DA模型,将未参与建模的35个验证集样品的原始光谱代人上述PLS-DA校正模型并计算贮藏时间判别正确率,其判别正确率为99%(1个第1d的样本误判为第7 d)。由此可见,所建模型的可靠性和预测能力较好,可有效鉴别灵武长枣的贮藏时间。
  3结论
  本研究利用400-1 000 nm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灵武长枣的贮藏时间及贮藏过程中果肉硬度进行无损检测鉴别。通过对比不同预处理方法建模后的效果,优选出最佳预处理方法,对最佳预处理后的光谱进行特征变量提取,并建立了Detrend-CARS—PLSR果肉硬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灵武长枣果肉硬度预测是可行的。利用校正集原始光谱采用PLS-DA法建立灵武长枣贮藏时间判别模型,校正和交叉验证判别正确率均达80%以上,经预测集光谱验证后判别正确率达99%,所建模型可靠性和预测能力较好,可有效鉴别灵武长枣的贮藏时间,说明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可有效预测灵武长枣的贮藏时间。
其他文献
摘要:命题证明是初中几何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学生推理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区别于传统几何命题教学,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中获取几何知识与基本技能,而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因此教学中,各版本教材都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和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家那样发现知识与思考问题“再创造”的过程,让他们通过观察、画图、度量、折叠、归纳等探究活动发现几何结论,即通过合情推理发现几何规律;在此
摘要:基于新型城镇化质量的视角,从经济、人口、生态环境、社会生活、城乡统筹五个维度设计了24个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5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主成分分析;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18-0011-02  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发展,城镇化率也不断提高,对新型城镇化的要求
摘 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创设情境、突出要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质量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使用者对它存在认识与使用上的误区,使其弊端也逐渐凸显。本文对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在认识与使用上的误区进行剖晰,希望能正确认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科特点,适时、适量,科学地使用多媒体。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误区;正确认识;适时;适量  随着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
摘 要: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及创新实验是践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脚点。以探究“胡克定律”实验教学为例,根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提出猜想——科学探究——验证猜想”的胡克定律探究实验框架,启发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改进和创新实验方案,通过科学探究得出胡克定律,践行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实验教学;胡克定律;创新实验  1 教学
摘要:本文将三岛由纪夫《春雪》中主谓宾完整的句子喻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唐月梅版、郑民钦版、李文与文杰若合译版的中译本相对照,从三个译本所使用的翻译技法间的差异入手,将三个译本在处理不同特点的喻体时所呈现出的翻译特点进行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句子喻体;翻译技法;冗长喻体;短小喻体  中图分类号:H36;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17-0035-04  1
摘 要: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关联起来,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自主探求,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本身。结合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尝试通过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引言  在认知目标理论中,布鲁姆提出了深度学习这一概念。实质上就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对学习层次的分类[ 1 ]。深度教学是指以促
摘要:江苏打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攻坚战难在农村,赢在苏北,胜在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苏北地区低收入农民增收问题不解决,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化成泡影。本研究从性别平等的视角,以淮安市为例,探究了苏北贫困农民增收困难现状,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分析了影响苏北贫困农民增收的原因,重视女性的地位,挖掘其在脱贫工作中的价值,提出增收的若干途径。  关键词:性别平等;苏北;贫困农民;增收  中
摘要:本文通过对订单班学生素质培养的基础条件的阐述,探讨素质培养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订单班;素质;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13-0036-03  1 学校订单班培养的基础条件  该校自成立之初,就将目标定位成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人才培养的模式建设不断地革新,侧重于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工程,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贯穿始终,
摘 要:在线教学期间,农村地区的师生显得力不从心,本文提出“名师”下的水土不服、平台的缺乏以及反馈不足等原因,并基于此,提出“公众号 小管家”的在线教学模式,从软件的介绍、模式的流程、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在线教学;教育信息化;天体运动;公众号  自“停课不停学”号召以来,广大师生积极响应,在线教学如火如荼开展。黄荣怀教授提出有效支撑互联网教育的七个核心要素,学习工具的便利、数字资
摘 要: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它的提出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指导方向,如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素养是现在当务之急。本文依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对其中计算思维素养的培养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此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计算思维  当代社会是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科技的创新和国家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因此如何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