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桥东小学以文化立校,培育学校的办学特色,从全面打造“特色项目”“特色课程”到凝炼出“和文化”教育特色文化,实现从“特色”到“品牌”的提升。结合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要求,市桥桥东小学对文化德育工作进行了再探索。文章主要从工作目标、工作策略和工作措施三方面对市桥桥东小学的文化德育探索实践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文化德育;工作策略;工作措施
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结合番禺区教育局关于“推进文化德育”切实提升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创建番禺区德育品牌,进一步打造“上品教化升级版”的要求,我校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突出学校“和文化”教育的德育特色,打造学校德育品牌,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健康和谐发展,对我校文化德育实施进行再探索。
一、学校文化德育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和文化”为引领,实现“和合创新 特色发展”。以和谐文化育人为抓手,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具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具有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具有人文情怀、责任担当、优雅气质、乐观豁达的现代公民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具体目标
1. 学生发展。以“和文化”为抓手,落实“和而不同”的校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关注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得到健康和谐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培养具有人文情怀、责任担当、优雅气质、乐观豁达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
2. 教师发展。教育是需要爱的事业,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这就需要教师有责任担当,有慈悲心,有悲悯情怀,有大爱精神,为了生命的健康、幸福和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人类的梦想、和平与福祉,而传授知识、传播文明、传承文化。
3. 品牌发展。站在文化的高度,文化德育方案的实施是对番禺区教育“上品教化”理念的深化,能使“一体两翼”的番禺教育更加丰满和平衡。落实到我校的“和文化”教育理念的推进,只有从德育视角下制定文化德育课程,学校的课程才能更加丰满和平衡,才能赋予德育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二、学校文化德育工作策略
(一)总体策略
以“和合”文化德育工作目标为重点,做到“七结合”:发挥优势与引进外来相结合;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时代精神与革命文化相结合;独立自主与专家引领相结合;课题引领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硬件改造与软件创新相结合;依据教材与开发课程相结合。
(二)具体策略
1. 行政推动。我校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夯实民族文化根基为抓手,把文化德育实施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推动,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文化德育领导小组,建立德育文化三级管理网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全员参与,助力方案的实施,以管理育人。
2. 环境熏染。通过诗意校园的建设,使校园秩序更加良好、环境更加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自然和谐,让校园成为育人场所,用环境熏陶人。
3. 活动内化。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抓好德育工作的“三个关键点”,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为抓手,将“立美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系列化,并在“和文化”的引领下,形成班级文化、学生文化、生命文化、传统文化、践行文化、环境文化、校园文化、社团文化等八大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对学生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宣传教育活动,以活动育人。
4. 合力联动。继续聘请番禺区司法局陈乃雄同志、市桥西丽派出所郭志刚警官为法制副校长,聘请广东仲衡律师事务所梁永裕等律师为法律顾问;完善家长委员会,加强与学校周边社区等组织的联动,形成社区、家庭、学校等多方面配合的立体化网络管理模式,有效实施和推进文化德育各项工作的运行,协同育人。
5. 分步实施。按照计划,我们遵循文化规律制定实施步骤,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德育的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文化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完善、德育活动的系统化、德育活动的成果总结等工作。
三、学校文化德育工作措施
(一)落实和合教育特色品牌的理念体系
市桥桥东小学以文化立校,培育学校的办学特色,创建文化特色学校,从全面打造“特色项目”“特色课程”到凝炼出“和文化”教育特色文化,实现从“特色”到“品牌”的提升。通过长期实践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体系,实现了师生的和谐成长,较好地彰显出“和合教育”特色品牌。
(二)构建和合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我校根据学生文化核心理念体系,编印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结构科学、体系完整的校本系列教材——《市桥桥东小学和文化校本课程》。该校本课程分为四大内容板块:和美校园、和乐学子、和乐孩子、和美公民。每个板块细分成四个教学内容,课程以低、中、高三个年段划分:低年段以目标建立——现代岭南人;中年段以活动形式学习模式,达到“立美至和”的基本理念;高年段通过实践体验,达成“和而不同”的和合教育目标。
(三)实现特色项目的个性化
1. 特色项目主题化。我校坚持围绕“立美德育”主题开展主题班会、中队活动课观摩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让队员从国家、集体和个人这些层面去互相学习。各种主题突出的活动,促进了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
2. 特色活动团队化。我们以红领巾活动为主要平台,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校内外教师资源成立30多个红领巾小社团,把红领巾小社团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小社团建设成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支撑点,为学生搭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平台,彰显学生个性,进一步活跃校园气氛,丰富校园文化,快乐少先队生活。
3. 和美心育立体化。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心育教育工作,鼓励教师自学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探索提高。这解决了部分学生渴望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正确认识自我方面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我们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面,构建立体式“和美”特色文化,从空间上、形式上、内容上对心育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设计,构建一个可以触摸的、有内涵的校园文化网络。
(四)深化幸福教育研究
我校调动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结合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研究,加大力度深化幸福教育实践研究,培养学生“创新”“坚持”“勇敢”的优势品质,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1. 开设“幸福学堂”。通过“幸福学堂”上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学生学会情绪管理的方法、人际交往技巧等,树立正确的“三观”。
2. 开展幸福教研活动。一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邀请区教研室阳作香老师、市桥富都小学林燕玲等老师到学校指导心理教研和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二是积极派员参加番禺区“幸福园丁”培训,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师资A、B、C证的培训,让兼职心理教师开阔视野,学习更多技能,以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学生;三是积极开展师生团队辅导活动,邀请广东省国基教育发展研究院资深的活动导师和社会综合服务中心老师到校以阳光心态、珍爱生命、团队建设等主题开展团队辅导活动,增强学校的团队凝聚力,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作为幸福教育实验学校,我们积极配合区教研室做好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训》学生心理健康数据的测试工作,做好过程性的课题资料提交和整理。作为幸福教育实验微课研究实验学校,我们围绕“坚持”优势品质的培养积极制作微视频、幸福书签;撰写教师的幸福故事,收集学生的成长小故事。同时,对已成功立项的两项子课题,我们注意文献学习,并严格按照课题计划有序统筹、分步实施。
4. 设立心理驿站。每天开放心理咨询室,设立“知心姐姐”信箱。由具备B证以上资质的兼职心理教师值班,为有需要的学生排忧解难,引导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培养健康、阳光的学生。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文化德育;工作策略;工作措施
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结合番禺区教育局关于“推进文化德育”切实提升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创建番禺区德育品牌,进一步打造“上品教化升级版”的要求,我校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突出学校“和文化”教育的德育特色,打造学校德育品牌,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健康和谐发展,对我校文化德育实施进行再探索。
一、学校文化德育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和文化”为引领,实现“和合创新 特色发展”。以和谐文化育人为抓手,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具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具有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具有人文情怀、责任担当、优雅气质、乐观豁达的现代公民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具体目标
1. 学生发展。以“和文化”为抓手,落实“和而不同”的校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关注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得到健康和谐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培养具有人文情怀、责任担当、优雅气质、乐观豁达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
2. 教师发展。教育是需要爱的事业,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这就需要教师有责任担当,有慈悲心,有悲悯情怀,有大爱精神,为了生命的健康、幸福和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人类的梦想、和平与福祉,而传授知识、传播文明、传承文化。
3. 品牌发展。站在文化的高度,文化德育方案的实施是对番禺区教育“上品教化”理念的深化,能使“一体两翼”的番禺教育更加丰满和平衡。落实到我校的“和文化”教育理念的推进,只有从德育视角下制定文化德育课程,学校的课程才能更加丰满和平衡,才能赋予德育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二、学校文化德育工作策略
(一)总体策略
以“和合”文化德育工作目标为重点,做到“七结合”:发挥优势与引进外来相结合;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时代精神与革命文化相结合;独立自主与专家引领相结合;课题引领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硬件改造与软件创新相结合;依据教材与开发课程相结合。
(二)具体策略
1. 行政推动。我校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夯实民族文化根基为抓手,把文化德育实施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推动,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文化德育领导小组,建立德育文化三级管理网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全员参与,助力方案的实施,以管理育人。
2. 环境熏染。通过诗意校园的建设,使校园秩序更加良好、环境更加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自然和谐,让校园成为育人场所,用环境熏陶人。
3. 活动内化。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抓好德育工作的“三个关键点”,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为抓手,将“立美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系列化,并在“和文化”的引领下,形成班级文化、学生文化、生命文化、传统文化、践行文化、环境文化、校园文化、社团文化等八大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对学生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宣传教育活动,以活动育人。
4. 合力联动。继续聘请番禺区司法局陈乃雄同志、市桥西丽派出所郭志刚警官为法制副校长,聘请广东仲衡律师事务所梁永裕等律师为法律顾问;完善家长委员会,加强与学校周边社区等组织的联动,形成社区、家庭、学校等多方面配合的立体化网络管理模式,有效实施和推进文化德育各项工作的运行,协同育人。
5. 分步实施。按照计划,我们遵循文化规律制定实施步骤,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德育的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文化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完善、德育活动的系统化、德育活动的成果总结等工作。
三、学校文化德育工作措施
(一)落实和合教育特色品牌的理念体系
市桥桥东小学以文化立校,培育学校的办学特色,创建文化特色学校,从全面打造“特色项目”“特色课程”到凝炼出“和文化”教育特色文化,实现从“特色”到“品牌”的提升。通过长期实践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体系,实现了师生的和谐成长,较好地彰显出“和合教育”特色品牌。
(二)构建和合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我校根据学生文化核心理念体系,编印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结构科学、体系完整的校本系列教材——《市桥桥东小学和文化校本课程》。该校本课程分为四大内容板块:和美校园、和乐学子、和乐孩子、和美公民。每个板块细分成四个教学内容,课程以低、中、高三个年段划分:低年段以目标建立——现代岭南人;中年段以活动形式学习模式,达到“立美至和”的基本理念;高年段通过实践体验,达成“和而不同”的和合教育目标。
(三)实现特色项目的个性化
1. 特色项目主题化。我校坚持围绕“立美德育”主题开展主题班会、中队活动课观摩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让队员从国家、集体和个人这些层面去互相学习。各种主题突出的活动,促进了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
2. 特色活动团队化。我们以红领巾活动为主要平台,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校内外教师资源成立30多个红领巾小社团,把红领巾小社团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小社团建设成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支撑点,为学生搭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平台,彰显学生个性,进一步活跃校园气氛,丰富校园文化,快乐少先队生活。
3. 和美心育立体化。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心育教育工作,鼓励教师自学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探索提高。这解决了部分学生渴望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正确认识自我方面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我们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面,构建立体式“和美”特色文化,从空间上、形式上、内容上对心育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设计,构建一个可以触摸的、有内涵的校园文化网络。
(四)深化幸福教育研究
我校调动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结合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研究,加大力度深化幸福教育实践研究,培养学生“创新”“坚持”“勇敢”的优势品质,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1. 开设“幸福学堂”。通过“幸福学堂”上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学生学会情绪管理的方法、人际交往技巧等,树立正确的“三观”。
2. 开展幸福教研活动。一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邀请区教研室阳作香老师、市桥富都小学林燕玲等老师到学校指导心理教研和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二是积极派员参加番禺区“幸福园丁”培训,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师资A、B、C证的培训,让兼职心理教师开阔视野,学习更多技能,以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学生;三是积极开展师生团队辅导活动,邀请广东省国基教育发展研究院资深的活动导师和社会综合服务中心老师到校以阳光心态、珍爱生命、团队建设等主题开展团队辅导活动,增强学校的团队凝聚力,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作为幸福教育实验学校,我们积极配合区教研室做好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训》学生心理健康数据的测试工作,做好过程性的课题资料提交和整理。作为幸福教育实验微课研究实验学校,我们围绕“坚持”优势品质的培养积极制作微视频、幸福书签;撰写教师的幸福故事,收集学生的成长小故事。同时,对已成功立项的两项子课题,我们注意文献学习,并严格按照课题计划有序统筹、分步实施。
4. 设立心理驿站。每天开放心理咨询室,设立“知心姐姐”信箱。由具备B证以上资质的兼职心理教师值班,为有需要的学生排忧解难,引导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培养健康、阳光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