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班主任重点工作之一,但由于就业环境的复杂性、就职目标的差异性和学生素质的差异性,给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文章将在分析高职班主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难点的基础上,深入研讨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方法。
关键词:高职,班主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 高职班主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难点
当前影响高职班主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难点因素,主要表现为“就业环境复杂”、“就职目标差异”、“学生素质差异”三个方面,具体内容为:
1.1就业环境的复杂性
社会属于动态变化的环境,各种影响学生的外界因素将会越来越多,而且会越来越复杂,要求高职班主任加大学生思想行为状况的深入了解,以及加强正面教育的强度,确保教育工作不至于与就业环境脱节。但对于这种就业知道工作要求,仍然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尤其是日益暴露的社会暴露和社会问题,以及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客观情况,在没有集中正确教育引导时,学生是很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那末自然没有办法与就业环境的步调一致。
1.2就业目标的差异性
高职学生就业,要求将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但在就业目标选择方面,我们不难看出教学目标产生明显的差异性,前者要求有足够的课堂时间,而后者要求有充分的实习、实践和工作时间,但两者在空间或者时间上都难发生重叠,再加上企业作为经济生产的载体,以追求企业经济效益作为目标,不可能像学校一样投入大量的时间关注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自然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呈现出重重弊端,这也是高职班主任指导学生就业时面临的新问题,需要重新对教育的目标进行调整,从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中间,找到两者兼顾的折中办法。
1.3学生素质的差异性
有些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缺乏认知和规划,没有探寻求职就业的渠道和构思求职就业的蓝图,而工作当中浑浑噩噩,没有应用求职就业的技能和方法,自然无法在自主择业和双向选择的就业环境中脱颖而出,而有些学生认为拥有职业是社会化背景下每个人都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认真扮演好职业当中的规定角色,同时主动接受职业教育,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以求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能够凭借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心态和优秀的职业道德,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业空间。差异性的学生素质,影响高职班主任指导学生就业工作的针对性。
2 高职班主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建议
2.1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灵活性
高职班主任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面对的是同一学生群体,而课程资源有限,无法融入全部就业指导的核心内容,从侧面要求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灵活性水平,已更加突出就业指导工作的实用性。笔者认为,高职班主任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需要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特征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根据学校本身的办学条件,对指导工作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使得所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当地经济所需。另外,企业在某个既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当中发展,其就业需求迎合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因此就业指导工作之间应该具备共通之处,譬如连锁药店的企业道德,我们可以归结为“为顾客提供有疗效、不过期的货真价实药品”,而这种企业道德,是每个药店都必须恪守的企业文化精神。因此,高职班主任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融入的部分应该是学生就业时共通的内容。
2.2突出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性
高职班主任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就业的状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就是说,学生需要学到实践工作所需的知识,体现出实践性的特征。高职班主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讲究教学方式的实践性,通常是在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设置扮演的教育角色,然后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等方法,在教学模式上切切实实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或者工作任务,从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当中,教学方式注重实训、实践和实习,譬如时间为半年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习当中开始了解企业文化,减少日后工作与企业的磨合时间。
2.3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主体性
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求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和设置课程的模式,使得课程更加深刻体现某个行业或者某类企业的教育需求。围绕企业实际工作模式所开设的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总体放线,这种模式需要详细分析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根据工作的实际过程,并以此为导向创立“教育情境”,设置不同的主项目和子项目,并进行课程的开发,以便将理论和实践紧急结合,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这就要求高职班主任在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时,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的课程理念,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4确保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性
高职班主任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为了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需要结合校内的考核和顶岗实习的考核,并将两者结合起来,即根据课程的目标,检查学生是否达到学习任务的需求,可通过卷面考试检查,而企业可以根据学生能否达到所设置的工作目标,出具考评的意见,同时转达给学生所在学校。这样一来,学生的教育效果就能够跃然纸上,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就能够更加贴近实际。譬如某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学校对“团队意识”的学习目标是“团结一致,协同其他工作主体共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并共同创造工作任务预期的效益目标,”属于理论层面上的教育。
3 结束语
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高职班主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难点及开展思路,而鉴于不同高职在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际工作当中,应该结合学生具体的就业情况,针对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性的就业指导建议,为学生的合理就业提供更为明朗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金欣.高职学生对学校就业服务情况认识的调研[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66-69.
[2]杨义科.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3,(10):22.
[3]宁越.关于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的新思考[J].时代教育,2012,(1):150.
[4]杨春红.浅谈学生就业指导理念和实践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6):174.
关键词:高职,班主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 高职班主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难点
当前影响高职班主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难点因素,主要表现为“就业环境复杂”、“就职目标差异”、“学生素质差异”三个方面,具体内容为:
1.1就业环境的复杂性
社会属于动态变化的环境,各种影响学生的外界因素将会越来越多,而且会越来越复杂,要求高职班主任加大学生思想行为状况的深入了解,以及加强正面教育的强度,确保教育工作不至于与就业环境脱节。但对于这种就业知道工作要求,仍然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尤其是日益暴露的社会暴露和社会问题,以及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客观情况,在没有集中正确教育引导时,学生是很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那末自然没有办法与就业环境的步调一致。
1.2就业目标的差异性
高职学生就业,要求将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但在就业目标选择方面,我们不难看出教学目标产生明显的差异性,前者要求有足够的课堂时间,而后者要求有充分的实习、实践和工作时间,但两者在空间或者时间上都难发生重叠,再加上企业作为经济生产的载体,以追求企业经济效益作为目标,不可能像学校一样投入大量的时间关注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自然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呈现出重重弊端,这也是高职班主任指导学生就业时面临的新问题,需要重新对教育的目标进行调整,从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中间,找到两者兼顾的折中办法。
1.3学生素质的差异性
有些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缺乏认知和规划,没有探寻求职就业的渠道和构思求职就业的蓝图,而工作当中浑浑噩噩,没有应用求职就业的技能和方法,自然无法在自主择业和双向选择的就业环境中脱颖而出,而有些学生认为拥有职业是社会化背景下每个人都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认真扮演好职业当中的规定角色,同时主动接受职业教育,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以求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能够凭借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心态和优秀的职业道德,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业空间。差异性的学生素质,影响高职班主任指导学生就业工作的针对性。
2 高职班主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建议
2.1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灵活性
高职班主任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面对的是同一学生群体,而课程资源有限,无法融入全部就业指导的核心内容,从侧面要求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灵活性水平,已更加突出就业指导工作的实用性。笔者认为,高职班主任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需要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特征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根据学校本身的办学条件,对指导工作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使得所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当地经济所需。另外,企业在某个既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当中发展,其就业需求迎合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因此就业指导工作之间应该具备共通之处,譬如连锁药店的企业道德,我们可以归结为“为顾客提供有疗效、不过期的货真价实药品”,而这种企业道德,是每个药店都必须恪守的企业文化精神。因此,高职班主任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融入的部分应该是学生就业时共通的内容。
2.2突出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性
高职班主任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就业的状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就是说,学生需要学到实践工作所需的知识,体现出实践性的特征。高职班主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讲究教学方式的实践性,通常是在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设置扮演的教育角色,然后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等方法,在教学模式上切切实实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或者工作任务,从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当中,教学方式注重实训、实践和实习,譬如时间为半年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习当中开始了解企业文化,减少日后工作与企业的磨合时间。
2.3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主体性
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求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和设置课程的模式,使得课程更加深刻体现某个行业或者某类企业的教育需求。围绕企业实际工作模式所开设的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总体放线,这种模式需要详细分析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根据工作的实际过程,并以此为导向创立“教育情境”,设置不同的主项目和子项目,并进行课程的开发,以便将理论和实践紧急结合,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这就要求高职班主任在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时,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的课程理念,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4确保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性
高职班主任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为了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需要结合校内的考核和顶岗实习的考核,并将两者结合起来,即根据课程的目标,检查学生是否达到学习任务的需求,可通过卷面考试检查,而企业可以根据学生能否达到所设置的工作目标,出具考评的意见,同时转达给学生所在学校。这样一来,学生的教育效果就能够跃然纸上,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就能够更加贴近实际。譬如某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学校对“团队意识”的学习目标是“团结一致,协同其他工作主体共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并共同创造工作任务预期的效益目标,”属于理论层面上的教育。
3 结束语
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高职班主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难点及开展思路,而鉴于不同高职在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际工作当中,应该结合学生具体的就业情况,针对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性的就业指导建议,为学生的合理就业提供更为明朗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金欣.高职学生对学校就业服务情况认识的调研[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66-69.
[2]杨义科.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3,(10):22.
[3]宁越.关于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的新思考[J].时代教育,2012,(1):150.
[4]杨春红.浅谈学生就业指导理念和实践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