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材料作为壁画艺术形式美的因素之一,在壁画中材料美有着自身很强的感染力以及运用不同工艺手段进行后的独特魅力。这些材料他们在壁画艺术中,能够各显其长,与现代建筑环境达到了统一和谐的关系。由此看来,在壁画艺术中,材料不仅仅承载着艺术家的思想意志,同时通过对材料的加工,使观看者也能达到一定的共鸣。材料语言所持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在壁画艺术中无法代替。
【关键词】材料语言;壁画;魅力
1、材料的天然魅力
材料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们的身边有着多种多样的材料,不同材料自身有着读的的天然魅力,无论是从本身的色彩、本身的肌理还是本身的光泽以及质地,都具有独特的性质。这种特性来源于人们对于材料视觉上以及触觉上而产生的心理感受,比如木材的朴实、石材的坚硬、纤维材质的温暖、金属材质的韧性光滑、玻璃材质的明亮富丽以及塑料的细腻等。
作为环境艺术之一,壁画艺术中材料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表现载体,现代艺术家对材料以及工艺手段的认知能力和驾驭能力也越来越强大,对于材料美的感悟也在创作和设计中完美体现,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开发也不断地丰富了现代壁画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在室外和纪念性的场所,艺术家们创作时就会选用永久性的材料使得设计的壁画更具有纪念意义和永恒感,如北京地铁2号线建国门站《天文纵横》、东四十条站的《华夏雄风》、《走向世界》,北京地铁13号线西直门站《大江东去图》、《燕山长城图》、景德镇陶瓷学院科艺教学楼的《穿越时空》都是采用陶瓷制作的;人民纪念碑壁画、中华世纪坛的《中华千秋颂》、山东威海环山路山体上的《逐日》都是采用石材制作的;可以看出这些壁画的创作设计的作者充分利用了材料本身的特性表现主题的。材料本身的天然魅力不仅强化了作品的主题,还加强了建筑与壁画之间的关系和建筑环境功能。
在室内场所,艺术家们会运用纤维类材料进行创作,在这类作品中,让人感到更加具有人情味,如羊毛编织作品、丝线刺绣作品、布匹裁剪再缝制作品以及印染作品等。纤维材料是一种与人亲近的材料,具有天生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来自材料本身的性质,如保暖性、柔软性、亲切性等。使用这类材料制作壁画其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在过去,常称为壁挂。人们因为对于这种材料的体验以及感受,对它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纤维材料的亲和性与其他的材料相比更适应现代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更顺应我们的社会,最大程度的拉近了作品与观赏者之间的距离感。例如北京市政府会议中心的《高山流水》、丝织品刺绣作品《姥姥家唱大戏》、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图书馆的《白夜》、联合国总部大厅的《联合国的蓝天》等。
这些纤维类的材料与石材、陶瓷、金属类材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不同环境中这些材料通过本身的特性为壁画呈现出了不同的表现效果和不同的天然魅力。材料天然的魅力与艺术家的设计相结合,产生了不同美的效应,这在许多壁画艺术中得以体现,由此可见材料不仅仅是艺术家表现的工具,同时也是传递艺术家思想的媒介。
2、材料的人文魅力
在现代壁画作品中,表现风格越来越多样化,主要天现在对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利用上。在传统壁画制作中基本为油彩、丙烯、重彩、陶瓷、沥粉、漆艺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家们经过探索研制出了陶板高温釉、彩石镶嵌、等技术。继承了锻铜、石刻、木刻和织绣传统技艺,加强了壁画艺术的表现力,使得壁画艺术的样式更加丰富。目前,在我国壁画作品中除了这些工艺还有玻璃鑲嵌、高温抛光金属、不锈钢喷漆等工业化工艺材料。
除此之外,现代壁画艺术中还有很多材料被赋予了人文化的意味,增强了人文色彩。例如锻铜的《千古潇潇燕赵风》、使用玻璃钢制作的《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等,在这些作品里增强了手工质感,反应了艺术家本身的心里感受,使之更有人情味,更加人性化。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的工艺手段成为现代壁画的一大亮点,例如《水天花园》,它是在温哥华冬季奥运会上采用新型的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在这个作品中,作者采用聚酯纤维材料并通过电脑开发出来的具有动感的纤维作品,这种利用科技手法来创作的抽象作品是现代和未来壁画作品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壁画艺术中,材料的运用是丰富多彩的,从天然材料到化学材料再到工业材料,不同材料之间的相互融合使壁画更加丰富而又具有和谐美。虽然材料本身具有很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是再加上设计者们的工艺以及内心的情感,让材料通过艺术家们的加工使人文魅力更加在壁画中得以体现。
3、材料之间的和谐美
壁画艺术作为环境艺术的一部分,其艺术语言应与建筑环境相和谐统一,对于材料的选择也应考虑环境本身。对于室外空间的壁画,应选用耐寒、耐热、可经受风吹日晒和雨淋并且性能稳定的硬质材料;对于室内空间,应选用易清洗、隔音、防潮、细腻、温和的硬质材料或软质材料。当然,使用于不同功能的建筑空间都材料和工艺也有着不同的要求。《生命之光》是安置于韩国麦粒财团音乐厅的陶瓷壁画作品,这幅作品在形式上,采用个体进行堆积,形成半开的花朵的样式,每一个个体都有不同的样式,都展现着各自的个性,给欣赏者以精神的震撼。在色彩上,它采用象征纯洁的白色作为构形单体的颜色,通过光与影的交错,使壁画的整体布局形成一种既低调大方又最微妙优雅、黑白灰错综复杂的视觉效果,这种独特的视觉效果,体现出一种韵律和节奏的变化,与韩国麦粒音乐厅的内部环境和氛围在功能上与内涵上都非常和谐。
现代壁画中,艺术家们越来越注重人文和环境的和谐关系,许多艺术家们都在不断思考如何将材料最大程度的和创作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构成和谐。充分将材料与环境相结合,加强环境的功能性,例如公共环境中流动性大的应选择石材、陶瓷、马赛克等材料,给人一种坚实感和秩序感。接待环境中应选择质地柔软的纤维材料,给人一种亲切感。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大大的丰富了壁画艺术的形式语言,同时也推动了壁画创作的形态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唐鸣岳、赵松青.近现代室内外壁画[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6.8.
[2]马咏梅.纤维材料壁画的形态语言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5.
[3]林乐成.纤维艺术[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
【关键词】材料语言;壁画;魅力
1、材料的天然魅力
材料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们的身边有着多种多样的材料,不同材料自身有着读的的天然魅力,无论是从本身的色彩、本身的肌理还是本身的光泽以及质地,都具有独特的性质。这种特性来源于人们对于材料视觉上以及触觉上而产生的心理感受,比如木材的朴实、石材的坚硬、纤维材质的温暖、金属材质的韧性光滑、玻璃材质的明亮富丽以及塑料的细腻等。
作为环境艺术之一,壁画艺术中材料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表现载体,现代艺术家对材料以及工艺手段的认知能力和驾驭能力也越来越强大,对于材料美的感悟也在创作和设计中完美体现,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开发也不断地丰富了现代壁画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在室外和纪念性的场所,艺术家们创作时就会选用永久性的材料使得设计的壁画更具有纪念意义和永恒感,如北京地铁2号线建国门站《天文纵横》、东四十条站的《华夏雄风》、《走向世界》,北京地铁13号线西直门站《大江东去图》、《燕山长城图》、景德镇陶瓷学院科艺教学楼的《穿越时空》都是采用陶瓷制作的;人民纪念碑壁画、中华世纪坛的《中华千秋颂》、山东威海环山路山体上的《逐日》都是采用石材制作的;可以看出这些壁画的创作设计的作者充分利用了材料本身的特性表现主题的。材料本身的天然魅力不仅强化了作品的主题,还加强了建筑与壁画之间的关系和建筑环境功能。
在室内场所,艺术家们会运用纤维类材料进行创作,在这类作品中,让人感到更加具有人情味,如羊毛编织作品、丝线刺绣作品、布匹裁剪再缝制作品以及印染作品等。纤维材料是一种与人亲近的材料,具有天生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来自材料本身的性质,如保暖性、柔软性、亲切性等。使用这类材料制作壁画其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在过去,常称为壁挂。人们因为对于这种材料的体验以及感受,对它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纤维材料的亲和性与其他的材料相比更适应现代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更顺应我们的社会,最大程度的拉近了作品与观赏者之间的距离感。例如北京市政府会议中心的《高山流水》、丝织品刺绣作品《姥姥家唱大戏》、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图书馆的《白夜》、联合国总部大厅的《联合国的蓝天》等。
这些纤维类的材料与石材、陶瓷、金属类材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不同环境中这些材料通过本身的特性为壁画呈现出了不同的表现效果和不同的天然魅力。材料天然的魅力与艺术家的设计相结合,产生了不同美的效应,这在许多壁画艺术中得以体现,由此可见材料不仅仅是艺术家表现的工具,同时也是传递艺术家思想的媒介。
2、材料的人文魅力
在现代壁画作品中,表现风格越来越多样化,主要天现在对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利用上。在传统壁画制作中基本为油彩、丙烯、重彩、陶瓷、沥粉、漆艺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家们经过探索研制出了陶板高温釉、彩石镶嵌、等技术。继承了锻铜、石刻、木刻和织绣传统技艺,加强了壁画艺术的表现力,使得壁画艺术的样式更加丰富。目前,在我国壁画作品中除了这些工艺还有玻璃鑲嵌、高温抛光金属、不锈钢喷漆等工业化工艺材料。
除此之外,现代壁画艺术中还有很多材料被赋予了人文化的意味,增强了人文色彩。例如锻铜的《千古潇潇燕赵风》、使用玻璃钢制作的《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等,在这些作品里增强了手工质感,反应了艺术家本身的心里感受,使之更有人情味,更加人性化。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的工艺手段成为现代壁画的一大亮点,例如《水天花园》,它是在温哥华冬季奥运会上采用新型的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在这个作品中,作者采用聚酯纤维材料并通过电脑开发出来的具有动感的纤维作品,这种利用科技手法来创作的抽象作品是现代和未来壁画作品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壁画艺术中,材料的运用是丰富多彩的,从天然材料到化学材料再到工业材料,不同材料之间的相互融合使壁画更加丰富而又具有和谐美。虽然材料本身具有很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是再加上设计者们的工艺以及内心的情感,让材料通过艺术家们的加工使人文魅力更加在壁画中得以体现。
3、材料之间的和谐美
壁画艺术作为环境艺术的一部分,其艺术语言应与建筑环境相和谐统一,对于材料的选择也应考虑环境本身。对于室外空间的壁画,应选用耐寒、耐热、可经受风吹日晒和雨淋并且性能稳定的硬质材料;对于室内空间,应选用易清洗、隔音、防潮、细腻、温和的硬质材料或软质材料。当然,使用于不同功能的建筑空间都材料和工艺也有着不同的要求。《生命之光》是安置于韩国麦粒财团音乐厅的陶瓷壁画作品,这幅作品在形式上,采用个体进行堆积,形成半开的花朵的样式,每一个个体都有不同的样式,都展现着各自的个性,给欣赏者以精神的震撼。在色彩上,它采用象征纯洁的白色作为构形单体的颜色,通过光与影的交错,使壁画的整体布局形成一种既低调大方又最微妙优雅、黑白灰错综复杂的视觉效果,这种独特的视觉效果,体现出一种韵律和节奏的变化,与韩国麦粒音乐厅的内部环境和氛围在功能上与内涵上都非常和谐。
现代壁画中,艺术家们越来越注重人文和环境的和谐关系,许多艺术家们都在不断思考如何将材料最大程度的和创作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构成和谐。充分将材料与环境相结合,加强环境的功能性,例如公共环境中流动性大的应选择石材、陶瓷、马赛克等材料,给人一种坚实感和秩序感。接待环境中应选择质地柔软的纤维材料,给人一种亲切感。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大大的丰富了壁画艺术的形式语言,同时也推动了壁画创作的形态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唐鸣岳、赵松青.近现代室内外壁画[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6.8.
[2]马咏梅.纤维材料壁画的形态语言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5.
[3]林乐成.纤维艺术[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