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来源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d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阐述课程改革的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目标使“改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成为这场改革的亮点。
  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求语文的丰富内涵,不断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传统的学校教育过分强调教学的选拔、筛选功能,片面追求升学率,于是语文课堂更多地注重教师的主宰与控制。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单方面灌输给学生知识,反复强化考试训练。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意识错乱模糊,学习语文的热情和主动性缺乏,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要时时刻刻注意渗透给学生自我发展的学习意识。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父母师长,而是自身在社会中生存的必需。面对新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势的挑战,一个人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不可能时时刻刻有教师陪伴在身边,必须靠自主学习完成。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本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另外,社会需要的不是死记硬背的人,而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自主学习是获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可见,学习是社会成员必须形成的自主意识,以求能使自身知识与能力终身发展,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这也是新课标理念实施的前提和意义所在。
  
  二、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新课标要求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以一种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學习、自由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教师要尊重学生,活跃学生思维,从教学语言上要注意多运用亲切鼓励的语言,使学生乐于表现自我,让学生对自己回答问题的机会充满期待。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认真作答,让学生感受到其所提问题对于其自身的价值所在。教师要注重精心设计问题引起悬念,层层深入引导,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起学生们思维的活跃和思考的兴趣,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创设出一定要把问题弄明白的学习情境。教师对自己感觉没有把握的问题,要敢于放下架子,发现说错了要敢于承认错误。学生在这样一个平等尊重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没有约束感,是放松活跃的,在互动过程中乐于说和做。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参与教学,也容易把新知识构建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主动学习的氛围会自然形成,学生会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三、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应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促进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可以引导学生演一演。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他们总希望老师给予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通过表演,让学生积累生活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唱一唱。用音乐、歌曲这样一种学生熟知的艺术方式来开启他们智慧的大门,对激荡学生的情感,展开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引导学生访一访。让学生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当记者的同学只有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所提的问题才深刻;被问的同学也只有熟悉课文中的人物,说话才机灵、流畅,颇具哲理性。除此之外,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辩论、讲故事……等等,活动方式不拘一格。但是不管哪一种,都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课堂才能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
  
  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成功保证。要让学生学会阅读。阅读是学习的基础。阅读时,眼睛首先从书本或屏幕上感知文字或图象的信息。然后大脑进行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等思维活动从中提取、处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思考是学习的核心。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教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事物的方法;能透过现象抓住实质进行分类比较的方法;能一分为二又能合二而一。进行发散和收敛的方法……要通过不同的课型、题型,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品质。要让学生学会检索。检索是学习的手段。教师要有计划地在每学期都要拟定些课题,让学生自己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选择资料。从纷繁的知识素材中提炼出有用信息,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学会调控。调控是学习的保证。稳定的情结与平和的心态,对学习是有利的。在自学的过程中,有时会尝到成功的喜悦,有时也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就要求学生能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要避免狂妄和消沉,能自己教育自己,不断进取,争做强者。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人人学有所获。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城东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和平发展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重要思想。这一理论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中华文化为思想渊源,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为实践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
2010年秋学期,笔者担任初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本校地处农村,刚升入初一的学生,语文素养整体偏低。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笔者在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认为让学生坚持写周记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平时的训练中,我着重让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生动的素材,在周记中纵情地自由表达,以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的健康的思想情操,让学生过好周记关,为学好语文奠定了坚实的
宗教多元论是与宗教多样性(差异性)相关涉的一种谋求宗教和平关系建构的话语运动。以约翰。希克和雷蒙·潘尼卡为代表的宗教多元论者从不同角度洞见到了传统宗教的自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