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首先要从阅读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让学生带着兴趣识字,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中识字,提高识字的效率。
【关键词】识字教学 阅读 兴趣 热爱写字
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是的,汉字神奇、有趣,有着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它们就像一个个快乐的精灵;就像一个跳跃的图画……这些由横竖撇捺组成的汉字不光富有魅力,而且美丽而奇妙。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行,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识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该如何将识字教学有声有色地进行呢?
首先:一个成功的识字教学法必须不失时机,让儿童尽早使用书面语言。真正意义上的书面语言学习,不是从识字而是从阅读开始的。阅读可在瞬间对汉字进行自动识划,这种自动化必须借助于训练,而大量的阅读则是这种训练的有效途径。阅读可积淀书面语的语感,汲取语言营养,大量的阅读,又给汉字的复现提供大量的机会,可以促进记忆的保持,减少遗忘。
所以,识字教学应遵循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教学原则,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生字新词必须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感知、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中生字出现的形式大至有这么几种:可以按照课文内容顺序分散出现字词;可以将课文中重要的生字新词先集中出现;可以结合阅读内容分几个块面,相对集中地学习生字新词;也可以初读课文时先解决生字读音,理解课文时了解字义,然后集中记忆字形……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要因文而异,灵活应用。不同的篇章结构、文学体裁往往会有不同的识字形式,我们要充分考虑是否便于学生学,学生是否有兴趣。因此,采用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必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写字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指导学生练字,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解偏旁部首、结构造型,只是机械重复点、画、钩、挑等写字技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因此,在写字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写字兴趣的激发。
我们教学汉字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用。在课堂上我不仅让学生做组词、造句的练习,有时我还会让学生说一说你在哪儿见到过这个字,在他旁边还有什么字,你认识吗?教一教我们好吗?看似两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却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后面的课堂上,许多学生愿意当一把小老师,走到讲台上教大家识字,由此学生的识字量也大大地加大了。以趣激情学汉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教师的示范作用。
首先我们的一些最基本的表情和动作之类的东西。包括副语言(笑、哭、呻吟、叹息、嗯、啊之类的声音)和身势语言(面部表情、点头、摇头、皱眉、耸肩、手势等动作)。一位名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说我上课有一定的吸引力,常常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能够较恰当得、自然地运用伴随语言,从而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感情。他还谈到伴随语言是很重要的但又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的一方面。可见教师的个人魅力对于教学是何等的重要。
其次叶圣陶先生说:惟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渐进人善读善写。”写字也是如此,惟老师善书,学生才能善书。汉字书法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有它自身的规律、原则、要求和方法,作为老师应当有些了解,并掌握一定书写技能。我认为,最重要的是: (1)知道字的基本结构规律。比如什么样的字“左让右”,什么样的字,“上下不齐”,什么样的字“上宽下窄”,什么样的字要“平衡对称”,等等。比如“柏”字,书写时既要做到“左让右”,又要做到“上齐下不齐”——“木”与“白”上面一般高,下面“木”要长于“白”。 (2)要细心揣摩每一笔从哪儿起,怎样的走向,在哪儿收笔,做到笔笔到位,不能想当然,随心所欲。例如“爬”字的一捺,起笔应在“爪”的当中一竖的上四分之一处,而且捺的坡度要平缓,否则上面的“巴”字就托不住。如果老师教每一个生字都能把每一笔的起止处、走向揣摩透,掌握住,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总之,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作者单位:泉州市丰泽区泉州师院附属丰泽小学)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识字教学 阅读 兴趣 热爱写字
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是的,汉字神奇、有趣,有着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它们就像一个个快乐的精灵;就像一个跳跃的图画……这些由横竖撇捺组成的汉字不光富有魅力,而且美丽而奇妙。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行,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识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该如何将识字教学有声有色地进行呢?
首先:一个成功的识字教学法必须不失时机,让儿童尽早使用书面语言。真正意义上的书面语言学习,不是从识字而是从阅读开始的。阅读可在瞬间对汉字进行自动识划,这种自动化必须借助于训练,而大量的阅读则是这种训练的有效途径。阅读可积淀书面语的语感,汲取语言营养,大量的阅读,又给汉字的复现提供大量的机会,可以促进记忆的保持,减少遗忘。
所以,识字教学应遵循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教学原则,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生字新词必须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感知、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中生字出现的形式大至有这么几种:可以按照课文内容顺序分散出现字词;可以将课文中重要的生字新词先集中出现;可以结合阅读内容分几个块面,相对集中地学习生字新词;也可以初读课文时先解决生字读音,理解课文时了解字义,然后集中记忆字形……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要因文而异,灵活应用。不同的篇章结构、文学体裁往往会有不同的识字形式,我们要充分考虑是否便于学生学,学生是否有兴趣。因此,采用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必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写字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指导学生练字,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解偏旁部首、结构造型,只是机械重复点、画、钩、挑等写字技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因此,在写字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写字兴趣的激发。
我们教学汉字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用。在课堂上我不仅让学生做组词、造句的练习,有时我还会让学生说一说你在哪儿见到过这个字,在他旁边还有什么字,你认识吗?教一教我们好吗?看似两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却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后面的课堂上,许多学生愿意当一把小老师,走到讲台上教大家识字,由此学生的识字量也大大地加大了。以趣激情学汉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教师的示范作用。
首先我们的一些最基本的表情和动作之类的东西。包括副语言(笑、哭、呻吟、叹息、嗯、啊之类的声音)和身势语言(面部表情、点头、摇头、皱眉、耸肩、手势等动作)。一位名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说我上课有一定的吸引力,常常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能够较恰当得、自然地运用伴随语言,从而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感情。他还谈到伴随语言是很重要的但又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的一方面。可见教师的个人魅力对于教学是何等的重要。
其次叶圣陶先生说:惟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渐进人善读善写。”写字也是如此,惟老师善书,学生才能善书。汉字书法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有它自身的规律、原则、要求和方法,作为老师应当有些了解,并掌握一定书写技能。我认为,最重要的是: (1)知道字的基本结构规律。比如什么样的字“左让右”,什么样的字,“上下不齐”,什么样的字“上宽下窄”,什么样的字要“平衡对称”,等等。比如“柏”字,书写时既要做到“左让右”,又要做到“上齐下不齐”——“木”与“白”上面一般高,下面“木”要长于“白”。 (2)要细心揣摩每一笔从哪儿起,怎样的走向,在哪儿收笔,做到笔笔到位,不能想当然,随心所欲。例如“爬”字的一捺,起笔应在“爪”的当中一竖的上四分之一处,而且捺的坡度要平缓,否则上面的“巴”字就托不住。如果老师教每一个生字都能把每一笔的起止处、走向揣摩透,掌握住,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总之,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作者单位:泉州市丰泽区泉州师院附属丰泽小学)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