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erere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指明了实现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劳动能力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个性的发展等。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要求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A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8-0141-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理论界的热门话题。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也只有通过每一个人都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才能最后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刻思考人要如何才能真正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真正地全面发展自身;真正地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因此,在当代,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探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
  首先,从逻辑上说,需要是人发展的动力。正是因为需要人才进行有意义的活动,才能追求人自身的发展。需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 。①个人劳动能力的充实不只是人类生存的需要,而是在生存需要的基础上产生了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的需要,正如“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发现,即历史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②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劳动能力,即个人的体力和智力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充分的和自由的发展。
  其次,个人劳动能力是个人体力和智力方面的全面发展。个人劳动者劳动为了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进行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并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和完成一定实践活动的本领。马克思在《资本论》曾指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③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首要是发展个人的一切能力、才能和力量,使人类的全部才能与力量获得全面发展。因此,个人体力和智力方面的全面发展是个人劳动能力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的发展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在社会中,人的发展具体体现为对社会终极价值的目标实现。从马克思对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阐述中,可以得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和发展的,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社会。另一方面,人是社会存在中的主体,没有人的存在就不存在社会,从某种现实意义上看,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性是由需要而决定的一种经济关系,处于不同的社会与经济关系中,会出现不同的价值观念、审美意识、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等准则。人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是社会性活动的主体,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创造了物质财富,也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马克思说:“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④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为社会一切成员的保证物质生活充裕提供了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劳动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可以使人摆脱贫困状态,在生活需求的前提下人们可以自由享受个性的发展,充足自由的时间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发展条件;另一方面,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劳动强度、工人劳动时间等方面的变化,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将会调整和变革,人们会拥有大量的自由时间。马克思指出:“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来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⑤
  (二)消灭私有制和旧社会生产方式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私有制和旧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生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体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剥夺了工人的人身自由,劳动者为了谋生出卖自己的劳动,除了劳动之外一无所有,于是出现了人的发展的片面性和被动性。共产主义的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 。⑥所以要消灭人的片面、畸形的发展,废除私有制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三)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促进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认为,消灭私有制和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相结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主义原理》中,他们就指出了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密切关系,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并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⑦教育的发展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人类历史的进步,劳动者的自我创造是人的自身活动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活动。使人能够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传授,在面对新的问题和实践活动中才会有新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要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坚持进行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体现
  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一个有机统一体,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全面发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指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一个人的全面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⑧在恩格斯看来,个人的发展与完善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是以个人发展为前提的,人的发展是以人的解放为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缺少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条件,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个体发展的历史。”⑨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一方面,因为社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动力,人是作为构成有机动力的唯一要素,人通过本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创造出新的劳动产品,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通过人的劳动不断积累了知识、能力、智慧、经验等主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劳动产品的发展及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制约于社会的发展,必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并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终极方向。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不存在脱离人的全面发展,也不存在脱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二者是构成科学发展观的主体部分。可见,“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人的活动而已” 。⑩
  四、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是个历史的范畴,也是不断由可能向现实转化的实践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的确说过:“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 11显然,作为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时期尽管还不具备人的全面发展的充分条件,但并不排除一定程度上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因为对比资本主义社会己经发生革命变革的现实的社会物质文化基础,已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向更高级阶段跃升的重要条件。关于永无止境,意味着即使将来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还是要坚持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不能进行绝对的理解,它对现实中的个人而言,永远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注 释]
  ①⑥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39页、第333页、第51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94页。
  ③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0页、第53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8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3页。
  ⑨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8页、第90页。
其他文献
蓝牙技术是无线通信领域中的先进的短距离传输技术,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用蓝牙技术的教学电子产品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蓝牙语言实验室利用该技术构
目的对比研究局部切除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中、高分化腺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收集2002年3月至2012年9月局部切除术(A组)的十二指肠乳头中、高分化腺癌的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预防进行总结。结果38例病人中,胆总管结石36
高温处理瓜枝孢菌(Cladosporium cucumernium)分生孢子获得了耐热、低致病力的非亲和菌株,试验证明菌株的非亲和性长期保持稳定。耐高温瓜枝孢非亲和菌株可显著激发黄瓜(Cucumis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42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其中全胃
给出平面三角形有向面积的一个定理及其若干推论.推广拿破仑三角形的一些已知结论.
梗阻性黄疸是肝胆胰外科的常见病症。依据不同的胆管阻塞部位,梗阻性黄疸可分为肝内胆管梗阻和肝外胆管梗阻两大部分。对于较少见的肝内广泛的小胆管梗阻,往往不需要外科处理。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镁磷肥中镉的含量,探讨了仪器的工作条件,消化试剂的选择及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在最佳的工作奈件下,钙镁磷肥中镉含量测定平均值为1.7509μg/g,相对标准
对19株分离自不同地理分布和生态型的中国兰属植物菌根共生丝核菌进行了AFLP分析,12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869条带,其中1016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性比率达54.4%。AFLP分析结果采用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