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储藏期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fly5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是山西省武乡县主要果品之一,由于盛产期市场疲软和价格低廉等原因,近年来,苹果采收后多以储藏为主。据我中心技术人员实地调查,苹果储藏期会发生多种病害,严重影响了苹果的品质和果农的收入。为了把果农因苹果储藏病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现将苹果储藏期的主要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主要病害症状及发生原因
  1. 苹果斑点病。苹果斑点病又称红玉斑点病。发病初期以果实皮孔为中心,产生直径为1~3毫米、淡褐色、边缘清晰的圆形病斑,而后病斑直径可扩展到5~9毫米,其形状凹陷、颜色变为褐色或黑斑,最后导致皮下几层细胞变褐,影响商品价值。此病是苹果呼吸时代谢产物在皮孔附近积集而引起的。生产上采收过早或果树早期落叶、缺肥,尤其缺磷时容易发生此病。此外,果园土壤黏重或缺少有机肥发病重,采收后预储场所闷热发病也重。
  2. 苹果褐烫病。苹果褐烫病又称虎皮病和晕皮病。发病初期,果面产生不规则淡黄褐色斑块,表面平展或果点周围略生波纹状,而后危及果肉细胞,病部颜色变为褐色至暗褐色,果肉松软,略带酒味。病部多发生在果实阴面未着色部分,严重时波及着色部分连成大片似烫伤,影响外观。该病的发生与果实中钙的含量有关,即果皮中钙含量高时发病重;偏施氮肥、多雨年份、浇水过多发病重;采收过早果实成熟度低,易萎蔫,发病重;储藏期窖温过高或通风不良发病也重。
  3. 苹果苦痘病。苹果苦痘病又称赤龙斑病和茶星病。初期在果皮下产生褐色病变,外部颜色深,而后病斑逐渐变成圆形稍凹陷,直径2~4毫米,大的可达1厘米,斑下果肉坏死干缩呈海绵状,病变组织深达数毫米至1厘米,味苦,有时数个小病斑连接形成不规则大斑。该病主要与果肉中的氮、钙含量及其比例有关。氮、钙比大于10时开始发病,达到30时则发病严重。苗期土壤干旱、后期大量灌水均会降低果肉钙的含量而加重病情;偏施多施速效氮肥,特别是在生长后期偏施氮肥,病情更加重。
  4. 苹果水星病。苹果水星病又称蜜果病。此病主要发生在果肉内部靠近果心处。果肉呈水渍状透明斑块,食之味甘甜。当病变部位接近果皮时,可从表皮看到症状。此时,果皮呈水渍状透明似蜡。一般靠近果顶部或萼洼附近病斑多。该病是由于果实中的山梨糖醇、钙和氮在代谢转化过程中失衡所致。偏施氮肥、幼龄树、果叶比高、钙营养不良的果实易发病。采收期过晚过熟的果实发病重。树势弱、树冠上部树体南侧或西侧受日光照射强的果实易发病,且大果比小果发病多。
  二、防治技术要点
  以上4种病害均为生理性病害,根据其发生原因和发病条件,可采用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1. 配方施肥,保持果树营养平衡。对结果树要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不偏施氮肥,增施复合肥和磷肥(0.25千克/株)。氮肥要充足但不能过量,以每生产100千克苹果施1千克纯氮为宜。
  2. 秋季控水,抑制秋梢生长。为防止结果树后期生长过旺,雨季后要适当控水,以保持土壤有适宜水分即可。
  3. 适当修剪,确保树体通风透光。修剪要坚持以疏为主、去弱留强和少截少缩的原则,避免因截缩过重刺激长条旺长现象的发生。
  4. 适量疏果,确保果实匀称。苹果内在品质不是果实越大越好(当单果重超过350克时,果肉松、耐储性差、风味淡、苦痘病重),因此疏果要适量,以保持果实大小匀称,这样既可减少病害的发生,又能提高商品价值。
  5. 适时采摘,确保收获优质果实。采收过早,果实成熟度低,表面蜡质和角质层未充分形成,水分蒸发快,易萎蔫;采收过晚,虽糖度高,色泽好,但蜜果病和裂果重,而且不耐储藏。
  6. 储前预冷,控制储藏环境。果实采收后要预冷,使其尽快达到储运低温。入库前应放在冷凉通风处,白天加覆盖物,夜晚揭开。也可直接进入5℃的预冷库房。果实入库后库温应降至0℃。储藏后期要防止库温过高,并保持良好通风。冷库气调储藏要保证低氧、低二氧化碳环境。储藏适温-3~0℃,相对湿度85%~90%,气体成分中氧气要占到3%~4.1%,二氧化碳要占到1.5%~2.8%。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武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046300)
其他文献
第四方物流集整个供应链于一体,涵盖第三方物流公司、咨询商,增值服务商和IT服务商,覆盖范围拓展到全球,使用最先进的物流技术,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发生风险可能性很大。本文应
发情鉴定是家畜繁殖工作中一项重要技术环节。通过发情鉴定,发现母畜发情周期中生殖机能是否正常,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