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建设中的植物配置分析与探讨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tian2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城市中,现代园林建设是很重要的,其建设水平跟城市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值得重视。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国家加大了园林建设力度,大力提高了城市生活质量。本篇文章对生态园林建设功能和植物配置原则进行了介绍,详细分析探讨了植物配置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192
  前言
  我们国家在近几十年,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并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难题。因此,在当代城市建设中,不能仅仅只是侧重于园林的观赏性,还要关注生态问题。现代生态园林设计时,对于怎样科学建设生态园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
  1 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的作用
  如何配置植物是城市的景观建设中重要部分,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也是为了市民可以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享受城市生活的美好。就植物配置的作用来说,植物配置不仅可增加绿化率,还可以净化空气,降低城市噪音,减小城市污染等其他功能。同時,通过植物配置,可以对气候天气进行一定的调节,对防风降尘也有一定的帮助。生态园林设计可以实现绿化,为人类提供一个更加舒适漂亮的城市生活环境。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城市生态园林也出现了迅猛发展的迹象,由于生态园林不仅有艺术美而且有观赏性,其主要职责是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适合市民居住的环境,这样能对生态系统有序进行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最近几年来,由于人对大自然贪婪过度,使得生态问题频现,自然灾害一波一波地涌现,这是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严重威胁。现代化园林植物配置早不仅能打破以乔木、灌木等植物的组合的传统形式,还能增加绿化量,采用多层次结构的植物群落,设计出优美的树冠线和林缘线,这不仅可以展示园林工程的艺术美还能展示其生态美,且观赏功能较强,所以对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2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2.1 统一进行的原则
  在植物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把各种不同的元素如树木、颜色、线条、特征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显示多样性,又要有一定的统一性。这样才能显得生动形象且和谐统一。但是如果变化超过一定限度,整体美会丧失。太过于复杂的颜色组合会混杂,但是太过于平铺直叙又让人觉得过于单一化,单调乏味。总而言之,在园林设计中不仅要注意统一,且要注意多样化。
  2.2 景观性原则
  一定要对植物整体的美感加以表现,并且在保证和谐的基础之上使之具有科学性、艺术性。这就要求在进行植物配置的时候,对各类植物的观赏和造景功能熟悉并掌握,要把握好群落整体植物配置的效果,而且要在美学原理和观赏要求的基础之上做好恰当的配置。甚至对于打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改变有很强的预测,对于季节景观设计也需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这样使得植物在一年四季中,可以达到“收四时之烂漫”, “体现无穷之态, 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这样不仅丰富了群落整体的美感,而且提升了植物的观赏性。
  2.3 均衡设计的原则
  如果把各种植物种类安装均衡设计原则做配置,景观看起来不仅显得稳定,而且会好看很多。如果整体色彩过重、数量过于繁多体量都较庞大,这样会给人带来沉重感;反之,如根据周边的环境条件,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采取规则是均衡和自然式均衡设计的原则,则会使得植物观赏性大大提高了。规则式均衡一般使用于规则式的建筑中。自然式均衡常常适用于公园、植物园等自然环境。例如,很多现代城市的景区种植有各类花草树木,而在植物配置方面十分讲究,在曲折小路旁,种植高高的雪松,附近种植数量较多,单株体量比较小的灌木,这样就能达到一定的均衡,增加观赏性和美感。
  2.4 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以及物种在时间空间中的地位,生态位是对物种之间和物种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反映。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必须要对生态位的特点、合理选择植物种类、规避植物直接竞争等方面的问题加以考虑。如此,才能构建功能齐全、结构具有合理性、种群比较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这样以便各植物互为补充,不仅可以对环境中的资源充分利用,还能达到景观具有优美的特征。
  3 不同场合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分析
  3.1 城市广场园林植物配置
  在城市广场园林中,其植物的配置形式可以有一点、两点、线、面、垂直等形式。不仅要保持协调性还要保持连续性,这样才能对丰富性和个性加以体现。对各种景观的组成要素进行艺术化处理之后,不仅要在色彩搭配、空间组织结构方面给人华丽美观的享受,而且还要在季节变化时体现色彩变化。而且,要重视群落内部物种的共生关系,进而提升抗虫害特性。例如一些固氮植物,因为有根瘤菌,所以可以固氮,这类植物就可以使群落内的生物共存共生。
  3.2 城市小区园林植物配置
  使用声音、光学、影子来对园林植物进行配置。光与影能让园林植物景观富有层次之美,而且使之具有深度感。当植物跟自然光、水面、冰面等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各种光影美学效果,风景具有梦幻之美。比如太阳底下树木稀疏的影子,水中倒影等。与此同时,在城市园林的景观设计中,其艺术精髓是使用彩色搭配。色彩不单可以让人有丰富的联想,还能对空间气氛有渲染作用,可以对景观的主体加以烘托,甚至可以给人带来幽静和谐,富丽堂皇等美感,这样对空间意境有极大的丰富作用。
  3.2.1 城市小区园林景观类型
  总结城市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划分为4种。这4种类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城市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
  3.2.1.1 点缀式的园林景观
  在排列的楼楼之间,顺着墙角种植较矮的灌木,或者是在小区的一些大的出入口种植一些大树。   3.2.1.2 绿化式园林景观
  以儿童游乐场为例,绿地草坪的面积较大,在草坪间隔布局一些假石、花草。这种景观设计显得很平淡、过于简单单调化,这样设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提高小區绿化率。
  3.2.1.3 观赏式园林景观
  这类园林景观的缺点是很明显的,就是大部分小区园林绿地封闭式管理,这样虽然比较美观但是很难接近。
  3.2.1.4 参与式园林景观
  这类园林景观侧重于人与环境互动参与,使人与景观融洽相处,可以作为一道美妙的风景。这种园林不但要求人和自然友好相处互动,还要使之与园林中大景观融合,这样形成更大景观。
  4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4.1 生态功能优先考虑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
  生态设计的概念就是打造多样性景观,对绿化空间做合理性配置,尽最大程度增加自然的生态要素,使景观生态结构的整体生产力更加健全。绿化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建设的根本。所以,在植物构造景观时,要通过各种植物来提高叶面积指数,尽可能选取叶面积大、叶片比较宽厚的、光合作用效率比较高的植物,这样才能提高光合效率,使城市小气候环境更加适宜居住,这样不仅仅可以减小建筑在夏季降温能耗,甚至可以提高冬季保温效果,使人与自然链接感增强;而且,要以功能和污染的特性,选取抗污染的植物,使绿地发挥污染物吸收同化作用,减小污染,使城市生态趋于平衡,除外,还要侧重于发挥植物景观的其他生态功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要实现植物景观的卫生保健功能,达到改善市民生活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大家身心健康。
  4.2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
  务必加强品种意识,对植物生态性做筛选,打造具有趋于特点的城市个性化的绿化带,与此同时,要慎重引入国外物种,重点关注原产地是国内的或是培育后的改良品种。
  当城市引进的植物种类太多,种群规模极小时甚至消失。这跟绿化带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有密切关系。比如过于追求一年四季长春,这样导致适应性强的、色彩变化丰富的植物被丢弃。而且,一次成型的过于功利性的作法,也会致使一些慢生植物被抛弃,常常使得一些绿化功能不强的植物不被选用。
  借鉴地带性群落的一些规律,选择一些耐荫的植物,尽最大程度开发使用绿化空间,使林下植物丰富化,避免单一植物过于密集,使更新物种有生存和生长的空间,这样可以快速建立接近大自然的植被性绿化地带。
  4.3 因地制宜是生态园林设计的保证
  由于城市环境多变的原因,生态园林景观不仅要根据土壤环境和功能位置这些因素来进行设计,还要合理利用城市特殊气候和环境特点,提升植物群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特征。并且要改善土壤条件,推广基于人工介质种植土壤,对土壤环境适当创造,以提升绿化地的维护机制。要注重植物跟建筑物之间的协调和修饰、弥补等,把建筑物绿地景观与空间融为有机整体。在植物造景过程中,应该除了种树之外,还要选用合适的花木花卉草坪,这样才能使景观空间丰富化。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根据实际情况,预报保证植物群落相对稳定和随季节性变化。尤其是要重视本地植物的使用,过分引入外地植物,会导致秩序紊乱,还会因为气候突然发生改变而导致灾难。一味的追求异地和国外的绿地模式,跟风,这样做的代价是很大的,这样会使生态和景观功能不能得到保障,要引起特别重视。
  4.4 种间关系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关键
  绿地植物的中间关系决定了群落的演变。过于单一的结构的绿地,不仅跟绿化理念和资金投入有关,对种间关系的不够熟悉也是非常关键的原因之一。植物物种间存在竞争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作用的,竞争能力有竞争等级性,而且受邻近物种的选择的影响。植物的竞争及适应能力跟植株大小、根深、生长率息息相关,而且跟环境条件和资源水平的作用关联很大。
  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史也是对竞争结果和种群动态影响因素之一,其竞争程度受到有效面积的影响作用,个体空间结构一般决定了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强度。物种间也有一定的正相互作用,比如高大植物为林下植物构建合适的生长环境。所以,要对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加强特性研究,要借鉴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特点,考虑到植物的相互作用,顺应自然,并在调整群落密度和制约关系的基础之上选择合适的地被植物,与此同时要促进其他植物的生长。此外,由于成株比幼苗的耐心要强一些,如果能错开种间的更新时间顺序,对中间的共存也是很有帮助的。如果能使得群落中的种群共存而不是直接竞争,对太阳能、热能、水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这样就能提升群落结构的稳定性以及生产力。
  4.5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注意事项
  植物配置要根据绿化地带的自然状况进行,并且要研究生长生态特性搭配和选择树种,配置后的复层植物群落,要遵守植物群落生长规律,做一定的人工干扰,这样可以构建一个合理稳定且可实现更新的植物群落系统,这个群落系统是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
  选择园林绿化树种要因地制宜,尽量选择本地植物,这样可以降低因为引种或迁移等因素造成的损失,而且尽量不选择有毒有异味等特性的植物,当然还需要预防恶性杂草侵入绿化带。
  在对园林景观植物做配置时,不但要保证植物根据季节各异设计,还要保证景观在四季都有变化,对各种树木做好有效搭配,从而使得植物群落在四季最大程度发挥其生态效益。
  因为园林绿化带是比较宽敞场所,因此可充当临时避难地作用,所以在做绿地设计的时候,可以做成耐践踏草坪,如此既可以使人与绿地零距离接触,还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就能很好的满足市民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在园林植物的群落发展中,不能规避虫病害,因此在治理虫病害的时候,要能不使用化学药剂就不使用,这样避免土壤污染,要采用生物学方法治理病虫害,这样才能维护好生态环境。
  5 结语
  园林是一门系统性的学科,它跟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有密切联系, 因此在植物配置时,不仅要很好的结合美学还要结合生态学,甚至要在农林中对彼此之间的关系很好的把握,这样才能实现共同的发展,在对生态园林做设计时,对绿色植物的配置要合理化、科学化。不是简单的堆积,而要基于艺术审美的基础进行设计,唯有如此才能成功的对园林艺术有发展促进作用。所以,要加大加强对中国园林的研究力度,运用艺术的手法将生态理论与景观艺术理论有效结合起来,为人们营造一个协调、稳定、优美的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刘敬聪.浅谈城市生态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J].科技信息,2009(15):311.
  [3]苏雪痕.园林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4][美]阿诺德·伯林特,张敏,周雨译.环境美学—环境美学译丛[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6.
  [5]李爽.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5):129.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在1个正常施肥处理和7个减量施肥情况下比较不同紫云英还田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还田量以2.25-3×10-4 kg/hm^2为宜,过少过多还田都会影响水稻的正常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在我国由于农业灌溉效率普遍低下,水资源利用率仅为30%~40%,而水资源利用率高的国家已达70%~8
高职高专辅导员是学校与学生之问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除了同学之外大学期闻接触关系最为紧密的人。高职高专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本文从师生关系、
落叶松是我国森林的主要组成树种,具有较广的分布范围,能够在较为恶劣的低温环境下存活,具有较强的耐寒性。本文通过对落叶松的种植技术作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落叶松苗木病
本文针对现阶段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育教学的现状,重点对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特征、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旄,以期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学改革的健康
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一系列问题而身处困境,普世伦理一词的提出为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笔者试图将普世伦理道德教育运用于学校德育建设之中,寻求学校德育摆脱困境的具体
本文针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改革的思路从以下几方面论述:首先是走校企合作、共同发展的道路;其次是对会计专业某些课程教学计划的探讨和修改;最后论述会计专业的改革离不开教学
采用"职业女性健身动机调查量表"测查职业女性的健身动机。结果表明:职业女性参与健身锻炼的动机以生理需要、美的需要和心理调适的需要为主,其心理需要有增强的趋势。
对于平原地区,山区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整体有待提高。文章从山区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发,分析了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格局以及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