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在麻醉疼痛学科的普及,多种由超声引导的筋膜间平面阻滞广泛应用于躯干的区域麻醉和疼痛管理,包括腹横肌平面阻滞、腹直肌鞘阻滞、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胸神经阻滞)(pectoralis nerve block,Pecs)、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plane block,SPB)、椎板后阻滞、竖脊肌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B)和胸腰筋膜阻滞等[1-10].相比椎管内阻滞、椎旁阻滞、神经丛阻滞和神经阻滞,这些筋膜间平面阻滞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镇痛效果好和并发症低的特点.筋膜间平面阻滞是躯干手术患者多模式镇痛的组成部分,可有利于患者短期和长期疼痛治疗.与传统的外周区域阻滞的靶神经终点不同,筋膜间平面的精确靶目标还没有得到深入细致的研究和精确统一的定义,其作用机制不明,可能是通过阻滞脊神经的背根分支、外侧皮支和前皮支而发挥了作用.为加速患者康复,实施多模式镇痛,应用筋膜平面阻滞以实现无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的目标成为趋势.本文旨在对筋膜平面阻滞相关的临床解剖结构和功能、影像学特征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