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均衡教育仍旧是空谈。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班级管理者,班主任工作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对于一个班级的成功管理经验,前人已有众多的总结,在此不再作赘述,本文只结合在农村中学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和当前农村地区教育环境现状,重点阐述对农村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
一、 细心体贴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且留守在农村的学龄儿童。十多年前,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尤其是比较贫困地区的青年农民,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优厚的物质条件、教育条件,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最终却产生了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留守学生。我在班上作过统计,一个六十人左右的班级,有近80%学生的家长在外打工。留守学生多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甚至独自一人生活,而由于年龄上的极大差异,老人们几乎无法对孩子们形成有效管束,因此,孩子们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形成了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这些性格继续发展,轻则会厌学,重则会走上犯罪道路。
对于留守学生的教育,首先要从情感上真正给予他们亲人般的关怀,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他们交流,用爱的钥匙去打开他们的心锁,教会他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多给予鼓励和表扬,既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又要辅以良好的行为指导和训练,同时也要号召同学们关心和帮助他们,创造一个团结友爱,温暖和谐的班集体。
其次,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教育过程中,除了建立每个学生必要的学习档案外,还要对班上人数众多的留守学生建立专门的档案,对一些相关的情况要进行详细的掌握。比如: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的地方,联系电话,打工的大致收入情况,多长时间回一次家;父母委托的监护人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留守学生的过去表现,现在的表现等等。只要能掌握的材料,就都记录在案。这样就掌握了许多第一手材料,跟留守学生交流时,就可以及时把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谈话,就可以及时与他们的父母,亲戚进行交流。对留守学生的情况掌握得越详细,教育的效果就会越好,越有利于留守学生的成长。
二、 耐心关怀离异家庭学生
近几年,我国的离婚率不断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了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的行列,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如何使这些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的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中,子女很难享有充分的父爱和母爱,这种基本的心理需要的欠缺,极易使子女在心理发展中形成明显的障碍。父母的离异,必定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认为父母不要自己了,或者继父继母把自己会当成累赘,不再关心自己了,继而表现出喜欢孤独、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冷漠、自卑、逆反心理等等性格特征。我对现在的班级作过调查:班上65名学生中,有55%左右的学生的家庭属于离异家庭,这其中包括离异的单亲家庭和离异后再重组的家庭。
作为班主任,应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对离异单亲家庭学生进行爱的补偿:要理解、尊重、信任离异单亲家庭学生,保障离异单亲家庭学生的隐私,创建友爱互助式的教育氛围,可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气氛,可以帮助离异单亲家庭子女消除过强的自尊心,消除对父母、继父继母的顾虑,缓解心理负担,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友谊,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同学之间的纯真的友爱。作为教师,有义务承担起对这些学生的保护和教育任务,发挥教師良师益友的作用,弥补他们缺失的爱。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应关注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生活,建立离异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档案,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多同他们谈心,帮助增强学习兴趣,改变其不良的学习态度。
三、 真心帮助厌学学生
目前,有大量的农村中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情绪十分严重,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从小学升入初中后,课程增加,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随之增加。一部分学生由于日常学习习惯不好,到了初二、初三就逐渐跟不上学习好一点的同学了,逐渐掉队,渐渐地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再一个原因就是有的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他始终认为读书不是为自己,是为父母而读书;甚至认为社会上有很多人没读书,照样能挣大钱,照样能求生存,那还读书干什么?产生了这种思想的学生,教育起来相当的困难。
作为班主任,应及时抑制学生思想上的苗头,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首先对他们降低学习目标,确定一个相对容易达到的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经。低目标,学生易达到,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帮其找到自信和精神上的满足。其次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促使他们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明确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是及时进行奖励。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表扬奖励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因为学生们都有自尊心,都喜欢受到表扬。如果视之不见,漠不关心,那么很可能会熄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总之,现在的中学生,思想相对比较独立,有自己的见解,不会再对老师“惟命是从”, 我们要避免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官僚主义”,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让学生对班主任知无不言,言无不实,让学生能把班主任看成是一个能倾诉的对象。
以上是我对于农村学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几点看法,当然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仅只做到这些,我们还要不断的学习提高。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只有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因势利导,做到润物细无声,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才能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 顾静涟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5(11)
2、《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 刘玉成
3、《新时期农村中学班主任所面临的棘手问题》 李晓索 中国校外教育2010(1)
一、 细心体贴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且留守在农村的学龄儿童。十多年前,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尤其是比较贫困地区的青年农民,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优厚的物质条件、教育条件,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最终却产生了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留守学生。我在班上作过统计,一个六十人左右的班级,有近80%学生的家长在外打工。留守学生多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甚至独自一人生活,而由于年龄上的极大差异,老人们几乎无法对孩子们形成有效管束,因此,孩子们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形成了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这些性格继续发展,轻则会厌学,重则会走上犯罪道路。
对于留守学生的教育,首先要从情感上真正给予他们亲人般的关怀,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他们交流,用爱的钥匙去打开他们的心锁,教会他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多给予鼓励和表扬,既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又要辅以良好的行为指导和训练,同时也要号召同学们关心和帮助他们,创造一个团结友爱,温暖和谐的班集体。
其次,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教育过程中,除了建立每个学生必要的学习档案外,还要对班上人数众多的留守学生建立专门的档案,对一些相关的情况要进行详细的掌握。比如: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的地方,联系电话,打工的大致收入情况,多长时间回一次家;父母委托的监护人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留守学生的过去表现,现在的表现等等。只要能掌握的材料,就都记录在案。这样就掌握了许多第一手材料,跟留守学生交流时,就可以及时把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谈话,就可以及时与他们的父母,亲戚进行交流。对留守学生的情况掌握得越详细,教育的效果就会越好,越有利于留守学生的成长。
二、 耐心关怀离异家庭学生
近几年,我国的离婚率不断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了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的行列,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如何使这些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的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中,子女很难享有充分的父爱和母爱,这种基本的心理需要的欠缺,极易使子女在心理发展中形成明显的障碍。父母的离异,必定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认为父母不要自己了,或者继父继母把自己会当成累赘,不再关心自己了,继而表现出喜欢孤独、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冷漠、自卑、逆反心理等等性格特征。我对现在的班级作过调查:班上65名学生中,有55%左右的学生的家庭属于离异家庭,这其中包括离异的单亲家庭和离异后再重组的家庭。
作为班主任,应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对离异单亲家庭学生进行爱的补偿:要理解、尊重、信任离异单亲家庭学生,保障离异单亲家庭学生的隐私,创建友爱互助式的教育氛围,可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气氛,可以帮助离异单亲家庭子女消除过强的自尊心,消除对父母、继父继母的顾虑,缓解心理负担,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友谊,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同学之间的纯真的友爱。作为教师,有义务承担起对这些学生的保护和教育任务,发挥教師良师益友的作用,弥补他们缺失的爱。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应关注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生活,建立离异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档案,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多同他们谈心,帮助增强学习兴趣,改变其不良的学习态度。
三、 真心帮助厌学学生
目前,有大量的农村中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情绪十分严重,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从小学升入初中后,课程增加,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随之增加。一部分学生由于日常学习习惯不好,到了初二、初三就逐渐跟不上学习好一点的同学了,逐渐掉队,渐渐地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再一个原因就是有的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他始终认为读书不是为自己,是为父母而读书;甚至认为社会上有很多人没读书,照样能挣大钱,照样能求生存,那还读书干什么?产生了这种思想的学生,教育起来相当的困难。
作为班主任,应及时抑制学生思想上的苗头,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首先对他们降低学习目标,确定一个相对容易达到的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经。低目标,学生易达到,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帮其找到自信和精神上的满足。其次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促使他们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明确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是及时进行奖励。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表扬奖励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因为学生们都有自尊心,都喜欢受到表扬。如果视之不见,漠不关心,那么很可能会熄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总之,现在的中学生,思想相对比较独立,有自己的见解,不会再对老师“惟命是从”, 我们要避免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官僚主义”,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让学生对班主任知无不言,言无不实,让学生能把班主任看成是一个能倾诉的对象。
以上是我对于农村学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几点看法,当然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仅只做到这些,我们还要不断的学习提高。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只有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因势利导,做到润物细无声,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才能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 顾静涟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5(11)
2、《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 刘玉成
3、《新时期农村中学班主任所面临的棘手问题》 李晓索 中国校外教育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