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一个能打动观众的主持人往往其主持的方式和内容都是把握的尺度恰好而又精彩的,而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所需要的素材内容既要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才能更好的让观众接受与喜爱。纵观当下电视荧屏,很多栏目都有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类节目,本文主要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类主持人的语言风格要求和素质培养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此对我国电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148
一、主持人语言表达与电视民生节目相吻合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目是综合了各种传播方案的一种媒体形式,其主体将每个人之间的传播介质作为载体,采用人际交流这种自然的方式保存信息内容,经过制作人的参与,原本的内容被细化分流,整合为适用于大众传播要求的流媒体内容,最后通过电视节目这种媒介释放出来。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目作为传播力最为广泛的节目之一,其与传统节目的最大区别是具备双向交流的特性,正因如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目对于主持人的要求与其他电视节目是有明显区别的。基于其广泛传播的需求,主持人应具有足够的亲和力,这对于信息流的传播具有很大意义,而且应对传播的信息有足够的理解,并以方便交流为原则组织话语,切忌不明所以直接搬套原话。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目的双向交流模式下,如果想取得更好的节目效果,主持人的话语就不能局限于便于理解这样的基本要求,需要达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水准,成功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目一定有一名深究语言精髓、掌握语言魅力的主持人。这样的主持人应有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譬如在通用词汇的选取、讲话语速的控制、语言情感的表达以及口语的运用方面都具有自己的风格,最终达到能让观众仅仅凭借主持人语言就能辨识节目的效果。
二、提高对民生新闻的掌握能力
具有了优秀语言能力的主持人就可以成功的塑造好一个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了吗?事实并非如此。对一个无法做出具体规划的节目来说,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主持人必须提高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控场能力,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全部进程纳入到自己的把控当中。通常情况下,民生新闻节目每一期内容的区别取决于每一期的节目内容,节目内容的表现又受到其个性的影响,对不同的节目内容要有不同的方法来控制节目的节奏。如何面对不同的节目内容,好比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但与人打交道可以长期研究,与节目内容对话只能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随着节目的发展,现场情绪的变化会释放节目内容的内在情感,这样应对节目内容的策略就需要及时调整。事实上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现场压力还是很大的,优秀的主持人可以驾驭现场的氛围,发掘节目内容的个人魅力并让观众感同身受。倘若主持人没有把控好现场的节奏,会导致节目发展远远脱离预期,不能达到预想的积极效果,甚至产生负面影响。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好比节目的灵魂,灵魂掌控本体才能达到好的节目效果。纵观历史上优秀的主持人,他们不仅仅能把握现场节奏,还能发掘出新的空间,进一步拓宽了节目的广度,提升了内容的高度,这往往不是预先计划好的,而是主持人根据现场情况临时构思出来的内容。民生新闻类节目将掌控节目权利交到主持人手中,对于主持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优秀的主持人凭此脱颖而出,为观众献上一部部精彩的内容。
三、主持人的个性气质应当与民生新闻节目相互统一
个性是当今的媒体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制胜的“法宝”,是传播的趋势与未来。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应当有 自己的风格,有独特的主持个性。民生新闻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应把自己摆在参与者的位置,淡化自己身为主持人的角色,与现场观众共同推进情绪的发展。有的主持人在节目中故弄姿态,把民生新闻类节目当做影视作品去表演,很容易让观众摸不着头脑,感到虚假和做作。如果主持人自己的情绪都是在表演,试想连自己都无法打动的内容,如何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民生新闻类节目有一点与新闻节目是相同的,那就是真实性。能打动人心的必然是最诚挚的情感,能吸引观众的一定是真实的故事。民生新闻类节目的核心是发掘人的内心,不同节目内容带来不同的反响,而主持人能做的是把观众和自己带入到这个场景中,将人类本能的情感通过语言释放出来。当主持人成为节目的参与者之時,做到这一点就变得容易,也更能让广大观众理解,好似春风过隙,不曾有感,却又真实存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一个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报道的是社会上的大小事件,为了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的变化,迎合广大听众的需求,主持人还应当学习跟过的知识,提高认识事物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海涛.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转型路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8.
[2]孙晓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20):123.
[3]李菁.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群的打造艺术——以四川电视台《新闻现场》为例[J].传媒,2016(13):91-93.
[4]杨元. 四川电视台《新闻现场》栏目主持艺术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5]吴倩倩.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点评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13.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148
一、主持人语言表达与电视民生节目相吻合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目是综合了各种传播方案的一种媒体形式,其主体将每个人之间的传播介质作为载体,采用人际交流这种自然的方式保存信息内容,经过制作人的参与,原本的内容被细化分流,整合为适用于大众传播要求的流媒体内容,最后通过电视节目这种媒介释放出来。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目作为传播力最为广泛的节目之一,其与传统节目的最大区别是具备双向交流的特性,正因如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目对于主持人的要求与其他电视节目是有明显区别的。基于其广泛传播的需求,主持人应具有足够的亲和力,这对于信息流的传播具有很大意义,而且应对传播的信息有足够的理解,并以方便交流为原则组织话语,切忌不明所以直接搬套原话。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目的双向交流模式下,如果想取得更好的节目效果,主持人的话语就不能局限于便于理解这样的基本要求,需要达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水准,成功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目一定有一名深究语言精髓、掌握语言魅力的主持人。这样的主持人应有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譬如在通用词汇的选取、讲话语速的控制、语言情感的表达以及口语的运用方面都具有自己的风格,最终达到能让观众仅仅凭借主持人语言就能辨识节目的效果。
二、提高对民生新闻的掌握能力
具有了优秀语言能力的主持人就可以成功的塑造好一个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了吗?事实并非如此。对一个无法做出具体规划的节目来说,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主持人必须提高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控场能力,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全部进程纳入到自己的把控当中。通常情况下,民生新闻节目每一期内容的区别取决于每一期的节目内容,节目内容的表现又受到其个性的影响,对不同的节目内容要有不同的方法来控制节目的节奏。如何面对不同的节目内容,好比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但与人打交道可以长期研究,与节目内容对话只能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随着节目的发展,现场情绪的变化会释放节目内容的内在情感,这样应对节目内容的策略就需要及时调整。事实上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现场压力还是很大的,优秀的主持人可以驾驭现场的氛围,发掘节目内容的个人魅力并让观众感同身受。倘若主持人没有把控好现场的节奏,会导致节目发展远远脱离预期,不能达到预想的积极效果,甚至产生负面影响。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好比节目的灵魂,灵魂掌控本体才能达到好的节目效果。纵观历史上优秀的主持人,他们不仅仅能把握现场节奏,还能发掘出新的空间,进一步拓宽了节目的广度,提升了内容的高度,这往往不是预先计划好的,而是主持人根据现场情况临时构思出来的内容。民生新闻类节目将掌控节目权利交到主持人手中,对于主持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优秀的主持人凭此脱颖而出,为观众献上一部部精彩的内容。
三、主持人的个性气质应当与民生新闻节目相互统一
个性是当今的媒体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制胜的“法宝”,是传播的趋势与未来。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应当有 自己的风格,有独特的主持个性。民生新闻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应把自己摆在参与者的位置,淡化自己身为主持人的角色,与现场观众共同推进情绪的发展。有的主持人在节目中故弄姿态,把民生新闻类节目当做影视作品去表演,很容易让观众摸不着头脑,感到虚假和做作。如果主持人自己的情绪都是在表演,试想连自己都无法打动的内容,如何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民生新闻类节目有一点与新闻节目是相同的,那就是真实性。能打动人心的必然是最诚挚的情感,能吸引观众的一定是真实的故事。民生新闻类节目的核心是发掘人的内心,不同节目内容带来不同的反响,而主持人能做的是把观众和自己带入到这个场景中,将人类本能的情感通过语言释放出来。当主持人成为节目的参与者之時,做到这一点就变得容易,也更能让广大观众理解,好似春风过隙,不曾有感,却又真实存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一个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报道的是社会上的大小事件,为了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的变化,迎合广大听众的需求,主持人还应当学习跟过的知识,提高认识事物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海涛.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转型路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8.
[2]孙晓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20):123.
[3]李菁.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群的打造艺术——以四川电视台《新闻现场》为例[J].传媒,2016(13):91-93.
[4]杨元. 四川电视台《新闻现场》栏目主持艺术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5]吴倩倩.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点评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