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杆菌表层蛋白对菌株表面特性和益生特性的影响

来源 :现代食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aito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评估乳杆菌表层蛋白对菌株特性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序列比对筛选出含slp基因的乳杆菌,之后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其中部分菌的slp基因表达情况进行鉴定,并测定了表层蛋白去除前后菌体生长的吸光度值、自聚集率、自成膜量、与致病菌共聚集率等特性.结果表明,4株嗜酸乳杆菌、30株卷曲乳杆菌、3株瑞士乳杆菌、30株鼠李糖乳杆菌都含有slp基因,经过SDS-PAGE鉴定了四种菌的部分菌株均表达表层蛋白,且其表层蛋白与菌株的特性密切相关.比如,在生长方面,瑞士乳杆菌去除表层蛋白前后生长能力差异很大,但氯化锂溶液和蛋白酶K两种溶液处理的吸光度值差距较小,差值仅在0.2以内;在与致病菌共聚集方面,大部分菌株在不同处理过程中没有较大差异,有趣的是,本身自聚能力弱的鼠李糖乳杆菌3-1表现出来的与致病菌极强的共聚能力,这株菌的在口腔方面的防龋潜力值得进一步探究.该研究丰富了人们对乳杆菌表层蛋白的了解,为深入探究表层蛋白的功能和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专业核心课,也是专业基础学位课,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为提升课程教学效果,课程组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方法与案例结合;教学方法注重线上与线下、任务驱动、案例与翻转课堂结合;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评价与能力考核;课程教学改革锻炼了学生的文献阅读、归纳总结、分析讨论的能力,提升了科学思维能力与科研实践能力,为其今后开展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