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将军在鲁西

来源 :中华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年12月20日,115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遵照党中央关于“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方针,奉命率师直属队和343旅686团等部近5000人,代号“东进支队”,离开晋西,奔赴山东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此间,杨勇将军任686团团长兼政委。
  一、打樊坝旗开得胜
  1939年3月1日,“东进支队”抵达鲁西平原。刚到郓城县城以北的状元张楼,郓城开明人士便推选孙厚甫、傅仲华等20多人为代表,跋涉数十里,冒雨去迎接。他们还纷纷向“东进支队”控诉伪鲁西自治军师长兼郓城县长刘本功依仗日本鬼子,到处烧杀淫掠、横征暴敛的种种罪行;并说离此不远的樊坝,是刘本功据点中最大的一个,由刘本功之弟刘玉胜率领1个团驻守。他们希望八路军拔掉这个钉子。3月2日,中共郓城中心县委书记梁仞仟也赶往状元张楼,向陈、罗汇报工作,接受指示,并介绍了当地敌情。罗荣桓和陈光为顺应民意,同时也为了迅速打开运河以西地区的抗战局面,鼓舞群众抗日斗志,决定打下樊坝伪据点,消灭伪保安团,作为对山东父老乡亲的见面礼,并把这一任务交给了686团。


  当时,由于部队从晋西到鲁西长时间行军,风餐露宿,非常疲劳;加上刚进入新区,敌情、地形不熟,又缺少平原作战经验,有些指战员对打好这一仗信心不足。杨勇发现后,认为当务之急是做好思想动员工作。于是,他亲自主持召开动员会,详细介绍樊坝伪军情况,具体说明打好这一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全面分析部队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着重指出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办法。最后,他强调:我们686团在山西打出了威风,在山东也同样要打出威风来,要使山东的日伪军一听到686团的名字就头痛,就心惊胆战!师首长在期待着我们,人民在看着我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一番话,把全团士气鼓得足足的。
  3月3日(农历元宵节的前两天)下午,杨勇率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军,到达樊坝附近。他亲自带领营连干部察看了地形,研究了作战方案,随后分配了战斗任务:整个参战部队分为两个梯队,第3营负责主攻,从北、东、南三面夹击;第2营辅助,并准备打敌之增援;第1营作为预备队。黄昏时分,部队占领了樊坝以西的制高点,并活捉了一个伪军哨兵。随后,有“夜老虎”之称的第3营第10连让那哨兵带路,沿敌人交通沟首先摸进樊坝。
  这时,由于“东进支队”行军神速,樊坝伪军还不知道八路军已到郓城,更不知道他们兵临城下。直到他们被团团包围,还都蒙在鼓里。所以,仗打得非常利落:经一夜激战,全歼伪军1个团570余人,活捉刘玉胜,并击退郓城日军100余人的增援。此外,还缴获小炮1门、轻机枪13挺、步枪400余支,解救出被抢去的妇女30余人、被监禁的村干部20多人。捷报传出,当地群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八路军的声威在鲁西平原很快传播开来。
  为争取和瓦解伪军,杨勇遵照罗荣桓的指示,亲自找刘玉胜谈话,晓以抗日救国大义,希望他改邪归正,重新做人。刘玉胜非常感激,遂在杨勇秘书吕儒琦帮助下写了一份告同胞书,表示要“重整旗鼓,报效抗战,将功折罪,以雪吾耻,以报国人”。这份告同胞书,在郓城四乡广为张贴,影响很大。
  半年后,刘玉胜给杨勇写来一封信,说他已在旧部拉起一支300多人的队伍,希望八路军给他派干部加强领导。杨勇遂派吕儒琦等人去刘部工作。后来,这支部队在抗日斗争中表现不错,被正式命名为“鲁西独立团”,扩充到500多人。为此,当地一度流传着这样一段民谣:
  正月里来正月正,
  东进支队到山东,
  罗荣桓陈光领兵马,
  杨勇将军为先行。
  二月里来杏花红,
  奔袭樊坝是杨勇,
  活捉伪军五百七,
  义释团长刘玉胜……
  樊坝一仗,初步打开了运(河)西局面。罗荣桓、陈光按照原计划,准备率部继续东进。但是,临行之前,中共郓城县委和当地群众纷纷去找罗荣桓,恳求将杨勇团留下。
  为创建鲁西抗日根据地作为挺进山东的立足点,罗荣桓、陈光决定由杨勇率领686团的3营和团教导队留下来,组成东进支队第1团;加上师直两个连,坚持鲁西的抗日斗争,开辟抗日根据地。余下的1营、2营,重组686团,由副团长张仁初任团长,3营教导员刘西元任政委,随师部继续东进。
  二、斗顽杂马到成功
  杨勇留在鲁西时,鲁西地区的环境非常复杂:日伪军占领着济宁、郓城,气焰嚣张;国民党军不战而退,散兵土匪到处都是;一些地方顽固派,也在乘机扩充势力。
  杨勇分析形势后,在全团干部大会上提出:创建鲁西抗日根据地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武装问题,要有计划地发展和扩大武装,提高质量,加强党的领导;二是政权问题,要争取鲁西行政上的统一,改善民生,动员更多的人力、物力帮助军队。随后,他组织部队以连为单位分散做群众工作,他自己也亲自带一个连队到寿张六区等地开展工作。由于群众拥护和中共地方组织支持,工作进展顺利,局面很快打开。短短几个月,郓城、-城、寿张、范县、汶上、梁山等县,便建立起各种抗日救国的群众组织,游击组、自卫队、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成立,大批青壮年纷纷参军抗日。到处出现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兄弟俩争着参军和双双参军的动人情景。有些村的青抗先成班、成排、成连地参军;有的村的青年参军人数占青年总数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
  鲁西抗日工作的迅速开展,使当地一些顽杂武装不能为所欲为,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经济利益甚至生存空间。尤其是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后,国民党顽固派开始在各地大搞“磨擦”,使团结抗战的形势发生了严重的危机。
  为团结进步力量,打击顽固势力,杨勇利用日、伪、顽军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正确运用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按照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开始了反顽斗争。   反顽斗争的第一个回合,是痛击国民党山东保安第11旅齐子修部。该旅拥有5000余众,乘日军“扫荡”之机,经常骚扰民宅,烧杀抢掠,与八路军闹“磨擦”。4月间,在当地群众支援下,杨勇指挥部队在郓城东北连续同齐子修打了几仗。尤其是在肖皮口一带消灭其一个团,接着又在寿张集附近消灭其一个团,打得齐子修叫苦不迭,迫使他带着残部逃到黄河以北的茌平、博平、堂邑一带。
  反顽斗争的第二个回合,是打跑国民党鲁西专员卢义之。卢义之兵力不多,却凭借国民党“正统”身份,到处制造谣言,诬蔑共产党的抗日纲领,还下令各地不准供给八路军粮食及其他物资,企图通过这些手段把杨勇部队挤出鲁西。开始,杨勇看着他是国民党专员,为利于国共合作,总是以礼相待,甚至还派政治部主任欧阳文专程赶往-城与他晤谈,争取他一道抗日。然而,卢义之却把他的诚意当成软弱可欺,更加肆无忌惮。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杨勇预先做好各方面人士的工作,在4月打击齐子修部之后,又集中一部兵力给卢义之以狠狠反击,迫使他率残部灰溜溜西逃菏泽。
  反顽斗争的第三个回合,是赶跑了泰西行政督察专员冯寿彭。冯寿彭曾任国民党29军宋哲元部少将旅长,1938年底被委任为保安18旅中将旅长兼泰西行政督察专员。他的部队兵力大,有轻重机枪50余挺,兵力数千之众,自称“山东独立第四旅”,主要活动在梁山附近。杨勇鉴于他也横行一方,被老百姓恨之入骨,遂顺应民意,将他赶了出去。
  三次反顽斗争,次次“马到成功”,保证了鲁西抗日根据地的稳固,部队也日益壮大。1939年5月1日,686团第3营扩编为115师独立团,师直两个连扩编为第7支队。7月7日,两部在梁山县黑虎庙村扩编为115师独立旅,杨勇任旅长兼政委,段君毅任副旅长。独立旅下辖两个团:第1团,由独立团改称;第2团,由第7支队编成。8月,为加强对地方武装的领导,鲁西军区成立,由独立旅机关兼军区机关,杨勇兼军区司令员,段君毅兼副司令员,下辖3个军分区。
  三、反“扫荡”痛击日伪
  鲁西抗日根据地的创立与发展,引起了日伪军惊恐不安。6月30日,日军第114师团师团长沼田德重中将在对鲁中大“扫荡”之后,又窜到鲁西,企图在各部的策应下寻115师主力部队作战,并对泰运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7月11日,沼田德重亲率800余步骑撞入我独立旅旅部驻地郓城县肖皮口附近。结果,被独立旅迎头痛击,歼其150余人,缴获战马10余匹。损失惨重的日军草草收兵,在沼田德重带领下退到聊城休整。
  7月底,日军第32师团1个大队及伪军一部共400余人,由汶上向梁山进犯。8月2日,115师直属队预先设伏,以一部兵力将他们诱至梁山南麓前集附近伏击地域后,实施突然袭击,毙伤其大部,余者退守梁山西南的独山庄。当夜,独立旅第1团第3营会同师直属队向独山庄发起猛攻,激战至3日拂晓,歼日军少佐大队长长田敏江以下日伪军300余人,俘日军24人,缴获野炮2门,九二式步兵炮1门,创造了在敌我兵力相等、我装备低劣的条件下,全歼日军1个大队的模范战例,受到集总表扬。
  日军损兵折将,恼羞成怒。8月4日又从济南等地调集5000重兵、30辆坦克、100多辆汽车,对鲁西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性“扫荡”。杨勇指挥独立旅避其锋芒,化整为零,利用青纱帐作掩护,与日伪军周旋;并抓住战机,以劣势兵力和武器,在梁山、大小安山、大小凤凰山等地袭扰日军。日军的疯狂“扫荡”不但没有得到任何结果,反而损兵折将,丢盔卸甲,不得不败兴而撤。
  在此期间,谁也未曾料到,杨勇属下一个连竟干了件国人虽不知晓却震惊日寇上层的大事:在聊城东门外,击毙了从肖皮口败逃聊城的沼田德重!


  那是杨勇和段君毅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为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曾令属下在反扫荡期间“分散游击,连自为战”。7月16日上午, 沼田德重在聊城稍事休整后匆匆率部撤往济南。他们刚到聊城东边徒骇河上的小石桥,突然遭到埋伏在大路两侧的八路军部队猛然袭击。没等敌人醒过神来组织反击,这些游击健儿已在青纱帐里消失得无影无踪。此时,日军已伤亡200余人,沼田的胸部、腹部数处中弹,生命垂危,立即被送往济南市日军陆军中心医院抢救。由于天气炎热,沼田德重的伤口及胸腹腔内都已感染,无法医治。8月12日,这个双手粘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恶魔死于济南!
  沼田德重是我八路军击毙的日军4个名将之一。我军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理当大张旗鼓地欢庆一番。但是,却长期无人知晓。直到数十年过后,才经聊城大学、聊城军分区、聊城市委党史办等有关部门多年调查研究,使其真相大白于天下:之所以如此,除了日方刻意封锁、114师团撤至济南后即回国解队之外,还可能出自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伏击日军的是一支“以连为单位分散作战”的小部队,他们以小击大,以少胜多,必须在猛打一阵后快速退出,根本不容观察敌寇死伤情况,因而没有估算并上报战果。二是当时战斗频繁,休整很少,加之战场上的伤亡情况没有来得及统计,所以没有把这次战斗总结成典型战例。三是此次伏击战,没有列入上级计划,是参战指挥员根据“分散游击,连自为战”的原则,充分行使和发挥了自主权,相机顺手牵羊而为。四是战斗结束不久,可能参战连队离开了原有的建制,被编入其他部队,致使战斗信息丢失。
  无论哪种原因,都说明343旅和鲁西军区在杨勇等人领导下,士气高昂,英勇善战,时时处处都能痛击侵略者。
  到1939年年底,鲁西军民不但粉碎了敌人多次大规模“围剿”,还先后建立起泰西肥城、长清、泰安、东平,运西郓城、寿张、濮县、范县、观城,鲁西北冠县、馆陶、堂邑、莘县、朝城等14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部分地区还实行了减租减息,部队也发展到了5个主力团。
  1940年3月中旬,鲁西八路军统一整编,恢复115师343旅番号,杨勇任该旅旅长。4月底,343旅机关兼鲁西军区机关,杨勇任旅长兼军区副司令员。同月,鲁西行政公署成立,杨勇兼行署专员。6月,杨勇担任343旅旅长兼鲁西军区司令员、政委。从此,他担负起统一领导鲁西抗日武装,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重任。   四、战潘渡远扬威名
  潘渡又称潘溪渡,是郓城西北30华里处的一个集镇。杨勇以“围点打援”的战术在那一带设伏,再创了鲁西平原全歼日军的光辉战例,也使他本人进一步远扬威名。
  1940年,郓城驻有日军第32师团一个大队和伪军共500余人,并在侯集、程屯等地设置据点。郓城日军自恃武器精良,经常出城对我根据地进行示威性“扫荡”。各据点日伪军也经常外出袭扰,一旦遭我打击,则龟缩据点,固守待援。而每逢这种情况,郓城日军又总是出动主力前去增援。
  为巩固扩大运西抗日根据地,同时将敌人注意力吸引到郓城西北方向,以掩护115师教3旅第9团南下开辟巨(野)南地区,杨勇于当年年底召开鲁西军区军事会议,决定集中主力歼灭郓城日、伪军一部。根据敌人受袭必援的活动规律,又决定用围点打援的战法,以一部兵力围攻侯集,主力在侯集至郓城间的潘溪渡一带设伏,诱歼郓城出援之敌。
  1941年1月2日,杨勇带领教3旅第7团和军区特务营、骑兵连的部分连以上干部,进至侯集至郓城之间公路两侧地带,一面掩护教3旅第9团挺进巨南,一面秘密勘察地形。通过实地侦察,选择了伏击敌人的战场,拟定了战斗方案。
  为确保作战意图的顺利实施,杨勇即令参战部队用5天时间进行临战训练。此举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术、技术水平,树立了指战员敢打必胜的信心。
  待奔赴伏击地区的前1天,杨勇向参战部队下达了作战命令。战斗部署主要是:
  以军区特务营和地方游击队围攻侯集据点,吸引郓城日伪军出城增援;
  以教3旅第7团于侯集至郓城间敌人必经之地,也就是碱场店地区公路两侧,布成袋形阵地,伏击援敌;
  以军区骑兵连埋伏碱场店西南的贾楼,待战斗发起后迅速进至潘溪渡南侧,阻击郓城再次出援之敌;
  以鲁西军区第2军分区警卫连埋伏碱场店东北的杨庙,监视阻击程屯据点敌人,并及时控制杨庙附近大堤,截击向东北逃窜之敌。
  1月7日夜,部队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疾速向南挺进。刚到达指定位置,就很快做好了各项战斗准备。
  1月8日凌晨,杨勇命令对侯集发起围攻。随之而来的,果然是侯集日军向郓城告急,郓城日军于当日午前由一个中队及伪军一部乘汽车4辆,附火炮1门,驰援侯集。当增援的日军进入预伏地域时,预伏部队立即发起攻击……战至8日黄昏,战斗胜利结束:我全歼日军1个加强中队和1个伪军警备大队,毙日军软木少佐以下160余人,毙俘伪军130余人,焚毁汽车4辆,缴获九二步兵炮1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6挺、步枪190余支!
  为防日军报复,杨勇又开始抓紧时间日夜练兵,准备再战。果不其然,1月15日,日军第32、第21师团各一部7000余人及伪军3000余人,附汽车300余辆、坦克20余辆,在10余架飞机掩护下,先后从济宁、菏泽、临清、大名出动,对鲁西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性“扫荡”。然而,由于杨勇指挥有方,不但挫败了日伪军“扫荡”企图,还歼灭日伪军700余人,进一步巩固了鲁西抗日根据地。
  杨勇于1941年4月作为中共七大代表赴延安开会,后因七大延期举行,便进军事学院学习。7月1日,鲁西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组成新的冀鲁豫军区,杨得志任司令员,仍在延安学习的杨勇被任命为副司令员。1944年2月,杨得志奉命离任去保卫延安,军区工作由杨勇主持。
  杨勇于1944年4月返回冀鲁豫边区。刚到任,便发起南乐、东平、阳谷等战斗,指挥各分区部队协同作战,攻克敌伪盘踞多年的县城,歼灭日军万余人。
  当年5月11日,冀鲁豫军区与冀南军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军区,宋任穷任司令员,黄敬任政委,王宏坤、杨勇任副司令员。当日,杨勇参与指挥军区部队和地方武装主动出击,在昆(山)张(秋)地区发起攻势作战,一周之内收复戴庙、寿张集、徐桥等伪军据点50余处,歼伪军1200余人,摧毁日伪军寿张至郓城的封锁线,使中心区向东扩展100多里。接着,又乘势攻下清丰县城,毙俘伪警备队1100余人和伪冀南道道尹及全道13个县的伪县知事、日本顾问;智取莘县县城,歼伪军及伪组织人员700余人。
  从8月开始,杨勇参与指挥冀鲁豫军区部队向老黄河以南地区展开攻势作战。在东起梁山、西至-城100余里地区内,一周之内连克据点36处,歼伪军2900余人……那次攻势作战,使鲁西南各小块抗日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同年11月,杨勇奉命组建晋鲁豫第7纵队,任司令员。随后,又投入肃清残余日伪据点的新的战斗。
其他文献
去年,以《纤夫的爱》成名的歌星尹相杰又因吸毒被拘捕,消息曝光后引来一片斥责,可悲且可耻。说到吸毒原因,无非是为了“寻求刺激”。  平心而论,不少人都喜欢寻求刺激。寻常日子觉得平淡了,按部就班的活干久了,家常便饭吃够了,一个城市住烦了,对伴侣审美疲劳了,等等,都要想方设法寻求刺激,或跳槽、移居、飙车,或无事生非、搞婚外恋,或吸毒、嫖娼、赌博,以满足感官或精神的畸形需求。  从性格上来说,外向的人更喜
期刊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坚持挥舞人权大棒,攻击和干涉别国内政。但实际上,美国自身的人权问题也饱受非议,许多国家也对美国的国别人权报告进行了有力的回应或驳斥。为何美国仍坚持挥舞人权大棒攻击他国?笔者认为,二战以后的国际格局下,美国用纯军事手段推行霸权屡遭挫折,在此种情况下,代价小、易实施、具有极大迷惑性的人权武器便成为美国推行霸权的重要手段。  一、作为武器的人权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美国的人权记录并不光
期刊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无产阶级运动的本质和历史使命作了这样的界定:“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①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95年征程中,不但自觉地贯彻这一运动的本质,而且把它内化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工作路线和工作作风。为人民解放,为人民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共产党人崇高的价值追求
期刊
2016年2月,中央巡视组开展巡视“回头看”,对已巡视过的省份、单位打杀“回马枪”,辽宁省委原书记王珉应声落马。王珉的祖父王庆云,北伐时任起义军淮上军的总司令。北伐成功后,他不愿卷入官场,隐居多年,曾留下遗训,要求子孙后代“千万不要从政”,最好从医救人。“千万不要从政”,这话似曾相识,我们已听过多次了。  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辩护律师问,“有没有话要带给你女儿?”他回答,“没有什么要说的,千万不要
期刊
在一个瓜果飘香、五谷丰登的季节里,我拜读了红军诗人杨光明的四本诗集——《奋蹄》《勤耕》《夕拾》《晚霞》,诗意盎然,沁人肺腑。  杨老1922年生于四川省苍溪县,1934年参加工农红军,是位名副其实的“红小鬼”。参军前,他只读过一年私塾; 晚年休闲了,学起了诗词和文学。习作不断在军内外的报刊上发表,又被吸收为燕赵晚霞诗社、金秋文学社、红叶诗社社员。一个年过九旬的老人,何以笔耕不辍呢?杨老的《渔家傲》
期刊
周恩来出生于书香之家,他对中国的古老文化,几千年的历史文明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此,他毕生热爱各类文物。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开国总理,更是精心保护文物,使许多文物能够得到抢救、修复和保护,从而才得以流传给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  一、爱不释手赏汉瓦  1911年年初,周恩来在沈阳(当时叫盛京)读书期间,和他的同窗好友谭公弼、何天章结为异姓兄弟。当时,谭公弼家住在沈阳大东关水簸箕胡同,距他
期刊
缅怀总理周恩来  结社津门觅曙熹,寻求革命走巴黎。  遭屠淞沪流殷血,起义南昌举赤旗。  深入苏区纠“左”右,长征陕北抗熊罴。  神州解放兴新国,辅佐江山志不移。  【越调】天净沙·瞻仰朱德总司令  晚清内政贪糜。江山外寇乱蹄。辛亥从军面壁。南昌起义,井冈握手红旗。  长征回战倭夷。鏖兵解放锤犁。开国元勋布衣。德馨高济,星徽永放光霓。  沁园春·讴歌领袖毛泽东  求学青年,砺志凌云,击水湘江。读古
期刊
我的父亲赵飞克,从长江之滨走来,一路执着求索,追寻救国之梦,一生无悔,以身许国,为了共和国的科技复兴,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使生命更有重量。  荆楚之子远赴英伦留学  父亲的老家在鄂城(今鄂州市)赵家矶,上世纪20年代,军阀割据,战乱不断,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父亲家境殷实,排行最小的他取名为赵吉人,自幼聪颖,耕读私塾。父亲在江边长大,水性极好,曾在一个暑期连救三人,不枉“吉人”之名。  1925年,父
期刊
2016年6月17日,新版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上海国际电影节新闻发布会在第十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新闻中心隆重召开。秦燕导演率《狼牙山五壮士》主创和主要演员以强大阵容隆重亮相第十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6月19日,在第十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式红地毯上,新版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导演秦燕和主要演员们一展红色经典英姿,得到与会嘉宾和媒体的热情捧场。  《狼牙山五壮士》的民族英雄故事家喻户晓,爱国主义情怀影响和
期刊
这几日,每当沉静时,总感觉有天籁之音娓娓传来,萦绕耳畔。是“红岩上红梅开”,还是“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我说不清楚。但我知道,阎肃先生的路已向西永行了。  阎肃溘然长逝,我悲痛不已。大师驾鹤,长歌未尽,音容笑貌和大家风范仍历历在目。作为一个爱乐人,我有幸多次谒见先生,聆听教诲,所讲授的人生感悟铭刻在心,犹记如新。  我工作之余,作词、谱曲和演唱均涉猎。为了检验水平和向业界贤长学习,我积极投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