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的窗户,作文教学至关重要。可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学生对作文存有不同程度的神秘感和畏惧感,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对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重视作文之源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的知识80%来自课外。作文之道也应是这样。
我认为作文之源有两点:一是从阅读中积累;二是从生活中积累。
先谈阅读的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凡作文,须要胸中有万卷书为之根底。”从读书中积累素材,是写作的一条重要经验。为此,每个星期我都会安排学生进行课内与课外的交叉阅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再谈生活的积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因而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实践。叶圣陶先生曾经设想:“能不能从小学高年级起,就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呢?或者不写日记,能不能养成写笔记的习惯呢?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 国家教育部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于是,我尝试了一项作文小练笔:我眼中的世界。每天几个字、几句话、一段小文章都可,但一定要有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一开始,学生们总是愁眉苦脸的,而一个学期后,学生们的笔就顺多了。
二、重视细节描写
无论写情写景之作,都离不开细节的铺垫。一篇好文,需要细节的描写。细节如螺钉,能真实生动地稳住“作文大厦”。比如记叙文,比较重要的描写是环境与人物的描写。
环境描写如何体现在作文中呢?举个例子:有一次,我让学生们描述一个场面:今天教室里安静极了。有的学生就写安静、安静极了、很安静、十分安静、特安静。这个词用得太多了,怎么安静啊?有的学生会写:只听见飒飒飒记笔记的声音,有的时候有一点哗哗的翻书的声音,老师讲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窗外有的时候还传来两声鸟叫,有一个同学一不小心把铅笔盒碰得掉在地下,大家很吃惊地回过头来看着他。为什么会出现刚才那个情况,那是因为教室里面怎么样?安静。这就是细节描写的妙处。写作文就该这样,景物描写也可以这么去写,人物描写也可以这么去写。
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文学大师的创作,就非常重视对细节的描绘。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一段阿Q刑前画押的细节描写:“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这个行为细节,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谁又能不觉得阿Q的可笑、可悲、可怜?又怎么会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进而深思国民劣根性?
细节从哪里来?文学来源于生活,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自己的描写对象。在记叙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写作文时一定要有几处细节描写,或语言,或动作,或外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不知不觉中学生的作文人物形象突出,叙事生动有趣,主题深刻。
三、重视作文批改
鲁迅先生说过:“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批改这个环节很重要,我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全班全阅,写的好的直接写评语。需面批的都是80分以下的作文,我在全阅过程已做了记号,哪里需注意,注意问题是什么,如何完善这一部分内容。第二步,一一找学生面批。面批时先鼓励学生,作文写得不错,只是有一些小问题,如果这些小问题能解决,便是一篇好作文,学生自然深受鼓励,也少了沮丧之气。接着,再细细跟学生商量如何改,学生便会欣然接受。
责任编辑黄日暖
一、重视作文之源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的知识80%来自课外。作文之道也应是这样。
我认为作文之源有两点:一是从阅读中积累;二是从生活中积累。
先谈阅读的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凡作文,须要胸中有万卷书为之根底。”从读书中积累素材,是写作的一条重要经验。为此,每个星期我都会安排学生进行课内与课外的交叉阅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再谈生活的积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因而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实践。叶圣陶先生曾经设想:“能不能从小学高年级起,就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呢?或者不写日记,能不能养成写笔记的习惯呢?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 国家教育部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于是,我尝试了一项作文小练笔:我眼中的世界。每天几个字、几句话、一段小文章都可,但一定要有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一开始,学生们总是愁眉苦脸的,而一个学期后,学生们的笔就顺多了。
二、重视细节描写
无论写情写景之作,都离不开细节的铺垫。一篇好文,需要细节的描写。细节如螺钉,能真实生动地稳住“作文大厦”。比如记叙文,比较重要的描写是环境与人物的描写。
环境描写如何体现在作文中呢?举个例子:有一次,我让学生们描述一个场面:今天教室里安静极了。有的学生就写安静、安静极了、很安静、十分安静、特安静。这个词用得太多了,怎么安静啊?有的学生会写:只听见飒飒飒记笔记的声音,有的时候有一点哗哗的翻书的声音,老师讲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窗外有的时候还传来两声鸟叫,有一个同学一不小心把铅笔盒碰得掉在地下,大家很吃惊地回过头来看着他。为什么会出现刚才那个情况,那是因为教室里面怎么样?安静。这就是细节描写的妙处。写作文就该这样,景物描写也可以这么去写,人物描写也可以这么去写。
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文学大师的创作,就非常重视对细节的描绘。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一段阿Q刑前画押的细节描写:“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这个行为细节,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谁又能不觉得阿Q的可笑、可悲、可怜?又怎么会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进而深思国民劣根性?
细节从哪里来?文学来源于生活,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自己的描写对象。在记叙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写作文时一定要有几处细节描写,或语言,或动作,或外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不知不觉中学生的作文人物形象突出,叙事生动有趣,主题深刻。
三、重视作文批改
鲁迅先生说过:“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批改这个环节很重要,我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全班全阅,写的好的直接写评语。需面批的都是80分以下的作文,我在全阅过程已做了记号,哪里需注意,注意问题是什么,如何完善这一部分内容。第二步,一一找学生面批。面批时先鼓励学生,作文写得不错,只是有一些小问题,如果这些小问题能解决,便是一篇好作文,学生自然深受鼓励,也少了沮丧之气。接着,再细细跟学生商量如何改,学生便会欣然接受。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