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检索分析在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和纠纷解决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发明与专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sa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参与国际竞争。期间,我国企业遭遇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特别是海外专利侵权纠纷频频发生,对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造成严重影响。为加强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和纠纷应对,实现高水平“走出去”,本文在分析专利检索分析内涵及主要作用基础上,提出充分发挥专利检索分析在企业“走出去”前后各阶段的作用,化被动为主动,切实提升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阐述了区块链技术主要特点、产业布局以及应用潜力。以区块链技术专利文献为研究对象,按照专利申请趋势、主要申请地域、主要申请人、主要技术分支以及竞争力五个维度开展全球区块链技术专利态势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和美国已成为全球区块链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的主要目标市场国,我国区块链技术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具有较强的技术竞争优势。最后,针对如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作用,助力我国区块链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本文提出有关知识产权战略、质量提升工程、专利服务能力和海外布局意识的具体建议。
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的基本思想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美国心理测量学家洛德(Lord)于1952年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项目反应模型,即双参数正态卵形模型,标志着IRT的正式诞生。1957年和1958年,美国数理统计学家伯恩鲍姆(Birnbaum)用数学上更容易处理的逻辑斯蒂曲线取代了Lord的正态卵形曲线。丹麦数学家和统计学家拉什(Rasch)在1960年提出著名的单参数模型——Rasch模型,之后他的学生Wright将Rasch模型应用推广,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