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制造业企业家说,过去他对马云印象一般,觉得此人一开口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全世界都没有对手,这不是吹吗?2009年底,他对信道的马云有了新看法,觉得这个人不再是那么张扬了。
直至现在,把“风水”当成财神爷来对待仍旧是企业最基本的需求。但这并不妨碍企业家的另一种追求——个人信仰。事实上,“风水”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辅助了很多企业走过了单纯谋利的时期,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家的信仰问题。
“佛商”潘石屹与“道长”马云
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学校校长俞敏洪皈依佛门已有数年。“如果说真的什么都消失掉了,我可能会选择流浪的生活。实在不行的话选择像弘一法师一样脱离红尘,研究佛法,可能也是一个好的选择。”俞敏洪说。和他一样怀有向佛之心的企业家还有很多,比如潘石屹。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说“信仰才是幸福真正的源泉”,他曾表示,在解决个人信仰问题上曾经尝试过很多道路。潘石屹信过基督教中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教派。在接触了更多道教和佛教之后,潘石屹似乎对中国传统宗教有了更明显的倾向性,以至于有人将潘石屹归于“佛商”。
而马云近年迷上道教的“辟谷”,每年都会花上一周左右时间,到重庆缙云山闭关。“辟谷”是道士用来修身的一种方法,通常在辟谷期间,不吃用火烹制的食物,只喝水和吃一些天然的食物,如桑葚,黄精等。据说这种方法可以使人身轻体健,耳聪目明。一位制造业企业家说,过去他对马云印象一般,觉得此人_开口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全世界都没有对手,这不是吹吗?2009年底,他对信道的马云有了新看法,觉得这个人不再是那么张扬了。
而王永庆、李嘉诚、郭台铭等,则对《易经》趋之若鹜,崇拜有加,更认为《易经》是学问中的学问,哲学中的哲学,是高明的帝王学、领导学、谋略学。
各种各样的传统人物和偶像、非偶像都纷纷出场。传统中国的人文之祖,如黄帝、炎帝、伏羲、大禹……圣人先贤如孔子、孟子,甚至武则天等等,也都在企业家的个人信仰中,展现了信仰魅力。
儒释道中寻找个人信仰
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道教文化会受到当今企业家的青睐?2007年,中国企业家曾经爆发过一次整体层面的精神信仰危机。求解的道路是寻找宗教信仰,痴迷和推崇宗教文化的商贾富豪数量在不断上升。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20年里自杀的中国企业家多达1200位,因劳累致病而辞世的则更是不知多少。长期以来,中国的企业家更多地忙于博弈之中,金戈铁马地厮杀,放电多充电少,尤其是在重物质生产轻精神生产的当今社会中,很少考虑个人内心修养,最终酿成了价值观体系的空白。
德龙钢铁董事长丁立国接触佛、道已十余年,他也谈到:“小企业忙着赚钱,不知所累,我们赚了很多钱。赚更多的钱,没有太大意思,特别在钢铁行业,得不到尊重。怎么办,出路在哪?当财富和个人事业关联不大时,一定要寻找支撑上升的動力。”他觉得企业家要去生意外的另一种渠道探索心灵的安然,不管是佛教、道教、儒家,亦或是天主教、基督教。即便这些都不信,也需要继续寻找,否则心得不到安顿,企业就容易出问题。“没有信仰的企业家,或者是没有寄托的企业家,心态肯定不好。非常牛,把自己架在那儿,讨厌至极。”
朱铁玉,今年50岁,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不仅在中国,就是在整个亚洲地区,鑫山实业的规模也名列前茅。朱铁玉于2008年3月担任了中国老子道学研究会的副会长。现在的他已经不会像以前那样与员工每天工作在一起了。他的企业经营,几乎全部放手交给自己请来的职业经理人进行打理。
“我现在对挣钱已经不感兴趣了。如果仅仅是为了挣钱,那太简单了,如果你有什么亲戚朋友在经商方面遇到什么困难和苦恼,可以让他来找我,我可以给他点拨一下。”一个企业家对钱不再感兴趣,还能算是企业家吗?
这一转变可能与其对道学的兴趣有直接关系。道学的理念对朱铁玉的财富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朱铁玉率先以个人名义捐款300万。据说,这是其财富观得到很大改变以后的举动。
“再多的财富也带不走。假如你有一百亿,这一生叫你随便花,你只要不铺张浪费、不去赌博、不胡来,你咋也花不了两个亿,那你还有九十八亿,你会带走吗?带不走。”朱铁玉说,这些话他已经明确地告诉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并告诉他们,他不会给他们留下什么财产。
这是朱铁玉最近三四年才悟到的。他曾对媒体公开表示,以前自己不懂事,玩心大,天天打麻将,不懂什么叫社会,不懂什么叫责任,那个时候跟人家比自己有钱,去哪儿洗澡、住酒店都是要最好的。“以前是暴发户心理”。
朱铁玉说,他自小就从母亲的为人处事中看到淳朴的中国民风对社会的正面意义和价值,到后来自己积累了很多的财富以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之后突然发现,这种朴素的价值观与道家颇有相通之处,于是他喜欢上了道学,并开始致力于道学的研究和传播。
“国学”流感流向企业家
在企业家们各自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追寻自己信仰的同时,许多大学纷纷开办了针对企业高管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研修班,如北京大学就开设了管理哲学董事长研修班、百家讲坛董事长高级研修班、国学智慧总裁高级研修班、乾元国学教室等多个国学类课程班,一般价格在2万至5万元。价格不菲的国学班很快就被定购一空。学员名单中不乏哈药集团、恒利集团、光大银行、国美电器、茅台酒业等知名企业的老总或高管。
其中有一些真心寻找个人价值体系者,但也不排除有一些“赶潮流者”。“以前企业高层学MBA、EMBA,现在学国学才显得有品位。”也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和国学班热的背后最主要的也许是利益的驱动,并非强大的需求引发市场。“但是,就像流感一样,周边许多公司的老总都在学,课听不听无所谓,但是得报这么一个班,才不会显得与别人格格不入。”
直至现在,把“风水”当成财神爷来对待仍旧是企业最基本的需求。但这并不妨碍企业家的另一种追求——个人信仰。事实上,“风水”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辅助了很多企业走过了单纯谋利的时期,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家的信仰问题。
“佛商”潘石屹与“道长”马云
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学校校长俞敏洪皈依佛门已有数年。“如果说真的什么都消失掉了,我可能会选择流浪的生活。实在不行的话选择像弘一法师一样脱离红尘,研究佛法,可能也是一个好的选择。”俞敏洪说。和他一样怀有向佛之心的企业家还有很多,比如潘石屹。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说“信仰才是幸福真正的源泉”,他曾表示,在解决个人信仰问题上曾经尝试过很多道路。潘石屹信过基督教中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教派。在接触了更多道教和佛教之后,潘石屹似乎对中国传统宗教有了更明显的倾向性,以至于有人将潘石屹归于“佛商”。
而马云近年迷上道教的“辟谷”,每年都会花上一周左右时间,到重庆缙云山闭关。“辟谷”是道士用来修身的一种方法,通常在辟谷期间,不吃用火烹制的食物,只喝水和吃一些天然的食物,如桑葚,黄精等。据说这种方法可以使人身轻体健,耳聪目明。一位制造业企业家说,过去他对马云印象一般,觉得此人_开口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全世界都没有对手,这不是吹吗?2009年底,他对信道的马云有了新看法,觉得这个人不再是那么张扬了。
而王永庆、李嘉诚、郭台铭等,则对《易经》趋之若鹜,崇拜有加,更认为《易经》是学问中的学问,哲学中的哲学,是高明的帝王学、领导学、谋略学。
各种各样的传统人物和偶像、非偶像都纷纷出场。传统中国的人文之祖,如黄帝、炎帝、伏羲、大禹……圣人先贤如孔子、孟子,甚至武则天等等,也都在企业家的个人信仰中,展现了信仰魅力。
儒释道中寻找个人信仰
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道教文化会受到当今企业家的青睐?2007年,中国企业家曾经爆发过一次整体层面的精神信仰危机。求解的道路是寻找宗教信仰,痴迷和推崇宗教文化的商贾富豪数量在不断上升。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20年里自杀的中国企业家多达1200位,因劳累致病而辞世的则更是不知多少。长期以来,中国的企业家更多地忙于博弈之中,金戈铁马地厮杀,放电多充电少,尤其是在重物质生产轻精神生产的当今社会中,很少考虑个人内心修养,最终酿成了价值观体系的空白。
德龙钢铁董事长丁立国接触佛、道已十余年,他也谈到:“小企业忙着赚钱,不知所累,我们赚了很多钱。赚更多的钱,没有太大意思,特别在钢铁行业,得不到尊重。怎么办,出路在哪?当财富和个人事业关联不大时,一定要寻找支撑上升的動力。”他觉得企业家要去生意外的另一种渠道探索心灵的安然,不管是佛教、道教、儒家,亦或是天主教、基督教。即便这些都不信,也需要继续寻找,否则心得不到安顿,企业就容易出问题。“没有信仰的企业家,或者是没有寄托的企业家,心态肯定不好。非常牛,把自己架在那儿,讨厌至极。”
朱铁玉,今年50岁,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不仅在中国,就是在整个亚洲地区,鑫山实业的规模也名列前茅。朱铁玉于2008年3月担任了中国老子道学研究会的副会长。现在的他已经不会像以前那样与员工每天工作在一起了。他的企业经营,几乎全部放手交给自己请来的职业经理人进行打理。
“我现在对挣钱已经不感兴趣了。如果仅仅是为了挣钱,那太简单了,如果你有什么亲戚朋友在经商方面遇到什么困难和苦恼,可以让他来找我,我可以给他点拨一下。”一个企业家对钱不再感兴趣,还能算是企业家吗?
这一转变可能与其对道学的兴趣有直接关系。道学的理念对朱铁玉的财富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朱铁玉率先以个人名义捐款300万。据说,这是其财富观得到很大改变以后的举动。
“再多的财富也带不走。假如你有一百亿,这一生叫你随便花,你只要不铺张浪费、不去赌博、不胡来,你咋也花不了两个亿,那你还有九十八亿,你会带走吗?带不走。”朱铁玉说,这些话他已经明确地告诉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并告诉他们,他不会给他们留下什么财产。
这是朱铁玉最近三四年才悟到的。他曾对媒体公开表示,以前自己不懂事,玩心大,天天打麻将,不懂什么叫社会,不懂什么叫责任,那个时候跟人家比自己有钱,去哪儿洗澡、住酒店都是要最好的。“以前是暴发户心理”。
朱铁玉说,他自小就从母亲的为人处事中看到淳朴的中国民风对社会的正面意义和价值,到后来自己积累了很多的财富以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之后突然发现,这种朴素的价值观与道家颇有相通之处,于是他喜欢上了道学,并开始致力于道学的研究和传播。
“国学”流感流向企业家
在企业家们各自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追寻自己信仰的同时,许多大学纷纷开办了针对企业高管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研修班,如北京大学就开设了管理哲学董事长研修班、百家讲坛董事长高级研修班、国学智慧总裁高级研修班、乾元国学教室等多个国学类课程班,一般价格在2万至5万元。价格不菲的国学班很快就被定购一空。学员名单中不乏哈药集团、恒利集团、光大银行、国美电器、茅台酒业等知名企业的老总或高管。
其中有一些真心寻找个人价值体系者,但也不排除有一些“赶潮流者”。“以前企业高层学MBA、EMBA,现在学国学才显得有品位。”也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和国学班热的背后最主要的也许是利益的驱动,并非强大的需求引发市场。“但是,就像流感一样,周边许多公司的老总都在学,课听不听无所谓,但是得报这么一个班,才不会显得与别人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