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文化冲突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hs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中西文化交流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跨文化交际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对外贸易的重要问题,文章从传统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切入,具体分析在生活中的不同体现,探究在文化交流中背景文化所占的地位及交际者在文化差异的敏感程度,找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文化冲突
  【作者简介】张晓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我国各地的方言。文化差异是各地区、国家文化发展趋向不同所造成的。文化的差异性有利有弊,文化的差异是不同地区的人文环境、人文特点的体现,对世界文化多样性提供了基础,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相互交流,与此同时,文化的差异又导致不同文化间的联系出现限制,由于文化差异,两个地区的人不能够进行很好的交流,一定程度上文化差异阻碍了文化共同发展,不加以制止会形成文化交流冲突。

一、中西文化差异原因


  中西文化差异在对外贸易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由于文化交流的障碍,在言语上任何的不当行为都能导致贸易交易的失败,严重的会产生文化冲突。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传统习惯的差异。中华民族文化众多,各民族文化发展同求存异,在语言方面的体现尤为直接。受文化内涵的影响,会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因此在文化交际中常常因为言语误会导致交际出现问题,基于此在进行文化交流前,甲方要对乙方的地域文化进行调查研究,掌握该地域内的文化内涵,了解文化所承载的内涵,才能高效的进行文化交流,促进相互间的共同发展。
  以色彩为例,在中国红色一般含有喜庆色彩,在婚礼、过年尤其凸显。中华传统文化中新人出嫁一般采用红色秀禾服,装压岁钱所使用的红包,都体现了红色在我国的文化地位。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的贬义程度较强,是火与血的联想,象征着残暴、流血的同时又代表着激进与暴力。白色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富有悲伤的色彩,只有在逝世或者比较悲伤的层次使用,而西方文化恰恰相反,白色被认为是纯洁的代表,在婚礼主题上被普遍采用,中国的婚纱也是由此发展而来的。由于传统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西方在交流过程中容易产生误会。
  2.核心价值观的差异。交流能力的强弱与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受价值观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处事方式、交流模式都不尽相同。价值观的产生来源于生活中的文化引导,由于文化存在差异性所以价值观也不可一概而论。从概念上讲,价值观并不具有形体,只是思想观念通过语言之类介质的一种表达,在生活中往往一个人的谈吐、处事风格能够直接的反映出价值观念的高低。
  以血缘关系为例,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尊师重教、长幼有序。晚辈对待长辈要使用敬语,用以证明尊重长辈,在家族关系中,相应的尊称用来指代家庭中的某位亲人,在社会关系中,以年龄来区分陌生人,年长的老人同样采用“爷爷、奶奶”等尊称,直呼其名会被默认为没有教养。但西方文化截然相反,他们认为尊称只在有血缘关系内的家族中使用,对于社会人士,以直呼其名的方式表示亲切,主张人人平等的社交观念。两者之间没有对错,特定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不同的价值观念而已。
  3.思维方式的差异。由于中西方地域差异、文化背景差异的存在,中西方各自的思维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比较注重感性,西方人的思维逻辑则是偏向于理性,他们对于某件事物的感知并不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认知,中国人对于陌生事物的逻辑思维,主要是依靠大环境下的影响进行判断,很少加入个人情感色彩。逻辑思维的差异必然对文化交流产生影响,狭隘性认知会直接导致交际的失误。
  以日常用语为例,无论东西方哪个国家,日常生活中的交际用语是必不可少的,但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生活用语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西方人在问候语当中偏正式,东方人偏口头西方人还常以天气、新闻等话题问候,而这些问候语在中国人之间的使用频率却不高。在中国,问候语以疑问句居多,比如朋友或熟人见面时常会说“吃了吗”“忙什么呢”“去哪儿呀”。实际上,这些问话并不是真的提问,说话者也并不想知道答案,这些语句是与“Hi”含义一致的一种问候方式。但由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别于中国人,他们对此大惑不解。因此,只有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才能确保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二、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的互动交往。显而易见,无论在那种大环境下,交际都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小到幼儿园里的朋友,大到国家领导人之间的相互访问,都是跨文化交际的体现。交际是人类生存、社会活动、文化传承的要素,它不受任何文化的约束,但却影响着人们的交际水平。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交流的日益深入和扩展,越来越多的人需要经常与不同文化群的人进行接触和交往,跨文化交际策略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现在我们需要对不同文化间如何发挥跨文化交际策略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来自不同文化本经的人们走到一起,交际必然会出现故障,及时有效的克服这些交际障碍是跨文化交际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对促进国际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任何一个种族,民族或文化群体,不管其自身的文明程度怎么样,他们都拥有一个固定的文化判定模式,即以自己的文化判定模式为标准,去判定不同文化群的行为规范是否正确或恰当。因为一种文化使人们明白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什么是好的,人們因此认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是正确的,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群,由于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外事方式,因此往往导致相互不理解,同一种行为规范在不同的文化范围中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三、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文化冲突的对策


  1.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惯例。相对于地域文化而言,国际惯例的独立性在文化交流中更加具有实用性,是协调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交际者在不能掌握对方文化精髓的时候,要尽量掌握多种国际惯例。国际惯例不依托于任何一种地域文化,是相对独立的国家文化,在交际中,文化交际是必不可少的交际流程,作为交际者,了解的国际惯例越多,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冲突越少,交际结果更如人意。   2.转变文化观念 培养第三种文化。在文化交流中,要尝试转变思想观念,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探寻第三种文化。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必然,是不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进行融合的,第三种文化的培养使得文化间的交流求同存异,使交际者更加灵活、从容的面对文化交际。东方之间的跨区域交际是在大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相对的文化差异对交际者双方影响甚微,但随着我国经贸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手段之一,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冲突更加棘手,双方之间共同作出让步,使得文化冲突逐渐淡薄,文化交流更加顺畅。
  3.理性认识西方文化。文化冲突是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的,只有加强对不同文化的学习,掌握多种文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化冲突这一问题。在我们的潜意识思维中会想当然的认为我们的思想文化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在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当中,这一认知又遭到了打击,为此,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无所顾忌地发表言论,学习西方文化知识,通过了解其文化的禁忌和内涵,来提高自身跨文化沟通的能力。但是对于西方文化的学习一定要有理性思维,要正确汲取其中的精华,不能忘掉自己文化的“根”,要合理地吸收和接纳不同的文化。

四、结束语


  所有文化的产生都是具有其独特性的。由于人的惯性思维,在语言表达上往往以自身所处的环境为背景,但由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差异,在本国文化熏陶下所形成的传统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来理解并使用所学语言,这就不可避免地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造成交际障碍及冲突。
  为有效的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要求交际者尽可能的掌握对方所处环境的文化,从根本上杜绝文化差异的存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已经发展成为贸易大国,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我们国家,这也就要求我們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不同地区的文化,提高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只有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并以求同存异的思想消除对异文化的成见甚至敌意,才能避免文化冲突,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和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雪萍.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外文化差异[J].参花(文化视界), 2012(07).
  [2]林琳,韩华丽.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的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7(07).
  [3]宋晓惠.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4).
  [4]杨云嵋.浅议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中西文化冲突[J].硅谷, 2009(07).
其他文献
【摘要】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野草在歌唱》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两部作品虽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但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二者折射出女性所面临近乎相同的生存困境。本文通过对《野草在歌唱》与《达洛维夫人》的比较研究,探析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女性对现实的反抗斗争,以期鼓励更多的女性积极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与社会地位。  【关键词】《达洛维夫人》;《野草在歌唱》;女性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高校教学模式在不断创新,各种先进的教育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微课就是一种集合先进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的新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运用该模式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辅助学生灵活掌握重点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本文将系统论述MOOC环境下大学英语微课教学与测评体系构建方案,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MOOC环境;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的更迭。每一个世纪都存在着一个影响世界格局的科技,而在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纪中,则是信息技术为主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在世界上的每一个领域都有所存在,即便是我们民众日常生活所需、上班办公等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在众多领域中,又以教育界最备受关注,教育一直都是我国发展的重头戏,尤其是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教育仍然是发展的主要火车头之一。教育分很多阶段和类型,而本文将主要针对高职英
【摘要】微课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微课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促进了教学的变革。微课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有,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参与的兴趣,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从微课应用于教学的优势、劣势及作用三个方面出发,探究了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高中英语;优势;劣势;作用  【作者简介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不断加深,科普文本成为民众获取国外科学知识的一个重要媒介。如何翻译科普文本中存在大量专业术语、动词以及一些长难句对译者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对比Flying Home with Quantum Physics这一科普文的源语文本与目标语文本,发现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在指导科普文本翻译实践时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翻译;彼得·纽马克;文本类型  【Abstract】Wi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科技发展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为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微课程是以当代最新网络信息科技手段为依托,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移动学习或在线学习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因此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发展现状来看,积极推进微课程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力,进而提高初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能够表现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英语写作也是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应用方式。但当前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普遍偏低,主要是由于高中英语教学关系到学生未来的高考,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将英语写作教学模块儿化,将英语阅读和英语写作分离,让学生通过背句型或者仿写优秀文章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就形成了当前的应试教学。这样的教学虽然能够让学生在英语写
【摘要】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各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就初中英语该学科来说,其作为一门极具交际性的学科,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此,教师在组织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立足该学科的特点,转变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方式,采取多样的方式将英语语言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在焕发英语课堂活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应用对策  
【摘要】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值得我们去深入地探讨与分析,以此来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我们将探讨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情感态度的积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和谐积极的互动,从而使教学变得生动而成功。  【关键词】 英语教学;情感态度;培养  【作者简介】曹
【摘要】本文对中英习语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对比,旨在表明跨文化交际,必须基于对另一个民族文化的了解。对英语习语的理解,不能仅基于本民族文化而望文生义。在使用习语交流或互译时,必须充分考虑语言产生和应用的文化背景。  【关键词】习语;跨文化交际;文化背景  【作者简介】朱彦之,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  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是无障碍交流的重要环节。语言源于生活经验,其发源地和使用者文化背景影响着其表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