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说文四大家”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说文解字》的“禾”部字进行研究,主要是从“禾”部字的编排体例,解说体例,分类和发展演变情况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说文解字》中“禾”部字的研究,使读者能够对“禾”部字有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
关键词:说文解字;禾;构造
《说文解字》是由东汉许慎编撰的(以下简称《说文》),这是我国第一部字典,也是最早通过字形来阐释字义的字书。两千余年来,《说文》一直是学习汉字、研究中国文史古籍的入门工具书。“六书说”是流传至今最传统的关于汉字结构的说法。何谓的“六书”呢?即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说文·禾部》所收八十七字,大徐本中新附了“稳”、“稃”二字,其中象形字两个,会意字三个,形声字八十四个,没有指事字。
一、象形字
《说文解字·叙》“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的象形字是:禾和秫。禾,《说文》:“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从木,从承省;砸象其穗;凡禾之属皆从禾。”段注中订正:“下从木,上笔砸者象其穗,是为从木而象其穗,禾穗必下垂;高注云:‘禾穗垂而向根,君子不忘本也。’而顾本王氏念孙说:‘莠与禾相似;虽老农不辨,及其吐穗,则禾穗必屈而倒垂,莠穗不垂,可以识别’。”
二、会意字
《说文解字·叙》:“比类合谊,以见指挥。”的会意字是:秀、科和穗。秀,《说文》:“上讳;徐锴日:‘禾实也;有实之象,下垂也’。”
段玉裁注:“上讳二字,许书原文;秀篆,许本无;后人沾之,云上讳,则不书其字宜矣:不书,故义形声皆不言;……下文禾之秀实为稼,则本作茂实也;从禾,人者;人者,米也;出于稃谓之米,结于稃内谓之人(仁):凡果实中有人。”可以看出段玉裁将“秀”重作释义,分析字形。从禾,从人。表意为禾的繁茂的果实。
三、形声字
《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说文·禾部》收录形声字八十四个,另外大徐本本部所附的二字全是形声字。
(一)形旁和声旁的位置
古汉字的偏旁位置不固定(隶书之前),而由形声这种构字法构造的汉字尤为突出。例如:“禀(稿)”。但是到了成熟的楷书里,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古字形构造来看。禾部字可以分成八种类型,而其中的形声字就占据了六种类型:
①左形右声。例如:“稼”、“穑”、“植”、“檀”、“祺”、“稗”、“穗”等等。②左声右形。这样的字有一个。它是“稣(从禾,鱼声)。”③上形下声。这样的字有一个。它是“季(从禾,千声)。”④下形上声。这样的字有五个。它们是:“窠”、“橐”、“秦”、“梨”、“囊”。⑤内形外声。这样的字有一个。它是“简(从禾,齑声)”。⑥形占一角。这样的字有两个。它们是“颖(从禾,顷声)”,谷(从禾,跫声)”。
(二)形旁及其表意作用
“禾“是禾部所有字的共同形旁,而这个形旁到今天也很少被其他偏旁替代。例如:《说文·禾部》:“禊,沛国谓稻日禊”徐笺云:“段谓善伊合韵非也禊俗作糯。”《说文·禾部》:“杭,稻属”。段注:“粳,俗杭:陆德明日:‘稷与粳,皆俗杭字’。”《说文·禾部》:“糠,谷皮也;从禾,从米,康声。”后写作“糠”,可以看出它们都是与“禾”有关,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改换从“米”。《说文·禾部》:“裢,禾穗之貌。”清代姚文田、严可均的《说文校议》:“小徐作或从帅,遂作以蓬,穗为穗之或体。”可以看出,又将具有近似意义的卿部和禾部作了替换。
从表意作用的角度看,意义多是各种类型的禾和稻;例如:“穆”、“私”、“禊”等等;还有一些是与种植庄稼有关的动作;例如:“稼”、“穑”、“檀”、“植”等等;还有是禾的各个部分的名称;例如:“糠”、“穗”、“颖”等等;还有度量禾的各种计量单位;例如:“耗”、“秭”、“韬”等等:此外还有其他相关的意义。
(三)声旁及其表音作用
(1)省声声旁被省略的有:秋,《说文》:“禾谷孰也,从禾,爝省声。”省声的目的之一在于省去声旁的一部分,以便空出位置来安置形旁,使整个字形方正匀称,“秋”、“秦”、“稳”可谓表现明显。
(2)声旁的表音作用。声旁是表示形式字读音的。但是,很多形声字的聲旁并不能准确表示形声字的读音(文字的假借除外)。这是由于汉字的语音系统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古今汉字读音产生了差异,使得大多数的形声字的声旁已经不能准确地标示相应的形声字的读音了。禾部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这样。
(3)声旁的表意作用。①声旁为初文的“禾”部。“穑”字的声旁“啬”,《说文》:“爱浩也:从来,从弼;来者商而藏之,故田夫谓之啬夫。凡啬之属皆从啬;鸯,古文啬,从田。”清代徐灏的《说文解字注笺》:“许书原本盖作爱膏也:故系传云,翟音涩;广韵引作翟,今作溘者;鼎臣所改而后人又据以系传也:然以爱盘为本义,似未协:窃谓啬,古穑字;故从来,从商;来,麦也;非行来之谓也;菌藏也,农事以收成为重,故田夫谓之啬夫。”可以看出“啬”字是“穑”的初文,后来“啬”表了吝啬的意义,为了区别意义,故加了禾旁来表示原来的本义。②声旁表意的形声字。稼,《说文》:“禾之秀实为稼,茎节为禾;从禾,家声;一目:稼,家事也;一日:在野曰稼。”
段注:“此取从家为义;史记日:‘五谷蕃孰,穰穰满家。’《郐风》:‘八月其获’,谓禾可获也;‘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谓治于场而纳之困仓,此说与穑义略同。”看出“稼”字与其形旁“家”有一定的意义联系。
四、结语
禾部是《说文解字》中的一个部首,而这一部首下衍生了和农业谷物相关的很多文字。但随着历史发展,《说文解字》这部书以及相关的注疏类书籍有很多错误及不足。今天随着文字资料的丰富,通过对禾部字形的分析来看《说文解字》对其的分类。
参考文献:
[1][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张智慧(1992—),女,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说文解字;禾;构造
《说文解字》是由东汉许慎编撰的(以下简称《说文》),这是我国第一部字典,也是最早通过字形来阐释字义的字书。两千余年来,《说文》一直是学习汉字、研究中国文史古籍的入门工具书。“六书说”是流传至今最传统的关于汉字结构的说法。何谓的“六书”呢?即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说文·禾部》所收八十七字,大徐本中新附了“稳”、“稃”二字,其中象形字两个,会意字三个,形声字八十四个,没有指事字。
一、象形字
《说文解字·叙》“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的象形字是:禾和秫。禾,《说文》:“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从木,从承省;砸象其穗;凡禾之属皆从禾。”段注中订正:“下从木,上笔砸者象其穗,是为从木而象其穗,禾穗必下垂;高注云:‘禾穗垂而向根,君子不忘本也。’而顾本王氏念孙说:‘莠与禾相似;虽老农不辨,及其吐穗,则禾穗必屈而倒垂,莠穗不垂,可以识别’。”
二、会意字
《说文解字·叙》:“比类合谊,以见指挥。”的会意字是:秀、科和穗。秀,《说文》:“上讳;徐锴日:‘禾实也;有实之象,下垂也’。”
段玉裁注:“上讳二字,许书原文;秀篆,许本无;后人沾之,云上讳,则不书其字宜矣:不书,故义形声皆不言;……下文禾之秀实为稼,则本作茂实也;从禾,人者;人者,米也;出于稃谓之米,结于稃内谓之人(仁):凡果实中有人。”可以看出段玉裁将“秀”重作释义,分析字形。从禾,从人。表意为禾的繁茂的果实。
三、形声字
《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说文·禾部》收录形声字八十四个,另外大徐本本部所附的二字全是形声字。
(一)形旁和声旁的位置
古汉字的偏旁位置不固定(隶书之前),而由形声这种构字法构造的汉字尤为突出。例如:“禀(稿)”。但是到了成熟的楷书里,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古字形构造来看。禾部字可以分成八种类型,而其中的形声字就占据了六种类型:
①左形右声。例如:“稼”、“穑”、“植”、“檀”、“祺”、“稗”、“穗”等等。②左声右形。这样的字有一个。它是“稣(从禾,鱼声)。”③上形下声。这样的字有一个。它是“季(从禾,千声)。”④下形上声。这样的字有五个。它们是:“窠”、“橐”、“秦”、“梨”、“囊”。⑤内形外声。这样的字有一个。它是“简(从禾,齑声)”。⑥形占一角。这样的字有两个。它们是“颖(从禾,顷声)”,谷(从禾,跫声)”。
(二)形旁及其表意作用
“禾“是禾部所有字的共同形旁,而这个形旁到今天也很少被其他偏旁替代。例如:《说文·禾部》:“禊,沛国谓稻日禊”徐笺云:“段谓善伊合韵非也禊俗作糯。”《说文·禾部》:“杭,稻属”。段注:“粳,俗杭:陆德明日:‘稷与粳,皆俗杭字’。”《说文·禾部》:“糠,谷皮也;从禾,从米,康声。”后写作“糠”,可以看出它们都是与“禾”有关,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改换从“米”。《说文·禾部》:“裢,禾穗之貌。”清代姚文田、严可均的《说文校议》:“小徐作或从帅,遂作以蓬,穗为穗之或体。”可以看出,又将具有近似意义的卿部和禾部作了替换。
从表意作用的角度看,意义多是各种类型的禾和稻;例如:“穆”、“私”、“禊”等等;还有一些是与种植庄稼有关的动作;例如:“稼”、“穑”、“檀”、“植”等等;还有是禾的各个部分的名称;例如:“糠”、“穗”、“颖”等等;还有度量禾的各种计量单位;例如:“耗”、“秭”、“韬”等等:此外还有其他相关的意义。
(三)声旁及其表音作用
(1)省声声旁被省略的有:秋,《说文》:“禾谷孰也,从禾,爝省声。”省声的目的之一在于省去声旁的一部分,以便空出位置来安置形旁,使整个字形方正匀称,“秋”、“秦”、“稳”可谓表现明显。
(2)声旁的表音作用。声旁是表示形式字读音的。但是,很多形声字的聲旁并不能准确表示形声字的读音(文字的假借除外)。这是由于汉字的语音系统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古今汉字读音产生了差异,使得大多数的形声字的声旁已经不能准确地标示相应的形声字的读音了。禾部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这样。
(3)声旁的表意作用。①声旁为初文的“禾”部。“穑”字的声旁“啬”,《说文》:“爱浩也:从来,从弼;来者商而藏之,故田夫谓之啬夫。凡啬之属皆从啬;鸯,古文啬,从田。”清代徐灏的《说文解字注笺》:“许书原本盖作爱膏也:故系传云,翟音涩;广韵引作翟,今作溘者;鼎臣所改而后人又据以系传也:然以爱盘为本义,似未协:窃谓啬,古穑字;故从来,从商;来,麦也;非行来之谓也;菌藏也,农事以收成为重,故田夫谓之啬夫。”可以看出“啬”字是“穑”的初文,后来“啬”表了吝啬的意义,为了区别意义,故加了禾旁来表示原来的本义。②声旁表意的形声字。稼,《说文》:“禾之秀实为稼,茎节为禾;从禾,家声;一目:稼,家事也;一日:在野曰稼。”
段注:“此取从家为义;史记日:‘五谷蕃孰,穰穰满家。’《郐风》:‘八月其获’,谓禾可获也;‘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谓治于场而纳之困仓,此说与穑义略同。”看出“稼”字与其形旁“家”有一定的意义联系。
四、结语
禾部是《说文解字》中的一个部首,而这一部首下衍生了和农业谷物相关的很多文字。但随着历史发展,《说文解字》这部书以及相关的注疏类书籍有很多错误及不足。今天随着文字资料的丰富,通过对禾部字形的分析来看《说文解字》对其的分类。
参考文献:
[1][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张智慧(1992—),女,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