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选期间的总统“草选举”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hong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3年及1948年大选前后,中国各地曾举办两批次总统\"草选举\"。第一批次\"草选举\"数据与大选结果相悖,揭示出直系北京政府标榜\"顺从民意\"之伪。第二批次\"草选举\"的调查数据与大选结果部分吻合,却因实施\"戡乱\",言论表达受限,难以反映真实民意。\"大选\"结束仅一年,当选的总统蒋介石、副总统李宗仁及国民党政权被推翻,证明这一批次\"草选举\"在反映整体民意上存在局限。\"民意\"有真伪之别,民调可昭示民意,也可塑造民意。研究民国时期的总统\"草选举\",比较其与真实选举的关系,对认知当
其他文献
数字化时代,随着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建设智能风控体系已成为商业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智能风控对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加速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实现风险管理价值最大化等方面,具有哪些重要意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福建省分行是怎样建设智能风控体系的?
【关键词】新闻评论;新闻写作;小切口  新闻评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是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的利器,往往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多年的实践证明,每遇重大政策发布、突发事件或重要节点,都需要新闻评论准确发声、回应关切、解读政策、凝聚共识。如今,互联网普及下,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带来了更加复杂的传播环境,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更需要媒体新闻评论积极创新传播手段,为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