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3年及1948年大选前后,中国各地曾举办两批次总统\"草选举\"。第一批次\"草选举\"数据与大选结果相悖,揭示出直系北京政府标榜\"顺从民意\"之伪。第二批次\"草选举\"的调查数据与大选结果部分吻合,却因实施\"戡乱\",言论表达受限,难以反映真实民意。\"大选\"结束仅一年,当选的总统蒋介石、副总统李宗仁及国民党政权被推翻,证明这一批次\"草选举\"在反映整体民意上存在局限。\"民意\"有真伪之别,民调可昭示民意,也可塑造民意。研究民国时期的总统\"草选举\",比较其与真实选举的关系,对认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