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教、学、做”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必要性为依据,探究高等职业学校焊接专业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采取的措施,体现“教、学、做”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和优越性。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焊接技术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俗称——工业的“裁缝”,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电力、航空和海洋工程等结构件的制造以及微电子、传感器等工业领域。我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焊接产业大国,但却还远不是强国,其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人才的严重短缺,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决定了高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发展变化为讯号,及时了解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人才市场的需求,认真研究学校开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岗位的需求。本文主要探究高职焊接技术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高职”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热点。自1999年国家决定加速发展高等教育以来,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的问题,高职就业形势严峻;生源竞争激烈;发展定位不明确,没有形成办学特色;投入严重不足,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思想的固化,教学过程中,仍是教师是中心、是主体,以纯粹的教科书为依据,大多数老师还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来工作。等到课程结束了学生也不一定能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二、“教、学、做”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1 “教、学、做”是职业教育的最新成果
“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最新成果,是提升现阶段情况下教学效果较好的方法。不同的职业学校要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摸索。在高职教育层面,目前国内只有很少学校采取这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焊接专业如何实施,如何开展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2 企业调研情况
为了更好了解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为了更好的对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提高人才质量,我们通过走访、座谈、调研等多种形式,对湖北、广东、浙江、江苏等几个省的多个需求焊接工种的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总的体会是:①我们的教学内容很多已经滞后于企业:②教师的思想急待解放和统一,教师要走出去,同时还要请进来;③学校在设备、技术和观念上已有许多落后于行业;④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淡化理论,重视实践,以就业为导向,强调行动导向和任务驱动,多采用项目式和案例式教学;⑤加大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企业安全、企业文化、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接口型内容的比重;⑥加强校企合作和就业,发挥该部分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3 国外职教模式启示
近些年来,国外的一些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逐渐渗透到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中,对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挪威的“校企业紧密合作”模式;加拿大的“学习一工作结合”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澳大利的“企业本位”模式:新西兰的“校企紧密合作”模式等等。
三、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措施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黄炎培先生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可见,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案例、任务驱动等)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
1 课程体系的构建
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就目前的课程体系来看,大部分课程缺乏相应的技能训练内容,理论内容过深,容量过大:课程结构不合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占的比重过大:教学计划中,必修课程占的比例过大,选修课比例偏少。因此,要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必须要组织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编写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教材,颠覆传统教材的知识结构,按照“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贯穿到实际的操作所需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实现理论同实际生产的紧密结合,注重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一体化教室的建立
在一体化的教室,教师应该采取边讲边做的传授知识方式,形成知识、技能、劳动品产的合一模式,应该有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应该是集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于一处,老师与师傅合一,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老师成为指导者。因此,在这样的教室里,应该是集实训车间、传统教室、现代的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有专业的工具、专业的设备,开发出来的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老师能随心所欲的将教学内容通过示范或视频来演示,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来体验,书本知识和实物相结合,提高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教师FACE的“双师”结构建设
“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模式最大特点是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老师是在教中做,做中教,所以老师是集师傅于一体的。教师在能够讲好理论课程的前提下,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能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学科知识的前沿。因此,要求教师具备“双师”资格,学校必须做好现有教师的进修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真正达到“双师”的要求;根据专业建设要求,及时到外面聘请专兼职教师,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担任操作技能教学的指导教师,把企业实践经验带入到现场教学,融入教学过程,提高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4 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验实训条件是开展“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必备条件。因此,在专业培养模式发生变更的时候,必须要及时进行校内相关实训基地的建设,将实训基地同一体化教室相结合,按照一定的原則,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按照目前企业现场生产实际或近期生产技术发展要求,全面规划,协调发展,提高设备和场地的利用率,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在开展“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实训设备的作用,还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这一载体,把课堂搬到工厂,把工厂引到学校,实现校企合作组合模式。为学生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为毕业后的直接上岗做储备,使学生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
5 建立体现职业能力的专业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
考核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手段检查学生学习取得成果的重要途径。评估是教师对学生具有知识、技能和态度是否满足行业需求而进行的评价。在“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里,在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时应是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素质教育相接轨。利用“卡内基”培训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信、开朗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成果,可以实行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增强考试的选择性和多样性,通过学生现场展示、模拟训练、动手操作、产品制作等手段,客观全面的评定学生成绩,评价学生能力。
四、结束语
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教、学、做”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将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技能型的人才,不辱肩负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人才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黄尧,《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EB/OL].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2]毛爱武,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8).
[3]杜晓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6.
[4]杨洪清,谈国外职教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3).
[5]陈德清,刘安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21).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焊接技术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俗称——工业的“裁缝”,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电力、航空和海洋工程等结构件的制造以及微电子、传感器等工业领域。我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焊接产业大国,但却还远不是强国,其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人才的严重短缺,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决定了高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发展变化为讯号,及时了解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人才市场的需求,认真研究学校开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岗位的需求。本文主要探究高职焊接技术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高职”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热点。自1999年国家决定加速发展高等教育以来,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的问题,高职就业形势严峻;生源竞争激烈;发展定位不明确,没有形成办学特色;投入严重不足,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思想的固化,教学过程中,仍是教师是中心、是主体,以纯粹的教科书为依据,大多数老师还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来工作。等到课程结束了学生也不一定能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二、“教、学、做”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1 “教、学、做”是职业教育的最新成果
“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最新成果,是提升现阶段情况下教学效果较好的方法。不同的职业学校要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摸索。在高职教育层面,目前国内只有很少学校采取这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焊接专业如何实施,如何开展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2 企业调研情况
为了更好了解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为了更好的对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提高人才质量,我们通过走访、座谈、调研等多种形式,对湖北、广东、浙江、江苏等几个省的多个需求焊接工种的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总的体会是:①我们的教学内容很多已经滞后于企业:②教师的思想急待解放和统一,教师要走出去,同时还要请进来;③学校在设备、技术和观念上已有许多落后于行业;④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淡化理论,重视实践,以就业为导向,强调行动导向和任务驱动,多采用项目式和案例式教学;⑤加大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企业安全、企业文化、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接口型内容的比重;⑥加强校企合作和就业,发挥该部分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3 国外职教模式启示
近些年来,国外的一些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逐渐渗透到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中,对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挪威的“校企业紧密合作”模式;加拿大的“学习一工作结合”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澳大利的“企业本位”模式:新西兰的“校企紧密合作”模式等等。
三、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措施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黄炎培先生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可见,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案例、任务驱动等)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
1 课程体系的构建
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就目前的课程体系来看,大部分课程缺乏相应的技能训练内容,理论内容过深,容量过大:课程结构不合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占的比重过大:教学计划中,必修课程占的比例过大,选修课比例偏少。因此,要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必须要组织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编写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教材,颠覆传统教材的知识结构,按照“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贯穿到实际的操作所需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实现理论同实际生产的紧密结合,注重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一体化教室的建立
在一体化的教室,教师应该采取边讲边做的传授知识方式,形成知识、技能、劳动品产的合一模式,应该有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应该是集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于一处,老师与师傅合一,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老师成为指导者。因此,在这样的教室里,应该是集实训车间、传统教室、现代的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有专业的工具、专业的设备,开发出来的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老师能随心所欲的将教学内容通过示范或视频来演示,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来体验,书本知识和实物相结合,提高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教师FACE的“双师”结构建设
“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模式最大特点是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老师是在教中做,做中教,所以老师是集师傅于一体的。教师在能够讲好理论课程的前提下,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能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学科知识的前沿。因此,要求教师具备“双师”资格,学校必须做好现有教师的进修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真正达到“双师”的要求;根据专业建设要求,及时到外面聘请专兼职教师,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担任操作技能教学的指导教师,把企业实践经验带入到现场教学,融入教学过程,提高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4 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验实训条件是开展“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必备条件。因此,在专业培养模式发生变更的时候,必须要及时进行校内相关实训基地的建设,将实训基地同一体化教室相结合,按照一定的原則,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按照目前企业现场生产实际或近期生产技术发展要求,全面规划,协调发展,提高设备和场地的利用率,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在开展“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实训设备的作用,还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这一载体,把课堂搬到工厂,把工厂引到学校,实现校企合作组合模式。为学生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为毕业后的直接上岗做储备,使学生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
5 建立体现职业能力的专业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
考核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手段检查学生学习取得成果的重要途径。评估是教师对学生具有知识、技能和态度是否满足行业需求而进行的评价。在“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里,在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时应是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素质教育相接轨。利用“卡内基”培训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信、开朗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成果,可以实行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增强考试的选择性和多样性,通过学生现场展示、模拟训练、动手操作、产品制作等手段,客观全面的评定学生成绩,评价学生能力。
四、结束语
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教、学、做”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将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技能型的人才,不辱肩负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人才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黄尧,《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EB/OL].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2]毛爱武,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8).
[3]杜晓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6.
[4]杨洪清,谈国外职教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3).
[5]陈德清,刘安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