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期策划,也是一次总结。当又一个清爽的9月来临的时候,我们也要跟一批“小博”的挚友说再见了,这一季他们不再只是背上书包,而且要打起行囊,因为,他们上大学了!
季义锋:6月,我路过了你
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一个不寻常的方式参加高考。其实,我仅仅想过这样一种生活,为了做什么而做什么,如果我没有在18岁的时候选择艺考,可能等到我25岁的时候就不知道“梦想”两个字怎么写了。
回学校取通知书的那天,在学校的玄关下面看高考录取光荣榜,我的名字在编导类考生的第一行第一个,和校长寒暄了几句,碰见了熟悉的老师。老师说我考得不错,末了无限外惋惜地说:“或许你没被提前批次录取的话,也是能上一本的。”
我一下子就笑了,我想起踏入高三的那个炎热的暑假,我对着所有的人一字一顿地宣称:我自己选择的路,跪着我也会走下去!我想起那个斩钉截铁地宣誓“如果不让我走这条路,就等着看我后悔吧”的自己,突然觉得有些遥远了。
我对老师附和,但许多事情是不能假设的。如果让一年后的自己来选择,我可能也不会那样激烈。我记得在报志愿的时候,想要孤注一掷地在第一批次填报浙江传媒大学,在志愿填报结束前1个小时,我几乎把手心捏出汗来,才把提前批次的志愿又加上去。
后来,听说浙江传媒大学在黑龙江省录取最低分低了我一分,我一下子就哭出声来。当我面对着所有人的不赞成走上艺考的时候我没哭过;当我和一堆有身家有背景的人靠实力硬拼的时候我没哭过;当我对着一摞摞书本,喝咖啡如同饮水,面对着距离高考XX天的数字拼了命努力的时候,我也没哭过。可是录取的那一天,我哭了。我梦中的那个心心念念的舞台,离我一下子遥远了。
回顾我的高考,可能许多人会用成功来形容。许多人都觉得我是一个心想事成的人,在学校里如鱼得水,校领导和老师都喜欢,学业上小有成绩,想要走艺考就考上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学校……可是只有我知道,有一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我打6月走过,我并不想用成功来形容我的高考,没有人会得到上天免费的恩赐,但就像歌里唱的那样——人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
我唯一觉得骄傲的是,当我带着我所有的行装走出校门的时候,我可以昂首挺胸地说我自己从未后悔过。
我的高考采取了和别人略微不同的方式,在我所生活的小城里,这个叫做艺术的道路永远是曲线救国上大学的后备选择,可能是因为我走入了高校的结果改变了人们的眼光,人们由最初的鄙视和嘲讽变成了艳羡的赞叹。
其实,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这样的舞台,许多人因为谢幕时的结局,改变了他们最初的看法。但我的高考却教会了我另一件事情,那就是靠自己的双手获得自己想要的未来,我一直记得自己要去哪里,并且知道该怎样到达。
付洋姐姐之季义锋印象
季义锋这个名字在“小博”的读者中用“如雷贯耳”来形容丝毫不夸张,他的文字温暖而内敛,总是在不经意间就能流入你心底最温柔的地方。这个6月是他18岁的6月,参加高考的6月。他一路走来,繁忙中带了点儿遗憾。不过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尽管哭过却并不曾后悔过。
季义锋自己觉得这次高考他考得其实并不理想,“语文和文综失误了,语文选择题对了3个,9道题别人都对六七个,我只对了3个,一下子比别人少了二十多分;文综地理选择题对了两个,文综其实可简单了,地理选择题在最前面,我估计可能当时是有压力了,错得特别突兀。”
但是471分的成绩也让他成为学校艺术考生里分数最高、走得最好的一个。如果不是在高三的时候突然决定考艺术类院校,离开校园去学专业课,并且四处奔波面试,落下那么多的课程,那么我一点儿都不会怀疑他的成绩一定会过重点本科线,而471分已经超过黑龙江省普本线十来分了。
这是一个非常争强好胜的男孩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有表现欲”。他在高中里做学生会主席,做校园广播台台长,做晚会的导演,经常代表学校出去演出,参加县里的活动,俨然就是一个小明星。“我们学校流传着一句戏言,桦南一中无人不晓的两个人,一个是校长,一个是我。我是我们学校唯一一个学生导演,在我之前都没有人策划过整场晚会。”他跟我说这些话的时候,出于打击他的阴暗小心理,我一个劲儿地说他“臭美,臭美”,但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情绪和信心。
高考之后,这个一直在马不停蹄地折腾的季同学并没有停下折腾的步伐,他又办起了“季义锋传媒类高考工作室”,一跃而成为季老师——积累点儿工作经验,挣点儿钱,外带帮助那些与他有一样理想的同学少走点儿弯路。于是,写了一份招生简章,找了一家印刷厂印了两千份,他就跑到县里的两所高中门口发广告招生。让我讶异的事情就发生在这里,他去发广告那天,居然有女生围着他不停地拍照,他说:“我在学校的知名度可能姐姐你想象不到。”
季义锋对待成功和名人非常理性,他从来不崇拜任何人,他知道所有的成功都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他也知道所有的不成功里可能都掺杂了些许不公平,让人感到钦佩的是他明智地不和这些不公斤斤计较,浪费时间。
“在‘小博’,我不是最优秀的作者;在学校,我不是最优秀的学生;在主持和舞台上,我都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有一点,我很勇敢地在向前走,很多比我优秀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做这些事情。”他最喜欢的职业是主持人,尽管他对从事这个职业并没有抱太大的幻想,但我想他也许会有机会的,因为他不仅是一个等待机会的人,还是一个寻找机会、创造机会的人。
季义锋
曾用笔名:天使的翅向着你、苹果季小宇
出生年月:1993.4.8
毕业高中: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第一中学
高考分数:471
被录取大学:南京艺术学院
所学专业:戏剧影视文学
刘思宁:长大是一个神奇的故事
以前还可以说是踩在高中的尾巴上,现在,高中连个尾巴也不再留给我,挣扎而去,还不忘转过身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一直咒骂应试教育,但我终究还是成了它新一级的牺牲品。梦一样地过去,没什么抱怨的,至少我是幸存者,受难而以,比起那些遇难者,还算是幸运的,还可以站在又一轮的跑道上,感慨万千。
是的,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未到来,成长终将长大。然后便获得一分顿悟,懂得了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曾经把一把刀放在手边,告诉自己:用力,只需一小下,便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可终究没有下得去手。死不了,那干吗不好好地活着?一个没有勇气去死的人就一定要给自己足够大的勇气去生活。要不然怎样?
然后,便喜欢上了刘伟,崇拜,甚至迷恋。他竟有如此坚强的意志,如此乐观的心境。他说:“要么赶紧去死,要么坚强地活着。”刘伟,我不敢死,所以我要好好地活着。
好好地活着。然后便一切释然。一如坐在高中教室里看中考,又如现在看高考。开始知道什么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再大的苦难忍一忍,便过去了;再大的光环,也笼罩不了一辈子的灿烂。然后,便长大了。
长大,是一个如此神奇的故事。从一跑一个屁蹲到坐在土堆上玩泥巴,然后和一帮小男孩儿小女孩儿玩过家家,后来趁妈妈不在家偷用她老人家的化妆品,再到后来半羞半炫地和体委请假。然后呢?是一本本日记、小说,和一串串悄悄话。再然后整个人都变成了刺球,和父母正式宣战。开始在学校分帮分派,开始嫉妒虚荣羡慕恨。后来的某一天,突然发觉自己真的太过小肚鸡肠,太过无聊,一照镜子,竟突然出落成这副大姑娘的模样。走出房门,有小孩开始叫自己阿姨了,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你向四处张望,眼睛里溢出自豪的目光。
你站在末路,不只是高中的末路,还是什么你也说不清。
你开始高歌,不只是为毕业,还为什么你依旧说不清。
蓦然回首,父母俨然已经成了传说中的小老头小老太太,你们之间是从未有过的和谐与默契。你竟然觉得父母变乖了,哦,原来长大不是有一天父母夸你变乖了,而是某个瞬间,你突然觉得父母变乖了。
付洋姐姐之刘思宁印象
高一的时候,刘思宁的成绩特别地好,有一次因为没考到班里第一,她就效仿当年鲁迅先生刻了个大大的“FIRST”,并在心里暗暗许诺:“从此刻开始一定努力!”不同的是,鲁迅先生是用刀把“早”字刻在了在书桌的右上角,而这丫头是用刀刻在了自己的手上。吊诡的是,从那以后曾经永远是第一的她就再也没有考过第一了,渐渐的,“大家也没人认为你就是该考第一的学生了,然后也不能总刻吧?然后就习惯了。”
别看她傻乎乎地往血肉之躯上刻字,其实这是一个内心十分健康、相当强大的小孩。她也是在高一的时候与“小博”结的缘,不过她可不是“小博”的忠实粉丝,她很少自己买来杂志看,几乎都是蹭她一个好朋友的看,“就是因为认识了“小博”我才开始投稿的。当时有挺多同学蹭她杂志,我就寻思在这儿发一篇一定挺爽,就投了。”
而后,这小妮子做了件让所有编辑都深恶痛绝的事情——“撒网式”投稿。“我就想谁给我发我就跟谁。”她可能觉得这么做并没有什么不妥,还给我写了一封信,开篇就叫“付洋哥哥”。当我质问她为啥管我叫哥哥的时候,她居然理直气壮地反问:“你就没觉得您这名字有点儿爷们?”而她接下来的话不仅让我立马就原谅了她,同时也服了她了,“其实管鹏修叫姐的事儿咱也干过,管你和元博叫完哥,我就想这编辑部也不能没女的啊,叫姐吧就。”看她没正事儿似的,2010年8月1号,她却和“小博”另外8个小有名气的作者汐一诺、简歌等筹建了Faith-九指扣群(108099354),专门用来交流给“小博”写稿、投稿的经验。
刘思宁从小经常搬家,用她的话说,她家就是“游击队”,光小学就在5个学校念过,她在长春、哈尔滨、北京都上过学。转到松原市油田高中之后,“由于这是一所挺偏理的学校,貌似都没人问过我学什么,我就被安排进理科班了,开学一个月了才知道这里还有文科班。”高考之前她和我联系说,考完了要到编辑部来转转,反正离着也不远。估分之后,她只身从松原来长春和哈尔滨看多年前的同学和朋友,而当她见过老友再次站在长春火车站的时候却开始犹豫了:“我当时就在那儿纠结啊!我是看你呢,还是看你呢,还是看你呢?我想,看完你会不会就没意思了呢?那多不好玩啊,不就没有那种期待的感觉了嘛!”最终她决定不来编辑部了,是她读过的一个故事帮她下的决心,“一个读者想看一个作者,那作者说你要是吃一个鸡蛋觉得很好吃,干吗非要见那只鸡呢?”于是,她果断地买了张回家的车票。
这丫头十分爱好憧憬,6月6号前半宿她都没睡,倒不是有多紧张高考,就想着上了大学后自己要干什么来着,她首先是把江苏省的大学想了个遍,然后挑了一个自以为稳妥的江南大学。然后就想每天早上起来后要先喝水,10分钟后出去晨跑,之后洗脸,吃早餐,而那10分钟是看书时间,“这种顺序是最健康的,那天晚上我就不断地想啊想啊,细致到早上吃什么早餐,喝什么润肠水。”可是第一天考完语文,她就是感觉完了,“我以为作文写跑题了呢,一堆空话,自己看了都觉得闹心,还差点儿没答完。”
6月21日晚上,我正在和她聊天,她突然说:“姐姐等会,我查下高考分。”由于她之前给我留下的超级自信的印象,我并没有担心什么,很久之后她说:“姐,我折了,怎么是4打头的分数啊?”尽管她自觉考得不理想,但是她估出来的分也是540,她觉得最不靠谱了也就是没过重本线呗。看到分数后,她的第一个念头是复读,不过这个神经十分大条的女生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和理性,她迅速地意识到二本她还是能走上的。
刘思宁
曾用笔名:琉璃锁
出生年月:1992.9
就读高中: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
高考分数:498
被录取大学:吉林农大
所学专业:财务管理
在“小博”上发表过的文章:《那孩子,爱哭》《总有一段青春,不安分》《好吧,做你一年小奴仆》《祈愿,漫天繁星》等
华安宁:开着飞机追夕阳
在高考的道路上,我以颓废者的身份登场。
我讨厌每天一个人在空旷的校园里学到深夜仍旧换来一张惨白的成绩单;我讨厌每次对未来有希冀却又被残忍的现实把那份憧憬一点一点撕裂;我讨厌自己那么没用,大家都会的题自己不明所以,想动笔却连个可以开头的字都没有;我讨厌未来,它像个未知数一直令我惶恐不安,惊慌失措。我日日都在挣扎,为了一个我讨厌的分数一次又一次地战斗。
打电话回家,被她安慰得把眼泪流出,哭得稀里哗啦。我很委屈,但我又不清楚我有什么委屈。于是她打电话给了班主任帮我请假,我像蜗牛一样遇到困难就缩回壳里。世界很好,只是我很糟糕;学校很好,只是我不够优秀;她也很好,是我对不起她;一切都好,只是我不够淡定。
那几天我想了很多,我看见我亲爱的同学坐在宽敞的教室,每个人都神情坚毅希望在高考的战斗中杀出一条血路,找到自己的城堡,只有我很懦弱地站在原点不敢迈出一步。我确信我不该这样,我应该做一个好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乐观积极热情开朗。
于是我回到了学校,继续这场即将结束的长达三年的困兽斗。重新回到学校,已是惠州三模开考的日子。自习课安静得让人压抑,每个人都在各式各样的资料书上奋斗,没有人再想着溜出去打篮球。我受不了这种让人窒息的感觉,于是拿出MP3听音乐,看着黑板上更新得很准时的倒计时数字发呆。
数学又回归浑浊状态,惨不忍睹;英语变成了很普通的一科,半点优势都看不到;语文一直处于游离状态,天马行空只能被扼杀;理综只能用失败来形容,或者还可以加上“非常”、“特别”、“极度”等副词来形容。于是乎我又只能一个人独自地可怜起自己来。或者说是鄙视自己,彻底的。又在下雨天逃了出去。我知道不应该这样,不该坐在一个名为幸福的网吧写着不幸福的话语。
我害怕那个叫高考的怪兽,我不是奥特曼,我打不过他。而我没有另一个迪加可以帮我,我懦弱地想放弃,想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让眼泪肆无忌惮地流成河,让所有的神经都松弛。而当我真正一个人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我居然又拿起化学参考书一边流泪一边写离子方程式。
很喜欢一句话,这个世界并不美好,但值得我们改造。
已经过来了,被分数被成绩被排名折腾了很久也终于解脱了。虽然有过失望和灰心丧气的时候,但只要还能继续就不许放弃,对于未来,多点儿期待,对于自己,多点儿信心。
付洋姐姐之华安宁印象
在这一期“小博”的“校园小说”里,有一篇文章叫《散场的锦年》,作者是Ann Bennington,她就是华安宁。在这之前,她在小博上发表了《守望》、《纪念》、《夏末终章》、《你我之间像歌曲一样单纯》4篇文章。这妞儿是一个多产的作者,写字特别快,我上午刚跟她约了一篇1000字的稿子,晚上她就交上来篇3000字的长文,而且还说:“姐姐,不行再告诉我,我还可以写,重写也行。”与投稿量相比,华安宁的上稿率并不算高,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她的投稿热情,她说,她是灰常灰常幸运的小孩儿,第一次投稿就中了!
加她为QQ好友后,我告诉她我是付洋姐姐。她并没有我想象中那样激动,而是说“你确定”,然后打了4个大问号过来,又说,“值得怀疑。”无论是看她的文章,还是通过Email交流,印象中她都是一个颓废、叛逆、生硬、有点儿坏脾气的长发女生,可是没想到我的判断完全错误。这个自诩为“重点班里的坏学生”的小妮子居然是个听话懂事、体谅可爱的乖乖女,尽管她的梦想是背一把吉他卖唱流浪,但那仅仅是想想而已。她曾连连向我抗议道:“你们配的图不符事实啊!每次给我的文章配的都是长发飘飘的女生,人家是短发的说,敢情我文章的基调让人觉得我就该长发飘飘啊?”
高考前夜,由于家里住得离学校太远,在很多同学不得不住宿舍的情况下,“妈妈很有爱地千里迢迢来陪考,我们坐在酒店的床上看着惊悚的恐怖片,妈妈说,‘这样就不紧张了吧?放心,妈妈一直都在。’感动得要命。没有所谓的压力,因为她在。”而查分的时候,她应付得就没有那么轻巧了,“那时真的是吓死人命的,想知道又很害怕知道,大概人人都这样,而且电脑刚好那时系统忙碌,班主任又特关心地打电话来,搞得我只想重新考一次才有信心来看分数。”
华安宁最终没能考进自己想学的法律和金融专业,但是她如愿去了她想去的大学,“在大学里做个图书管理员,整天泡在里面,看完海子三毛张爱玲蒙田卡夫卡……很多人的书”的想法实现起来是不难的。
华安宁
曾用笔名:Ann Bennington
出生年月:1992.8.15
就读高中: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
高考分数:554
被录取大学:广东商学院
所学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高考出分,哭了一批,笑了一批,惨淡了一批,灿烂了一批。那些难过的人以为他们是下地狱了,那些高兴的人也以为他们真的上天堂了。只有上过大学的才知道,再糟的大学一样可以努力,再牛的大学也一样充斥着堕落。谁也别哭,谁也别闹,四年后的风骚,都别说得太早。阴差阳错也许比如愿以偿更让人成长……”姐姐把网上流传的这段话送给所有在这个季节里背起行囊走入象牙塔的铂金,愿你们耐心成长,一路收获!
季义锋:6月,我路过了你
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一个不寻常的方式参加高考。其实,我仅仅想过这样一种生活,为了做什么而做什么,如果我没有在18岁的时候选择艺考,可能等到我25岁的时候就不知道“梦想”两个字怎么写了。
回学校取通知书的那天,在学校的玄关下面看高考录取光荣榜,我的名字在编导类考生的第一行第一个,和校长寒暄了几句,碰见了熟悉的老师。老师说我考得不错,末了无限外惋惜地说:“或许你没被提前批次录取的话,也是能上一本的。”
我一下子就笑了,我想起踏入高三的那个炎热的暑假,我对着所有的人一字一顿地宣称:我自己选择的路,跪着我也会走下去!我想起那个斩钉截铁地宣誓“如果不让我走这条路,就等着看我后悔吧”的自己,突然觉得有些遥远了。
我对老师附和,但许多事情是不能假设的。如果让一年后的自己来选择,我可能也不会那样激烈。我记得在报志愿的时候,想要孤注一掷地在第一批次填报浙江传媒大学,在志愿填报结束前1个小时,我几乎把手心捏出汗来,才把提前批次的志愿又加上去。
后来,听说浙江传媒大学在黑龙江省录取最低分低了我一分,我一下子就哭出声来。当我面对着所有人的不赞成走上艺考的时候我没哭过;当我和一堆有身家有背景的人靠实力硬拼的时候我没哭过;当我对着一摞摞书本,喝咖啡如同饮水,面对着距离高考XX天的数字拼了命努力的时候,我也没哭过。可是录取的那一天,我哭了。我梦中的那个心心念念的舞台,离我一下子遥远了。
回顾我的高考,可能许多人会用成功来形容。许多人都觉得我是一个心想事成的人,在学校里如鱼得水,校领导和老师都喜欢,学业上小有成绩,想要走艺考就考上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学校……可是只有我知道,有一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我打6月走过,我并不想用成功来形容我的高考,没有人会得到上天免费的恩赐,但就像歌里唱的那样——人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
我唯一觉得骄傲的是,当我带着我所有的行装走出校门的时候,我可以昂首挺胸地说我自己从未后悔过。
我的高考采取了和别人略微不同的方式,在我所生活的小城里,这个叫做艺术的道路永远是曲线救国上大学的后备选择,可能是因为我走入了高校的结果改变了人们的眼光,人们由最初的鄙视和嘲讽变成了艳羡的赞叹。
其实,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这样的舞台,许多人因为谢幕时的结局,改变了他们最初的看法。但我的高考却教会了我另一件事情,那就是靠自己的双手获得自己想要的未来,我一直记得自己要去哪里,并且知道该怎样到达。
付洋姐姐之季义锋印象
季义锋这个名字在“小博”的读者中用“如雷贯耳”来形容丝毫不夸张,他的文字温暖而内敛,总是在不经意间就能流入你心底最温柔的地方。这个6月是他18岁的6月,参加高考的6月。他一路走来,繁忙中带了点儿遗憾。不过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尽管哭过却并不曾后悔过。
季义锋自己觉得这次高考他考得其实并不理想,“语文和文综失误了,语文选择题对了3个,9道题别人都对六七个,我只对了3个,一下子比别人少了二十多分;文综地理选择题对了两个,文综其实可简单了,地理选择题在最前面,我估计可能当时是有压力了,错得特别突兀。”
但是471分的成绩也让他成为学校艺术考生里分数最高、走得最好的一个。如果不是在高三的时候突然决定考艺术类院校,离开校园去学专业课,并且四处奔波面试,落下那么多的课程,那么我一点儿都不会怀疑他的成绩一定会过重点本科线,而471分已经超过黑龙江省普本线十来分了。
这是一个非常争强好胜的男孩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有表现欲”。他在高中里做学生会主席,做校园广播台台长,做晚会的导演,经常代表学校出去演出,参加县里的活动,俨然就是一个小明星。“我们学校流传着一句戏言,桦南一中无人不晓的两个人,一个是校长,一个是我。我是我们学校唯一一个学生导演,在我之前都没有人策划过整场晚会。”他跟我说这些话的时候,出于打击他的阴暗小心理,我一个劲儿地说他“臭美,臭美”,但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情绪和信心。
高考之后,这个一直在马不停蹄地折腾的季同学并没有停下折腾的步伐,他又办起了“季义锋传媒类高考工作室”,一跃而成为季老师——积累点儿工作经验,挣点儿钱,外带帮助那些与他有一样理想的同学少走点儿弯路。于是,写了一份招生简章,找了一家印刷厂印了两千份,他就跑到县里的两所高中门口发广告招生。让我讶异的事情就发生在这里,他去发广告那天,居然有女生围着他不停地拍照,他说:“我在学校的知名度可能姐姐你想象不到。”
季义锋对待成功和名人非常理性,他从来不崇拜任何人,他知道所有的成功都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他也知道所有的不成功里可能都掺杂了些许不公平,让人感到钦佩的是他明智地不和这些不公斤斤计较,浪费时间。
“在‘小博’,我不是最优秀的作者;在学校,我不是最优秀的学生;在主持和舞台上,我都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有一点,我很勇敢地在向前走,很多比我优秀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做这些事情。”他最喜欢的职业是主持人,尽管他对从事这个职业并没有抱太大的幻想,但我想他也许会有机会的,因为他不仅是一个等待机会的人,还是一个寻找机会、创造机会的人。
季义锋
曾用笔名:天使的翅向着你、苹果季小宇
出生年月:1993.4.8
毕业高中: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第一中学
高考分数:471
被录取大学:南京艺术学院
所学专业:戏剧影视文学
刘思宁:长大是一个神奇的故事
以前还可以说是踩在高中的尾巴上,现在,高中连个尾巴也不再留给我,挣扎而去,还不忘转过身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一直咒骂应试教育,但我终究还是成了它新一级的牺牲品。梦一样地过去,没什么抱怨的,至少我是幸存者,受难而以,比起那些遇难者,还算是幸运的,还可以站在又一轮的跑道上,感慨万千。
是的,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未到来,成长终将长大。然后便获得一分顿悟,懂得了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曾经把一把刀放在手边,告诉自己:用力,只需一小下,便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可终究没有下得去手。死不了,那干吗不好好地活着?一个没有勇气去死的人就一定要给自己足够大的勇气去生活。要不然怎样?
然后,便喜欢上了刘伟,崇拜,甚至迷恋。他竟有如此坚强的意志,如此乐观的心境。他说:“要么赶紧去死,要么坚强地活着。”刘伟,我不敢死,所以我要好好地活着。
好好地活着。然后便一切释然。一如坐在高中教室里看中考,又如现在看高考。开始知道什么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再大的苦难忍一忍,便过去了;再大的光环,也笼罩不了一辈子的灿烂。然后,便长大了。
长大,是一个如此神奇的故事。从一跑一个屁蹲到坐在土堆上玩泥巴,然后和一帮小男孩儿小女孩儿玩过家家,后来趁妈妈不在家偷用她老人家的化妆品,再到后来半羞半炫地和体委请假。然后呢?是一本本日记、小说,和一串串悄悄话。再然后整个人都变成了刺球,和父母正式宣战。开始在学校分帮分派,开始嫉妒虚荣羡慕恨。后来的某一天,突然发觉自己真的太过小肚鸡肠,太过无聊,一照镜子,竟突然出落成这副大姑娘的模样。走出房门,有小孩开始叫自己阿姨了,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你向四处张望,眼睛里溢出自豪的目光。
你站在末路,不只是高中的末路,还是什么你也说不清。
你开始高歌,不只是为毕业,还为什么你依旧说不清。
蓦然回首,父母俨然已经成了传说中的小老头小老太太,你们之间是从未有过的和谐与默契。你竟然觉得父母变乖了,哦,原来长大不是有一天父母夸你变乖了,而是某个瞬间,你突然觉得父母变乖了。
付洋姐姐之刘思宁印象
高一的时候,刘思宁的成绩特别地好,有一次因为没考到班里第一,她就效仿当年鲁迅先生刻了个大大的“FIRST”,并在心里暗暗许诺:“从此刻开始一定努力!”不同的是,鲁迅先生是用刀把“早”字刻在了在书桌的右上角,而这丫头是用刀刻在了自己的手上。吊诡的是,从那以后曾经永远是第一的她就再也没有考过第一了,渐渐的,“大家也没人认为你就是该考第一的学生了,然后也不能总刻吧?然后就习惯了。”
别看她傻乎乎地往血肉之躯上刻字,其实这是一个内心十分健康、相当强大的小孩。她也是在高一的时候与“小博”结的缘,不过她可不是“小博”的忠实粉丝,她很少自己买来杂志看,几乎都是蹭她一个好朋友的看,“就是因为认识了“小博”我才开始投稿的。当时有挺多同学蹭她杂志,我就寻思在这儿发一篇一定挺爽,就投了。”
而后,这小妮子做了件让所有编辑都深恶痛绝的事情——“撒网式”投稿。“我就想谁给我发我就跟谁。”她可能觉得这么做并没有什么不妥,还给我写了一封信,开篇就叫“付洋哥哥”。当我质问她为啥管我叫哥哥的时候,她居然理直气壮地反问:“你就没觉得您这名字有点儿爷们?”而她接下来的话不仅让我立马就原谅了她,同时也服了她了,“其实管鹏修叫姐的事儿咱也干过,管你和元博叫完哥,我就想这编辑部也不能没女的啊,叫姐吧就。”看她没正事儿似的,2010年8月1号,她却和“小博”另外8个小有名气的作者汐一诺、简歌等筹建了Faith-九指扣群(108099354),专门用来交流给“小博”写稿、投稿的经验。
刘思宁从小经常搬家,用她的话说,她家就是“游击队”,光小学就在5个学校念过,她在长春、哈尔滨、北京都上过学。转到松原市油田高中之后,“由于这是一所挺偏理的学校,貌似都没人问过我学什么,我就被安排进理科班了,开学一个月了才知道这里还有文科班。”高考之前她和我联系说,考完了要到编辑部来转转,反正离着也不远。估分之后,她只身从松原来长春和哈尔滨看多年前的同学和朋友,而当她见过老友再次站在长春火车站的时候却开始犹豫了:“我当时就在那儿纠结啊!我是看你呢,还是看你呢,还是看你呢?我想,看完你会不会就没意思了呢?那多不好玩啊,不就没有那种期待的感觉了嘛!”最终她决定不来编辑部了,是她读过的一个故事帮她下的决心,“一个读者想看一个作者,那作者说你要是吃一个鸡蛋觉得很好吃,干吗非要见那只鸡呢?”于是,她果断地买了张回家的车票。
这丫头十分爱好憧憬,6月6号前半宿她都没睡,倒不是有多紧张高考,就想着上了大学后自己要干什么来着,她首先是把江苏省的大学想了个遍,然后挑了一个自以为稳妥的江南大学。然后就想每天早上起来后要先喝水,10分钟后出去晨跑,之后洗脸,吃早餐,而那10分钟是看书时间,“这种顺序是最健康的,那天晚上我就不断地想啊想啊,细致到早上吃什么早餐,喝什么润肠水。”可是第一天考完语文,她就是感觉完了,“我以为作文写跑题了呢,一堆空话,自己看了都觉得闹心,还差点儿没答完。”
6月21日晚上,我正在和她聊天,她突然说:“姐姐等会,我查下高考分。”由于她之前给我留下的超级自信的印象,我并没有担心什么,很久之后她说:“姐,我折了,怎么是4打头的分数啊?”尽管她自觉考得不理想,但是她估出来的分也是540,她觉得最不靠谱了也就是没过重本线呗。看到分数后,她的第一个念头是复读,不过这个神经十分大条的女生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和理性,她迅速地意识到二本她还是能走上的。
刘思宁
曾用笔名:琉璃锁
出生年月:1992.9
就读高中: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
高考分数:498
被录取大学:吉林农大
所学专业:财务管理
在“小博”上发表过的文章:《那孩子,爱哭》《总有一段青春,不安分》《好吧,做你一年小奴仆》《祈愿,漫天繁星》等
华安宁:开着飞机追夕阳
在高考的道路上,我以颓废者的身份登场。
我讨厌每天一个人在空旷的校园里学到深夜仍旧换来一张惨白的成绩单;我讨厌每次对未来有希冀却又被残忍的现实把那份憧憬一点一点撕裂;我讨厌自己那么没用,大家都会的题自己不明所以,想动笔却连个可以开头的字都没有;我讨厌未来,它像个未知数一直令我惶恐不安,惊慌失措。我日日都在挣扎,为了一个我讨厌的分数一次又一次地战斗。
打电话回家,被她安慰得把眼泪流出,哭得稀里哗啦。我很委屈,但我又不清楚我有什么委屈。于是她打电话给了班主任帮我请假,我像蜗牛一样遇到困难就缩回壳里。世界很好,只是我很糟糕;学校很好,只是我不够优秀;她也很好,是我对不起她;一切都好,只是我不够淡定。
那几天我想了很多,我看见我亲爱的同学坐在宽敞的教室,每个人都神情坚毅希望在高考的战斗中杀出一条血路,找到自己的城堡,只有我很懦弱地站在原点不敢迈出一步。我确信我不该这样,我应该做一个好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乐观积极热情开朗。
于是我回到了学校,继续这场即将结束的长达三年的困兽斗。重新回到学校,已是惠州三模开考的日子。自习课安静得让人压抑,每个人都在各式各样的资料书上奋斗,没有人再想着溜出去打篮球。我受不了这种让人窒息的感觉,于是拿出MP3听音乐,看着黑板上更新得很准时的倒计时数字发呆。
数学又回归浑浊状态,惨不忍睹;英语变成了很普通的一科,半点优势都看不到;语文一直处于游离状态,天马行空只能被扼杀;理综只能用失败来形容,或者还可以加上“非常”、“特别”、“极度”等副词来形容。于是乎我又只能一个人独自地可怜起自己来。或者说是鄙视自己,彻底的。又在下雨天逃了出去。我知道不应该这样,不该坐在一个名为幸福的网吧写着不幸福的话语。
我害怕那个叫高考的怪兽,我不是奥特曼,我打不过他。而我没有另一个迪加可以帮我,我懦弱地想放弃,想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让眼泪肆无忌惮地流成河,让所有的神经都松弛。而当我真正一个人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我居然又拿起化学参考书一边流泪一边写离子方程式。
很喜欢一句话,这个世界并不美好,但值得我们改造。
已经过来了,被分数被成绩被排名折腾了很久也终于解脱了。虽然有过失望和灰心丧气的时候,但只要还能继续就不许放弃,对于未来,多点儿期待,对于自己,多点儿信心。
付洋姐姐之华安宁印象
在这一期“小博”的“校园小说”里,有一篇文章叫《散场的锦年》,作者是Ann Bennington,她就是华安宁。在这之前,她在小博上发表了《守望》、《纪念》、《夏末终章》、《你我之间像歌曲一样单纯》4篇文章。这妞儿是一个多产的作者,写字特别快,我上午刚跟她约了一篇1000字的稿子,晚上她就交上来篇3000字的长文,而且还说:“姐姐,不行再告诉我,我还可以写,重写也行。”与投稿量相比,华安宁的上稿率并不算高,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她的投稿热情,她说,她是灰常灰常幸运的小孩儿,第一次投稿就中了!
加她为QQ好友后,我告诉她我是付洋姐姐。她并没有我想象中那样激动,而是说“你确定”,然后打了4个大问号过来,又说,“值得怀疑。”无论是看她的文章,还是通过Email交流,印象中她都是一个颓废、叛逆、生硬、有点儿坏脾气的长发女生,可是没想到我的判断完全错误。这个自诩为“重点班里的坏学生”的小妮子居然是个听话懂事、体谅可爱的乖乖女,尽管她的梦想是背一把吉他卖唱流浪,但那仅仅是想想而已。她曾连连向我抗议道:“你们配的图不符事实啊!每次给我的文章配的都是长发飘飘的女生,人家是短发的说,敢情我文章的基调让人觉得我就该长发飘飘啊?”
高考前夜,由于家里住得离学校太远,在很多同学不得不住宿舍的情况下,“妈妈很有爱地千里迢迢来陪考,我们坐在酒店的床上看着惊悚的恐怖片,妈妈说,‘这样就不紧张了吧?放心,妈妈一直都在。’感动得要命。没有所谓的压力,因为她在。”而查分的时候,她应付得就没有那么轻巧了,“那时真的是吓死人命的,想知道又很害怕知道,大概人人都这样,而且电脑刚好那时系统忙碌,班主任又特关心地打电话来,搞得我只想重新考一次才有信心来看分数。”
华安宁最终没能考进自己想学的法律和金融专业,但是她如愿去了她想去的大学,“在大学里做个图书管理员,整天泡在里面,看完海子三毛张爱玲蒙田卡夫卡……很多人的书”的想法实现起来是不难的。
华安宁
曾用笔名:Ann Bennington
出生年月:1992.8.15
就读高中: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
高考分数:554
被录取大学:广东商学院
所学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高考出分,哭了一批,笑了一批,惨淡了一批,灿烂了一批。那些难过的人以为他们是下地狱了,那些高兴的人也以为他们真的上天堂了。只有上过大学的才知道,再糟的大学一样可以努力,再牛的大学也一样充斥着堕落。谁也别哭,谁也别闹,四年后的风骚,都别说得太早。阴差阳错也许比如愿以偿更让人成长……”姐姐把网上流传的这段话送给所有在这个季节里背起行囊走入象牙塔的铂金,愿你们耐心成长,一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