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研究综述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a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SNS将现实交际网络映照在互联网中,具有安全可靠、低成本等特点。大量有关SNS的研究表明,SNS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它能拓展个体的人际圈子,提高个体的社会资本和主观幸福感。SNS将成为网络社交的主流。
  关键词: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社交网站;社会资本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1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近年来在全球发展迅猛,如国外的Facebook,国内的人人网等,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国外学者对SNS的研究则始于1999年Newton对脸谱的研究,随后国内外学者对SNS使用给个体带来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一、SNS(社会性网络服务)
  Boyd和Ellison(2007)将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s)定义为基于网络的服务,它允许个体:(1)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创建公开或者半公开个人档案;(2)列出其他与其共享某种联系的用户列表;(3)能查看和浏览这些共享链接以及系统内部其他人所创建的链接。其他学者对社交网站的功能和特性也有自己的见解:“为什么社交网络是独一无二的,不仅仅是它们允许个体认识陌生人,并且它们使得用户们能链接他们的社交网络并使之可视化”。
  在现实交际中,人们通过共同的朋友建立联系,优点是真实可靠,缺点是效率不高。而普通的网络交际大多数通过某些平台来实现,如BBS,其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不那么安全可靠。SNS将现实社会交际的机制复制,在社交网站中用户被要求提供真实信息,且以其某种属性(如学校班级、地域、行业)连接成一个个的社交网络圈子,圈子中的用户互为好友,用户可以通过好友的社交圈子扩充自己的社交圈子。SNS获得了可靠与低成本的双重优点。在SNS中,朋友圈内关系往往真实度很高,互相之间不存在所谓网络的“假面具”因此,比较容易实现实名制;SNS基于人传人联系网络,利用网络这一低廉而快速的平台,交际成本大大降低。
  二、SNS基于的理论
  社交网站建立的理论来源于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创立的六度分割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即“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割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
  SNS基于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是社会网络中的“强连带"和“弱连带”理论。美国社会学家Granoveter(1974)指出,人类社会网络中有的连接是“强连带”,如血亲关系、亲密朋友关系等,而有些关系则属于“弱连带”,如在某此聚会上结识的熟人关系等。“强连带”维系着群体、组织内部的关系,“弱连带”则在群体、组织之问建立了联系纽带。
  依据以上理论,SNS通过将我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社交网络映射到因特网中,为我们构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社交网络。
  三、有关SNS对使用者影响的研究
  综合国外学者对SNS的研究文献来看,对SNS的研究主要集中于SNS使用对个体所带来的影响上。
  尽管大量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对于年轻人的社会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但人生中总有某个时刻这些关系被中断例如人们从一个地方搬到两一个地方,入学、迁徙、毕业和参加工作都是可能扰乱人们原有关系的维持的事件。这些个体特别紧迫地需要能维持他们先前居住地的社会网络同时对他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中的体验和关系开放。因此,我们预计基于因特网的社会性网络服务能为这一部分群体扮演维持关系的角色。Shaw and Gant(2002)发现伴随参与线上聊天活动的增加,孤独和抑郁会减少而社会支持和自尊会增加。Valkenburg(2006)等人发现人们使用社交网站越多,与朋友的交流互动就越频繁,这对调查对象的自尊是积极有益的,且最终影响了他们所报告的生活满意度。个人满意度和SNS的关系可能是互惠的。举个例子,低生活满意度的大学生可能企图寻求更多的线上参与来增加他们的个人幸福感。通过脸谱,用户们可能确实学到他们所拥有的联系取决于使他们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可能导致不信任。因此,我们对某人了解的越多,我们可能对他越信任或越不信任。总之,重要的是,脸谱的使用者会保持那些他们确实不信任的个人好友名单……社会信任和脸谱的使用可能是一个互惠的关系。普通网站也能将有共同目标的活跃者联系起来并创建对于关键问题的共识。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是2006年学生们对通过My Space主页组织了一场全国性的针对美国移民改革的抗议。
  四、结论
  SNS克服了传统网络交往缺乏真实性和安全性的障碍,将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映照在互联网,构筑网络社区的概念,给互联网世界的交流互动方式带来一场新的变革。与现实社交和传统的网络社交相比,SNS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成员间的关系更真实、更具安全性、更为便利以及更多的娱乐互动方式。可以预测,SNS将会成为网络社交的主流。
  
  参考文献:
  [1]Erickson,B.H.Culture,calss and connections.Am.J.Sociol,1996,102(1):217-51.
其他文献
摘 要: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网络对人类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以其传播的快捷性、广泛性、开放性和自由性,成为普通公民享受民主权利的重要手段。它既为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提供了空前的动力与机遇,同时又使民主面临着巨大挑战。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直接民主的实现带来了曙光,使得民主为大多数人所享有成为可能,但也给民主的发展带来阻碍,影响着民主理想的实现。作为技术手段的网络是中性的,其对民主作用的实现需要掌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人生活质量的提高,电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现在有些人都不知道停电是什么了。在用电量这么大的情况下,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与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我们都知道,虽然电给我们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我们的生活更是离不开电,但是事情都是双面的,电力也是一样。在电带来享受的另一面是它带来的痛苦。100mA的电流通过人体就足以致人死亡,对人来说致命电流是50mA。而且触电带来的后果一
期刊
摘 要:社会迅速发展,通讯工具也越来越先进,电力企业的施工速度也要跟上社会的发展速度,用户要求电力企业处理各种数据资料时采用便捷的计算机网络。本文围绕电力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介绍了电力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危险,电力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技术方案,加强电力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与日常维护的方法。  关键词:电力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日常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0
期刊
摘 要:国内大多数火力发电厂的输煤系统的清扫管理方式可分以下三种:全系统采用水力清扫,全系统采用水力清扫加真空气力清扫,全系统采用真空气力清扫加人工清扫。国内多个大、中型火力发电厂的调查情况表明:70%以上的电厂推荐水力清扫,20%以上的电厂推荐水力与真空清扫相结合,只有少部分电厂推荐采用真空气力清扫加人工清扫,从本人十多年的发电厂的输煤系统清扫实践来看,虽然出真空气力清扫有避免防尘二次污染的优点
期刊
摘 要:靖咸输油管道是长庆油田重要的南北输油大动脉,该管道建成初期,由于跨度长、站点多,外部环境复杂等因素,使该管道遭受人为破坏比较严重。为从根本上保证管道安全,长庆油田输油一处从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通过积极实践,探索出了输油管道安全管护新模式—“管道巡护十法”。 目前,该“管道巡护十法”运用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创新,逐渐完善,已成为原油集输系统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输油管道;管道巡护
期刊
摘 要:图书馆事业是人文主义事业,图书馆学始于人文主义.阐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阅读环境、以人为本的服务举措以及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和谐  中图分类号:G9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本文试图从军事人力资本的角度,着眼军事人力资本的特性分析当前军事人力资本培养积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所启发并提出几点对策,以加速军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军事人力资本;特性;军队  中图分类号:E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的建设与应用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但是,有些企业在组建网络时,往往很重视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核心级的网络设备, 对网络布线不太重视,特别是布线细节问题容易被忽视,因此后期的网络维护难度大增,一些莫名其妙的网络故障接连产生,且网管无从下手、很难排除。本文就自己的一点认识提出网络布线时应注意的关键事项。  关键词:网络布线;布线规划;布线方式  中图分类号:TP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GIS系统在配电网故障定位查询、供电所、与调度SCADA系统集成等几个方面的介绍来阐述福州电力配电生产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在对国外电力配电生产信息化管理现状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福州电力配电生产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福州;配电;信息化管理;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TM7
期刊
摘 要:我国大多数传统食品因企业规模小,工业化程度低,管理滞后、思想观念陈旧而缺乏足够的竞争力跻身国际市场,就是在国内市场也越来越受到洋食品的冲击。本文从传统食品的概念以及与国外食品的比较和阿胶的成功开发进行传统食品的跨线分析,为传统食品市场的保持与开发寻求解决之路。  关键词:传统;食品;阿胶;跨线;营销  中图分类号:K89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