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策略

来源 :企业文化·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我国“十二五”计划以来,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效率的提高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仍是至今学术界争相研究的难题。本文通过对农村水利工程的实践,针对该问题的现状及应对的措施做粗浅探讨。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现状;策略
  几年,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逐渐加深,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加大,使得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面临的严峻挑战。农业的命脉是水利,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水利工程管理的建设,因此,搞好农村的水利工程管理,是促进粮食大生产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水利工程的管理在我国农村占据着重要的主导地位,它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但近几年来,随着各项农村政策的改革,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农村的水利工程的管理愈来愈不适应农村的现实状况。
  (一)农村的现实情况
  1.薄弱的农村基础建设
  因农村发展的较为缓慢,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的不重视,现存的很多水利设施还都始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因当时的技术条件和要求标准难以维护,致使其各项基础设施老化、排灌效益退化、设施运行恶化,这些都为水利工程的有效实施埋下安全
  隐患[1]。
  2.紧张的农村建设土地
  农村的土地面积大多更适宜种植农作物的耕地,如此一来,进行水利工程管理建设的机动土地较少,难以相互协调。同时,近几年来,随着城市进程步伐的加快,交通设施日益挤占越来越多的耕地,使得大量灌溉排水的耕地越来越少,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越就越来无用武之地。
  3.缺乏的农村劳动力
  自从我国为了减轻农民的劳务负担,取消了“农村义务工”和“农村积累工”的政策以来,外出务工的农民日益增加,导致农村严重缺乏劳动力,这与逐步增长的粮食需求和日益减少的劳动力成反比[2]。
  (二)农村的政府管理
  1.较少的资金投入
  我国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本身就因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财政困难,如财务制度执行不规范、资金拨付不及时等问题使得农村的水利工程难以得到有力维持,同时,城市防洪、大型灌溉区的续建和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更是得到国家的大力投入,因而对于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显得不那么重要。
  2.不完善的建管机制
  一方面,未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大部分的水利工程管理机构性质不明确,使得内部管理无法得到良性循环,同时各地区均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思维意识,导致水利工程形成“无人管、管不了”的局面。
  另一方面,未形成权责统一的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讲,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不顺畅,权力与责任不相分明,谁人掌权,谁人负责到最后模糊的难以界定,致使发生问题相互推诿,内部管理混乱不堪;从整体上讲,水利工程的两大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一,农民只知用而不知管、不知维修的小农意识扎根很深;其二,则是管理单位本身不对水利工程设施进行修护和完善,坐井观天的思想也影响着管理机制的运行。
  二、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策略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占据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因此,对于阻碍到到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利工程管理上的不足,国家要重视起来并切实的实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改革。
  (一)政府方面
  1.加大投资力度和资金支持力度
  因为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有利于社会的公益事业,其投资多、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使一些公共投资望而却步,此时更需要发挥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引导水利投资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步,并且国家要加大对农村水利工程的投资,明确资金的流向,为其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3]。
  2.明确水利工程内各项权能
  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体系庞杂且机构繁多,政府要利用其主体地位明细管理其内部的各项权力与责任,统一设立责任牌,明示工程建设责任人、技术负责人、质量监督人等,秉着“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细化到每个人的身上,并登记造册,禁止互相推诿的现象出现,使水利工程的各项都有条不紊的进行。
  3.鼓励科技创新
  农村水利工程涉及的范围广,为了使得其运转得到良性的发展,政府更要大力鼓励科技的创新,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完善设计程序,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
  (二)政策方面
  1.加大对水利工程的补贴
  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运用政府对农村水利工程的补贴政策。国家可以对有利于农村的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方法、创新的技术手段等按百分比进行财政补贴,一方面不仅能很大的缓解当地政府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水利基础设施的维修和保养等资金支持。
  2.加大水费征收的力度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农民的小农意识的存在,也造成了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加大水费征收力度就是要明确水是商品的观念,增强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水资源的协调性,同时也能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三)农民方面
  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离不开农民,其也是直接受益和服务的对象,因此,农村水利工程要想发展的好,不仅需要政府方面的支持,更需要农民的认可和积极的参与[4]。
  一方面,要通过媒体、报刊等途径加大宣传,让农民充分认知水利工程实施的好处并且认可它,并引导农民加入到对水利工程的管理之中,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让其感受到民主决策、共同管理的理念的践行。另一方面,要对加入工程管理的农民进行补贴,不仅能消耗了农村剩余的劳动力,更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管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使灌溉系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但就我国给地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来说,薄弱的基础设施、水资源的浪费、资金的短缺等都是农村发展的阻碍,因此水利工程管理的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肖寒友,谢彪.浅谈农村水利工程管理[J].价值工程,2013(19): 92-93.
  [2]刘银生.新时期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5,34(8):106-107.
  [3]李宗梁,张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4]张永忠.探究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4(5):79,190.
其他文献
【摘要】事物的发展都存在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化后,民间资本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获取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种风险,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化对国家、企业、消费者带来了不种层度上的损失,正是因为这种损失使得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化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风险。本文将借鉴AHP层次分析法,来分析民间资本投入交通基础设施中各种风险的大小,从而有效的规避。   【关键词】民间资本 交通基础设施 AHP  AH
摘 要:网络经济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灵活的运行管理机制。本文阐述了网络经济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以及对企业造成的改变,并对如何进行企业管理创新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网络经济;企业管理;发展模式  一、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对于消费者,网络经济更便利  网络经济,顾名思义,要求企业在管理中更加注重网络的应用,目前来说,一个企业通过网络可以将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更加方便快捷的联系在一
目的:本文通过对妇产科当中阴道流血的患者进行治疗,并且探讨其病因和制定针对该病症的治疗手段。方法:随机抽取300名阴道流血患者在2013年1月-2015年2月期间于某医院治疗,通过分
齐世荣(1926年-2015年),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新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的创建者之一,首都师范大学原校长。1945年考入成都燕京大学
期刊
教育部早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习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把握好规划原则,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真正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这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然而,在发展经济同时,城市环境保护较为滞后,在城市中,绿色自然和鸟语花香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愿景。针对园林工程而言,怎样提高园林养护和施工水平,是园林施工的重点研究问题。本文立足园林工程角度,主要分析园林施工和养护管理的相关问题,探讨相关优化养护管理方法。  关键词:园林施工;养护管理  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逐渐加快,过度城市化问题,引起人们
在有月亮的午夜,有时候我路上碰到了许多的猎犬,它们奔窜在树林中,从我面前的路上躲开,好像很怕我而静静地站在灌木丛中,直到我走过了再出来。  松鼠和野鼠为了我储藏的坚果而争吵开了。对它们来说,那是一个挪威式的冬天,雪长久地积着,积得太深了,它们不得不动用松树皮来补救它们的粮食短缺。  野兔是很常见的,整个冬天,它的身体常活动在我的屋子下面,只有地板隔开了我们。每天早晨,当我开始动弹的时候,它便急促地
【摘要】像其他大部分国家一样,中国的发展仍避免不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代价,是一种粗放型经济增长,势必不可持续。中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改革已经逐渐进入深水区,财政体制的改革也到达一个瓶颈。“营改增”、资源税的改革为环境税的出台打好了基础,环境税的出台指日可待。本文首先分析环境税的理论基础,再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外的经验对环境税的施行
档案是历史的见证,是企事业单位运营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如今,人们普遍认识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发展,企事业单位产出的档案数量也不断增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