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对策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e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创造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智力活动中的最高表现。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巨大压力下,语文课堂教学对培养创造性思维没有足够重视,在教学中一味地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轨道思考问题,而对学生独出心裁,大胆质疑,教师却不予理会,甚至训斥挖苦。长此以往,培养出的学生附和随从,墨守陈规,缺乏独立思考,锐意求新的意识,学习效果也不尽人意。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大胆去尝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采用如下对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认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智力品质,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没有创造想象,就没有任何发明创造,因此教会学生想象,尤其是创造想象就尤其重要。而语文教学又有其自身独特的学科特征,这为培养学生想象、特别是创造性想象提供了条件。教师在讲授一些文学作品时,不但要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形象,使学生通过想象、再现文章所描写的人物和景物,进入画面,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更要使他们有创造想象的机会。
  二、精心设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實践证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发散点,精心创设问题的情境,研究和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所谓的发散问题,就是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思路,不受唯一答案束缚,可以沿着不同的思考路线,不同角度,产生为数众多的合理设想和解决途径。语文教学的许多环节都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诱导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创造性思维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学习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提不出问题的现象。这就说明学生“尽信书”,缺少怀疑精神。提不出问题,学习就不能深入,理解不能透彻,思维能力就得不到锻炼。疑能打破迷信,疑能增进兴趣,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固然是名篇,但不一定就是十全十美,学完一篇文章可让学生找不足之处,从字、词、句、篇章,从内容到形式,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开动脑子。有时意见即使提得不正确,甚至幼稚,但也是通过学生思考出来的,通过大家的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有不少教师的经验证明,学生对文章的看法有时还是蛮中肯的!另外还可找一些有其特点,但又有缺陷的文章,让学生挑出毛病,列举缺点,以提高其鉴别能力。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坚持诱导启发,热情鼓励学生解放思想,读书时大胆怀疑,科学释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讨论,逐渐养成学生独立思考,不盲目崇拜名人、古人、洋人,对一切都采用批判吸收的创造性思维习惯。
  四、分析综合,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过程少不了分析综合。没有分析,认识不能深入;没有综合,认识不能提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紧密结合的。为此,语文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对文章各个层次的分析,将各个层次所描写的内容、意义辨析清楚,再加以综合概括,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我在教《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时,我引导学生先分析三个事例,分别记叙了什么内容,表现志愿军什么样的精神和品质,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结合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学生概括出:三个事例联系紧密,先给读者一个英雄群体形象,再给读者一个英雄个体形象,最后揭示前两个事例的思想基础,这就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选材、组材的良苦用心。这样先对各部分进行分析,最后进行综合,使学生清晰地明确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另外,依据青少年争强好胜,喜欢怀疑争论,敢于发表意见的特点,组织一些讨论会、辩论会;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的联系来发展学生的联想力等都是创造性思维的好形式,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给予充分重视,肯定还会发掘更多更好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江泽民主席在许多场合反复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今社会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上来认识,而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时代呼唤创新,为了祖国繁荣富强,我们应该从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入手,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其他文献
2005年4月,我带着自己的梦想,带着自己的执着,来到了享有黄河源头第一县的美称——玛多县,当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这片神奇广袤的草原上,牛羊成群,湖泊星罗棋布。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4℃,属高寒草原气候,到了这里,很多人都是呼吸困难,疾病缠身。我也不例外,没想到,自己一下子在这呆了9年多,不仅仅是对自己工作的热爱,更是爱这片土地,爱这里的孩子。  教学,在我们上学的时候,理论上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起源自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现如今,数学被应用在很多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所以,数学是学生必须要学好的一门课。在小学,数学并不是很难,学生学习时也很轻松,可是到了中学,随着难度加大,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学数学了。甚至讨厌数学,对于学生的放弃,改如何让学生学习数学呢?这对老师来说是个挑战,也是日思夜想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人对自己喜欢的东西都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育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21世纪将是创造教育有世纪,社会对于
[摘 要]水利事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事业。我省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起源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也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获得了相应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水利的经管部门来说,在财务收益方面却一直处在入不敷出的局面,无法做到水利经济的良性循环。本文针对如何促进青海水利经济的科学发展,从途径、措施和政策的运用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水利经济;科学发展;措施;途径   水利工程建设
[摘 要]现代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感受和表现。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就必须进行大胆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特的音乐想象力和鉴赏力。  [关键词]音乐激发兴趣  初中音乐课教学通过学唱与演唱、鉴赏与表现,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
[摘 要]班级活动是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活动,全班同学共同参加,是目前普遍实施的组织形式,主要完成必修的语文活动课程。  [关键词]语文活动 竞赛  一、语文活动课的类型  语文课堂教学因为受教学目标和教材的严格限制,不能随意安排内容。而语文活动课的内容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是与语言知识有关的,也可以是与语言能力有关的,还可以是与课文主题、情节、内容有关的活动。只要是有明确的语文教学目标的,都可以活动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政治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政治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科学地设计课堂练习及作业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很有利的。   一、利用政治课练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   创新精
[摘 要]在全国新课改的东风影响下,国家进行新的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推行者和试行者。  [关键词]生物 教学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离开了教师,也就谈不上如何推行素质教育。如果教师改变不了思想,素质教育的推行也只能是空谈。脱离实际地推进素质教育也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   我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和高考的实际,浅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更好推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