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与“实存”:“行为的理由”与“直观的经验对象”——对康德美学第一契机的重新解读

来源 :现代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hzzf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对于康德美学第一契机中的两个关键词“兴趣”与“实存”的误读源于脱离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在康德哲学中,带有兴趣的愉悦感都与行为的理由联系在一起,任何实践活动都是要把欲求的对象变成一个直观的经验对象,反之,不带任何兴趣的审美的愉悦感与行为的理由没有任何关联,这种愉悦感的产生在于想像力能够超出对象的“实存”创造出具有某种普遍性的、与知性之机能协调一致的“形式”。
其他文献
在目前IPv4协议地址空间严重不足的情况下,IETF提出了新的下一代网络协议IPv6协议,从而彻底地解决了IP地址匮乏的问题;同时,与IPv4相比IPv6还具有地址空间编址管理,分组处理
为了使先天形成的(出生缺陷)或后天发生的缺失的器官获得新生,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的联合应用受到了再生医学很多人的关注。利用治疗性基因转移技术和其他的再生生物工程策略,能提
在近代百年的文化论争中,论战的各方都在哲学思维层面接受社会有机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把社会各组成部分看作是紧密联系和不可分离的,正是这个理论教条使时人看不清楚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