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对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关键词】课程标准;数学;教学过程;理解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一、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新课程标准下还要求教师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新课程标准还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由于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之一就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完美实现在于教师与学生的充分理解和信任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只要你对学生充满爱心,相信学生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
  基于以上的观点,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现有的认知水平,尤其是与新知识有联系的现有水平;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心中所感。在吃准、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双重教学方案:备教学目标,更备学习目标;备教法,更要备学法;备教路,更备学路;备教师的活动,更备学生的活动。其实,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想表达、诉说。当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也不能“放羊”,在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学习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包办代替的多,讲道理占用了学生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即使让学生自学也是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放”。基于此,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必将大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到、反馈到学生目前学习的最新进展情况。学生出现了问题,没关系,这正是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师“点”和“导”的最佳时机。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必将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四、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强调教师的组织性和协调性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加发展;教师不单是一个学者,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
  因此科学的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在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进而发展各种能力。教师应时时刻刻把这种观念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的课型特征,挖掘出教材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思维方式、方法,通过各种形式巩固和训练,最终达到学生能自如地运用,真正“会学”的目的。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对学校管理,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这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2002.3.18征求意见稿)
  [3]涂荣豹,宁连华.《论数学活动的过程知识》.数学教育学报2002.11(2)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潭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布置作业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行为,学生通过做作业不仅可以达到巩固自己所学知识,还可以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以致用,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本文主要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作业质量进行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提高;语文;作业质量  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语
数据统计,一汽轿车公司1--7月份销售整车158774辆,同比增长27.4%,其中自主品牌销售98148辆,合作品牌销售60626辆。7月份销售整车22071辆,同比增长19.1%,包括自主品牌12984辆,合作品
故障现象有1辆2006年产上海别克GL8商务车,搭载3.0LV6发动机和4T65-E型自动变速器,行驶里程14.5万km,驾驶员反映该车在低速行驶时一切正常,但当车速达到80km/h后,发动机转速突然上升,
【摘 要】课堂导入具有集中注意、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和交流情感的作用。通过对课堂导入方法的调查研究,笔者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方法归纳成七大类,分别是:开门见山导入法、设疑导入法、情境创设导入法、作品展示导入法、活动导入法、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法和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并针对每种方法举例说明。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导入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不同的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提倡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参与、融入课堂学习,以趣助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现课堂情智交融、教学相长。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参与度;案例  初中历史是一门丰富生动、深刻严肃的学科,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全面地看待它的学科性,否则学生就会对历史失去学习兴趣,产生畏难、回避的心理,教学效果也会
对于电控共轨式柴油机,起动时,只要旋转3~4转,即能着车。若用起动机带动柴油机曲轴正常速度转动,虽有明显的着车征兆,但不能着火运转或需要多次起动或长时间启用起动机起动,或起动后
【摘 要】 学习主体客观上存在差异决定了实施分层教学是必要的选择,学生的性格、已有的知识体系、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在如何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首先将学生分类,不同类型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任务,进行不同标准的点评,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学习主体分等级;教学目标分层次;作业任务成梯度;点评标准分
关于童话,在《儿童文学词典》有这样的描述:"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童话拥有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