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的这一要求,真正注重了学生在德智体方面的全面发展,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教师育人的目标。在应试教育仍现实存在的今天,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又应怎样评价学生?
一、课堂评价,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更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课堂教学应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成绩,让他们感受成功,建立自信。教师信任的眼神,鼓励的微笑,亲切的话语,恰当的手势都是很好的激励性评价。
二、作业评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业是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方式。相对于以醒目的“√”和“×”来评价学生的作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更让学生喜欢。对于学生作业,我除了及时批改、采用等级制进行定量评价,还采用写批语或画小标记的方式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质量、书写、重视程度进行定性评价。通过激励性的标记语言促使学生自主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每次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自评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渐渐长大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单向、片面的,而学生自评互评却是多向的。这种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又易于在积极、友好、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让被评价者愉快接纳和认同评价的结果。从而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能在这种互动的评价中得到不断的发展。
四、综合评价,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
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综合评价中,要将日常表现、作业、单元测验以及期末考试各占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考虑。这样做的导向作用是使学生和家长不只关注期末考试,体现了评价参考体系的综合性,并将评价融入日常教学中,做到教评相长。
要做到不“唯分数论”,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要正确理解评价的目的,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业、兴趣、情感和人格等各方面的成长过程,从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去评价他们。唯有如此,教师的评价才能为学生成长护航。
责编 钟园娴
一、课堂评价,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更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课堂教学应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成绩,让他们感受成功,建立自信。教师信任的眼神,鼓励的微笑,亲切的话语,恰当的手势都是很好的激励性评价。
二、作业评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业是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方式。相对于以醒目的“√”和“×”来评价学生的作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更让学生喜欢。对于学生作业,我除了及时批改、采用等级制进行定量评价,还采用写批语或画小标记的方式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质量、书写、重视程度进行定性评价。通过激励性的标记语言促使学生自主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每次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自评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渐渐长大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单向、片面的,而学生自评互评却是多向的。这种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又易于在积极、友好、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让被评价者愉快接纳和认同评价的结果。从而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能在这种互动的评价中得到不断的发展。
四、综合评价,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
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综合评价中,要将日常表现、作业、单元测验以及期末考试各占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考虑。这样做的导向作用是使学生和家长不只关注期末考试,体现了评价参考体系的综合性,并将评价融入日常教学中,做到教评相长。
要做到不“唯分数论”,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要正确理解评价的目的,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业、兴趣、情感和人格等各方面的成长过程,从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去评价他们。唯有如此,教师的评价才能为学生成长护航。
责编 钟园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