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知识的鲜花“打”进学生的记忆深处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a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做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景物描写教学设计时,我忽然想到高尔基《童年》中的一句:“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如果把这句话和教育联系起来,那么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不是很值得反思?
   回顾现在的语文教学,总觉得偏执于老师表演的一种热烈的氛围。这种课,表面上很热烈,学生参与率也很高,老师仿佛主持人,坐山观虎斗,但效果却很一般。难怪老师们总有这样的说法:“好”课不出学生。为何如此呢?仔细想来,老师课上得不可谓不好,学生反应也不可谓不热烈,当堂效果也不可谓不鲜明,可是下一课又是另外的知识点,老师课上得还是一样的漂亮,可是学生这时对于上一课的内容已所剩无几了。有位教育家说,所谓知识,就是三年的学习后,你还记得的东西。回想我们初中或高中三年,最后所得的东西又有多少呢?所以回到教育,我认为教学的任务应是能在学生记忆深处开辟一处美丽的所在,然后把知识的鲜花,一一“打”进去,永存一份馨香。
   那么首要的是梳理知识点。本单元的重点是景物描写,根据课文,我把本单元的知识点确立为:(1)移步换景的基本写法;(2)归纳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3)写景语句的欣赏。确立知识的目的是在这一单元的整个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不致于热烈而无所得。
   其次是打破常规。在教学过程上我打破了以课为单位,而是以单元为单位,并补充大量的课外景物描写的语段进行教学。所谓打破以课为单位,就单元教学中不是一课一课的教,而根据一个知识点,可以在一堂课中涉及到全单元,甚至课外。当然,这需要充分的预习时间。对于此我专门按排了阅读课来指导预习。在具体教学时,我基本上按照师做示范、活动理解、学生动手、练习巩固的模式,具体如下:
  1 师做示范
   现代教学理念中强调以生为主体,这一点没有错,但如果每堂课都让学生行为,那么老师干什么?我认为师首先要做示范。当然做示范不是应试教育中的满堂灌,我这里是指,老师在做备课时注意自己的体验,然后把自己探究的过程详细地告诉学生,甚至自己这过程中所有的错误的经历。从这意义上理解,师做示范实际上是一种学习探究的过程。比如:我在分析如何归纳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时,我首先谈我对景物描写的理解:一段美丽的景物描写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然后我以《阿里山纪行》为例,根据第5段展示了一幅图片,我详细地介绍了我看到了这幅图片后,如何通过图片来对应文中的语句,并根据特征给这个图片起了个名字:林区幽静。围绕如给图片起名,通过学生讨论,我进行了对归纳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在这过程中,我还穿插了我在学生时代阅读到这段语句时的感受。这样的讲解,表面上没有学生的参与,但我在分析我的学习探究的过程时,注意了学生时代的阅读体验,如果进一步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学习阅读体验,我相信定会给了学生理解上的一个明确方向,从而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
  2 活动理解,学生动手
   书读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我在教学中注重课外语文活动教学。如在教学移步换景时,我首先通过展示图片的形式,加强学生对这单元移步换景的理解,我还开展了这样一个课外活动:给校园拍照片,但只能拍五张,并记录地点。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移步换景。通过比较挑选出拍摄最佳的照片,并进行赏析,这样又初步学习了对景物描写的欣赏这一知识点。
   这一环节的设置,实际上是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又一次向学生呈现了知识点,不过这一次是完全学生参与。有了上一环节的师做示范,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能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又始终不离知识点,加深了印象。
  3 练习巩固
   这一环节在设置上要区别于传统的应试,我把这一环节理解为训练学生如何把上几个环节中所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在题目的设置上下功夫,一定要在学生想说而不太会说这个层面上下功夫。所以,我们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就像注意我们自己的学习探究一样。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同样的知识点在学生的记忆中反复了几遍,而每遍的形式又不同,从而避免了单调的重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相信这样的知识点会在学生的记忆中鲜活起来,从而激活了学生创新的细胞,向美丽更深处探寻。
  
其他文献
为适应现代教学思想,随着电教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配备了诸如多媒体教室、双向式教学系统等先进的教学设施。为教师进行良好的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电教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被引入课堂,有效的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速度、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个性,从而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下面结合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谈谈电教媒体的重要作用。  1 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奠基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小学阶段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学法都会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造成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数学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教学中创设既合理而又富有活力,既关注而又尊重学生的情境,是每个教师竭力追求的。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
期刊
【摘要】在思想品德课上追求课堂的有效性是每个政治科教师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本质要求。本文作者对思想品德“有效课堂”谈了认识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就如何打造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进行了粗浅探索。  【关键词】思想品德;有效课堂;体会  “有效课堂 ”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
期刊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处于一种误区中:重教师教授,轻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教师往往在不自觉中取代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学"几乎等同于"听讲"、"抄写"、"记忆","教"几乎等同于"讲解"、"灌注"、"考试"、"评分".课堂上学生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即使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较好、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也存在运用能力不强,创造精神不强,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再加上课业负担重,导致学生的学
期刊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 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1 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
期刊
过程关乎结果,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对科学管理、精细管理重要性的高度概括。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的最后成功,就是管理的成功。  1 班级管理工作   班级管理是提高高考升学率的关键。   首先,加强班主任队伍的管理:⑴要求班主任每天早晚自习到班;⑵自习时间班主任坐班;⑶班主任每周必须下寝室一次,并实行签到制度;⑷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班德育工作,搞好本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
期刊
“生活处处皆学问。”化学也在生活中。化学,对于初学者,或多或少感觉较为抽象。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使“抽象”的化学,变为直观亲切。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在教学实践中,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化学要学什么?从化学概念来看,它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研
期刊
【摘要】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加大了课堂的知识容量。它不仅满足了初中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而且潜意识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优化;教学效果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被引入课堂,能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加大课堂的知识容量;能根据现实生活,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文
期刊
本人针对我班同学不愿意学习的特点,我觉得有必要对学生的这种现象进行改变,所以我才确定《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方法的研究》。我想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能够让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命与活力,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
期刊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但近年来,很多语文教师感觉费尽心思,而效果甚微,家长也常为自己孩子写不好文章费心。学生写文章发愁,真是老虎吃天无法下爪,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举步艰难。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改变这些现状呢?现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 语文教学要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习作目标,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总目标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