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有研究发现不同强度体力活动对不同性别肥胖或者超重人群的脂肪成分改善程度存在差异.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日常体力活动、脂肪分布特点,探究体力活动量与脂肪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某高校就读大学生1875名,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中文版)搜集其近1周来的体力活动数据,采用体成分测量仪测量其脂肪参数.按体脂率大小将男、女大学生各分为3组,男大学生:体脂率≤10%、11%-21%、≥22%;女大学生:体脂率≤20%、21%-34%、≥35%.采用spssSS 23.0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广西医科大学的相关伦理要求,参与者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结果与结论:①脂肪含量:男大学生总脂肪量>皮下脂肪含量>躯干脂肪量>下肢脂肪量>内脏脂肪含量>上肢脂肪量;女大学生总脂肪量>皮下脂肪含量>躯干脂肪量>下肢脂肪量>上肢脂肪量>内脏脂肪含量;②体力活动方面:大学生低强度体力活动量>中强度体力活动量>高强度体力活动量;③体脂率水平:男大学生低强度体力活动量、中强度体力活动量、总体力活动量:<10%组大于11%-21%组大于≥22%组(均P<0.05),高强度体力活动量:<10%组大于11%-21%组和≥22%组(均P<0.05);女大学生低强度体力活动量、中强度体力活动量:<20%组大于21%-34%组和≥35%组(均P<0.05),高强度体力活动量、总体力活动量:<20%组大于21%-34%组大于≥35%组(均P<0.05);④相关分析:男大学生总脂肪量、内脏脂肪含量、躯干脂肪量、下肢脂肪量与低强度体力活动量呈显著负相关(均r<0,均P<0.05),其他脂肪参数与中强度体力活动量、高强度体力活动量、总体力活动量呈显著负相关(均r<0,均P<0.05),女大学生内脏脂肪含量与高强度体力活动量呈显著负相关(均r<0,均P<0.01),躯干脂肪量与高强度体力活动量、总体力活动量呈显著负相关(均r<0,均P<0.01),其他脂肪参数与低强度体力活动量、中强度体力活动量、高强度体力活动量、总体力活动量呈显著负相关(均r<0,均P<0.05);⑤结果说明,大学生体力活动量、脂肪分布存在性别差异,体力活动活跃人群体脂率较低;各强度体力活动量增加有利于机体脂肪减少;男大学生皮下脂肪含量、上肢脂肪量主要受到中强度体力活动量、高强度体力活动量影响,女大学生内脏脂肪含量、躯干脂肪量主要受高强度体力活动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