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拓高中生的体育意识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r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耍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一、学生对运动参与的满足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如:高部学生都有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文化学科的压力,相比之下,体育课的压力就小得多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设计能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学生有更大的优势从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学生就将在文化课的压力能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设计这环节更有必要加强的一方面,才能产生更积极的作用。
  二、利用学生的直接兴趣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活动的心理原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积极性的核心。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可分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种,直接动机是与体育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动机,它是以自己直接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动力。例如:他们看到,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正在作各种活泼的游戏,一场激烈的精彩的足球赛在进行着时,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学习要求,即直接的学习动机。但是,这种动机是不会持久的,一旦在满足了暂时的需要之后,就会消失。
  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讲明学习的目的,还要要求学生把锻炼身体同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联系起来,使他们懂得身体好与学习好的辩证关系,启发他们为实现“四化”而锻炼身体,掌握知识的重要性,树立他们从“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的正确学习态度,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法,启发和引导他们。
  三、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在多年体育教学中认为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
  四、学生兴趣与注意力的培養和运用
  注意是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心理过程,是对事物的感觉、思维的反映。例如:学生注意老师指挥学生做操而发出的口令,就是学生对刺激物的反映。
  注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在体育活动中,如果心不西焉或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好所学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或伤害事故。
  注意分被动与主动两种,被动注意是属于本能的,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它由条件刺激或个人爱好所产生。例如:上体育课时,新奇的道具,显目的标志,宏亮的口令,都能引起学生们的被动注意,而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带有强制的意思,往往学生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
  在体育活动中,有兴趣与无兴趣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持久和集中注意。学习时主动积极,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努力去克服,产生愉快的情绪。而没有兴趣,会使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厌倦。
  教师还应善于利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启发学生积极练习一些他们认为枯燥无味的教材。例如: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足球和竞赛的兴趣,先让他们进行足球比赛,从中抓住他们的由于不能控制球而失掉很多进攻和防守的机会感到苦恼时,再讲明学习基本技术的必要性,进行正确示范,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这个教材的积极性。
  五、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体育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代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所以,学校体育教育是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移默化地,它不仅是为学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关键词】生活化 语文教学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桂林山水的介绍,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高表达CYP2C8基因能否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MMP-9的表达。方法以20周龄APOEKO+/-CYP2C8Tg+/-和CYP2C8Tg+/-小鼠(n=10/组)为研究对象,相同基因背景和周龄的
【摘 要】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呢?那对我们来说就是要使课堂各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以实现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构建 高效 和谐 英语课堂  高效的课堂,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授课内容的课堂,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的课堂;高效的课堂不是看教师教得认真不认真的课堂,而是看学生是否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学”到“会学”的课堂。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
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師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那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高效教学呢?  一、提问的层次性与悬念性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  课堂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应用得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
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我们语文教师似乎迷茫了,语文是什么?语文课教什么?怎么教?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好课?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在数学或者英语课堂,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而在语文课上,学生愁眉不展,整堂课格外沉闷,老师无论怎样引导、启发,偶尔有一点活跃气氛,可是一堂课下来,学生开口说话的没几个,所以语文课又称“哑巴课堂”。也许专家、名师就开口了,那是老师没引导到位,我们也承认语文老师能力欠缺
【摘 要】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生本教育 初中英语教学 情景教学  从2013年10月份开始,我在所任教的班级开始尝试用生本教育的理念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