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淮河流域灾赈中的“局部正义”问题——兼对光绪三十二年苏皖水灾的再探讨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夺淮入海后,淮河流域便成了一个灾害频仍的地区。光绪三十二年(1906)淮河流域苏北皖北地区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水灾,而在随后救济中两地却得到了差别巨大的际遇和厚此薄彼的对待。有五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这种差别的产生,但这种层面上的原因分析稍缺理论性高度和整体性观察。职是之故,以光绪三十二年苏皖水灾为讨论线索,从淮河流域灾赈的整体着眼,利用"局部正义"等相关理论框架试图从哲学理论的高度来探讨和分析清代淮河流域灾赈中存在的救济差别。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公寓管理结合的现实需要性与可能性,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与公寓管理结合是在内外因素作用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的观点.
中山公园音乐堂完全肖邦之四——肖邦钢琴曲集音乐会9月12日 周日 19:30钢琴:吉尔·沙哈
江苏沿海地区是全国闻名的植棉老区.近年来,随着棉花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抗虫杂交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4年植棉大县射阳抗虫杂交棉面积达5.7万公顷,占全县植棉面积
如何面对"影响的焦虑",晚唐杜牧的诗学主张、诗歌实践堪为范例。从中西诗学的比较视域,比对杜牧诗学主张与布鲁姆的修正比的类同性与异质性,进而解析杜牧的诗歌实践,不仅可以得
本文拟通过对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的配器色彩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从而归纳出作曲家这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创作风格。以求为全面地研究布索尼的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提供一
康德认为人类的终极目的是要达到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即公民的自由与普遍法治最大限度相结合的公民社会和永久和平的世界公民状态。他问为达此目标我们应该做什么?这是他关于认
在口承神话研究的基础上,在反思世界民俗学领域的"民俗主义"和"民俗化"的学术转向中,杨利慧教授提出了"神话主义"的概念。这个概念重点关注古典神话在当代社会中遗产旅游、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