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探

来源 :中州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ni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河南省的体育产业已经从探索尝试阶段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体育文化产业也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体育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新体育产业方式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在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政府制定一系列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来予以规范、引导、扶持、整合和协调监管,使之科学、有序和健康地发展。本文以河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为研究对象,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讨论的逻辑起点,对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在法规建设、文化资源的开发、创意人才的培养、创意规模等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
  1前言
  体育产业是近年来新兴的现代服务业,正在逐步地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载体,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产业快速发展”,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1〕。河南是人口大省、文化大省,也是体育大省。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1年2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豫政办〔2011〕8号)正式出台,这是河南省首次出台专门指导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1年6月,《河南省体育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体育文化产业作为低碳环保的“朝阳产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市场逐渐形成,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在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旅游业、体育用品业、体育中介产业和体育场馆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和国内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高的省区相比,河南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仍然较低,具有较大差距。从体育文化产业创业发展入手,探索河南省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为进一步调整河南省产业结构和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实现体育文化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河南省经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河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文化强省”战略的强力推进,河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创意产业的不断涌现,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但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存在诸如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弱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寻找突破点加以解决。
  2.1有支持体育产业的法规,但是体系尚不健全
  随着国家努力打造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实施的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的制定,河南省文化厅和河南省体育局都在努力发展河南省体育文化产业。河南省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河南振兴体育产业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发展体育产业的新的出路和新的方向。河南省近年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结合发展“中原经济区”总体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快我省体育产业的发展,先后制定并出台了《河南省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河南省体育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政策,这些政策为河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构建了政策体系,政策中涉及税收、金融、土地、财政、工商等多方面,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河南省地处中原,又是人口和农业大省,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使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不强。首先,体育文化产业结构失衡、重复建设、效益不高等问题很明显,规模和总量偏小,占GDP比重仅为0.3%,而北京、上海体育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1%。体育文化创意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较弱且以中小型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居多,缺乏支柱性体育文化创意企业,这些都是制约提高河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
  2.2文化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够
  中原文化丰富多彩是华夏文明之根。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河南省文化资源更为丰富。河南省是武术之乡,是孕育体育文化的摇篮,近年来,河南省开发了一系列具有特色和个性的体育文化平台,如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焦作太极拳交流大赛、中超联赛建业主场联赛、郑开马拉松等一系列精品赛事,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毋庸置疑,这些文化平台的开发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河南省对外传播体育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推动了省内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但从现有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看,仍存在挖掘不深入,不细致,利用不甚合理等现象,尤其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结合不够严密,从而影响创新发展的动力。首先,河南省的知名体育文化品牌产业不多,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比如,安阳的滑翔伞、温县的太极拳、南阳的漂流、洛阳的滑雪等,都是极具经济价值的体育文化资源。但就目前来看,这些体育文化资源挖掘深度不够,开发水平不高,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得以充分挖掘、没有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其次,现有体育文化物质资源优势未能与数字技术、文化内涵、文化效应有效结合,实现生产方式和业态的创新。科学技术是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力,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依托现代高新科技的传播方式,通过创意文化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实现有效激发文化企业的市场活力和赢利能力。如何将传统优势资源进行开发和创造,使之形成新的形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传统体育文化找到新的出路依然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所在。河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高新科技的有效融合这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2.3高层次体育文化创意人才严重缺乏
  文化创意产业是人才高度聚集的行业,所有的创意、知识产权的开发都需要靠人才来实现。在一场高水平的体育比赛中,一个赛事如果配有优秀的体育创意,就会产生一种出乎意料的产业效应;一件体育用品的销售,卖出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包括对体育文化理解的创意〔2〕。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实质上是内容产业,内容是核心竞争力,而内容是依赖于人力资源、依赖于创意、创新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急需要大量的创意人才。河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教育资源极其匮乏,高校几乎没有对应的专业,省里也没有研究所和师资来专门培养创意人才,对优秀创意人才的引进和激励没有专门的管理机制,所以很难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意群体,无法对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有效的教育基础支持。我省在体育文化创意方面不但缺乏创作、设计等人才,如科学家、设计师、建筑师、广告人等,而且也缺乏经营和管理人才,如出版人、经纪人等。统计资料显示,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12%,在伦敦是14%,在东京是15%。目前河南省无论相关配套政策还是制度环境都不足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中高等教育还没有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方向转变,造成文化创意人才缺乏的局面。
  2.4体育文化创意产业还未形成规模
  近年来经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河南省已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经济支柱产业的新的发展模式。但是河南的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仍然偏低。第三产业在当代后工业化和工业化国家越来越重要,其在占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平均为60%~70%,其中一些国际化大城市甚至高达75%以上,如纽约为86%。近几年,我国已开始重视发展创意产业,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厦门等城市在城市发展规划中都已将创意产业作为“十一五”期间着力发展和推进的产业〔3〕。河南体育企业规模小且分散,缺少有竞争力的体育企业或集团。根据国家体育总局规划,到“十二五”初期,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将发展到3%~5%(占GDP的5%就将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河南省提出河南的文化根源深厚,河南文化的发展要向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争取2012年达到8%甚至10%。后奥运时期河南将重点发展几大具有河南特色的体育产业,其中体育文化产业被置于首要位置。利用河南在文化、科技以及人才方面的优势,努力向世界展示少林文化推广少林武术、太极拳等河南省的知名体育旅游产业,借助于河南省动漫产业的发展平台,加快体育动漫的发展步伐,保持河南省体育彩票的平稳发展,继续扩大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是河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5体育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结合力度不够
  体育产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效应和拉动作用,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电子信息等其他相关产业和其他高新科技的结合形成的。当前河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大力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是河南体育产业的新的发展方向,尤其是以少林寺为主的各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以及利用河南省地理优势创造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开展与扩大体育休闲产业边际效应方面能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并且也显示出了其优越性和开发价值,但总体而言体育产业要想更好更健康发展,必须将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和技术结合起来,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创造形成新的发展形式新的产业结构。
  3促进我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3.1加大文化创意产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促进河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形成
  河南省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发展体育产业的地理、人文、文化、科技等资源,发展河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应注重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使文化创意产业形成规模,并在小规模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发展,努力形成更大的规模网络集群,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体育产业形成更高更紧密的融合,提升综合竞争力,推动体育产业的升级转型。以更高的热情加快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高端产业,建立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的示范、集聚、辐射和推动作用。
  3.2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加快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促进河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人才作为推动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政府部门应当在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成长期给予积极的引导,积极组织专家研究产业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对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布局。目前河南省的体育文化创意人才还比较缺乏,体育文化创意企业的原创力虚弱,缺乏自主开发的创意品牌,因此,急需引进和培育体育文化创意人才。引进体育文化创意人才的措施有:一是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利用河南省的区位优势重点引进一批从事文化创意的优秀人才,不但要引进具有较高原创水平的人才,而且要引进既懂创意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多渠道建立人才培育机制,保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供给。加强职业岗位的培训。河南省普通高校总数达到120所,其中本科院校47所(含独立学院),高职高专学校73所。其中河南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郑州大学设有文化产业专业,没有学校设有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更是没有。所以,利用好高校的师资和教学条件,在高校开设创意、设计、媒体及传播等专业和学院,培育既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熟悉本地文化资源的文化创意人才,是河南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所在。
  3.3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促进河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合理发展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1年2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豫政办〔2011〕8号)正式出台,这是河南省首次出台专门指导体育产业的政策性文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1年6月,《河南省体育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将体育产业的发展纳入产业发展轨道,但是,还没有专门针对关于河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法规办法,这使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处于没有专门法规管理的状态下,使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各项活动管理没有明确的规范。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的具有很大经济潜力的产业,所以河南省人民政府应根据河南省省情,结合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自身特点和发展所需要的法规环境,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   3.4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促进河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合河南省各区域的资源特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跨地区合作,形成自身特色的产业品牌,避免相同性质相同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进一步发挥其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各地市各区域应摈弃闭门造车的传统竞争观念,打破地区封锁,要强化跨区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坚持在产品开发设计中,将特色与优势和跨地区资源互补,努力实现多个行业相关区域的资源整合。争取做到统一定位,统一规划,共同打造特色鲜明创意突出的文化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文化资源必须经过创意策划、内容提炼整合、产品定位、市场营销、消费体验等过程,依靠生产企业、策划公司、市场调研、咨询评估、服务网点、行业协会、传媒推荐等机构,将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最终转换为文化消费和经济效益〔4〕。对体育文化资源必须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科学统筹、合理规划、形成具有河南体育特色的文化产品,并为市场认可接受、能实现效益,在产业规模形成以后,要做好产业资源市场的维护、内容形式的更新及产品合理的营销,使之形成健康、完整和可持续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
  参考文献
  〔1〕朱晓青.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和发展条件探讨〔J〕新视野,2006(3).
  〔2〕冯梅.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2.
  〔3〕张振鹏,王玲.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及发展问题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9(6):564-566.
  〔4〕李鹏.体育文化产业策划与创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6.
  〔5〕陈少峰,朱嘉.中国文化产业十年(1999-2009)〔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9:109-110.
  〔6〕王刘芳.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北京支柱产业〔N〕.北京日报,2008-12-20(7).
  〔7〕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9)〔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52.
  〔8〕尹继左.文化创新与城市发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9〕约翰哈特利.创意产业读本〔M〕.曹书乐,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4.
  〔10〕http://www.ccitimes.com/yejie/other/2012-11-08/7555275552.html.
  〔11〕谢洪伟.创意产业与体育产业发展合作理论研究综评〔G〕浙江体育科学,2008.9:14-25.
  〔12〕冉朝霞.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1):101-103.
  〔13〕王申贺.山东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文化产业胜势的调查分析〔G〕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
  (责任编辑:阎 彬)
其他文献
摘要:外资银行分行是指在东道国设立的,不具有独立法律地位并作为外国银行总行一部分的营业性分支机构,它是外国银行进入另一国市场的最常见的扩展形式。从性质上看,外资银行分行是母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在东道国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关键词:外资银行;性质;母行;责任     一、外资银行分行的性质和法律地位    外资银行分行是指在东道国设立的,不具有独立法律地位并作为外国银行总行一部分的营业性分支机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理论方法以及和谐社会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认为健身气功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心身并养”的整体观,“以人为本、重人贵生”的人生观,“恬淡虚无、宽厚仁爱”的价值观与和谐社会理念相契合,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健身气功;和谐社会;促进作用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
本研究将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建筑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性扩展成为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即一个包括企业绿色竞争力、建筑市场规范化及人才培养的多方面的集合,对建筑产业可
文章从虚拟经济的概念入手,探讨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使金融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大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