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儿童假性巴特综合征(Pseudo-Bartter syndrome,PBS)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8年1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PBS患儿9例,对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等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1.临床特征:本组病例共9例,其中女4例,男5例;就诊年龄4个月~8岁
【机 构】
:
10004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中心,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10004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中心,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10004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假性巴特综合征(Pseudo-Bartter syndrome,PBS)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收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8年1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PBS患儿9例,对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等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
结果1.临床特征:本组病例共9例,其中女4例,男5例;就诊年龄4个月~8岁8个月。引起PBS的原因以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呕吐)(7/9例)最为多见。6例患儿无明显临床表现,治疗原发病过程中发现低钾血症。2.实验室检查:均存在低钾低氯血症、不同程度的代谢性碱中毒及肾素、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升高。3.治疗:在病因控制治疗、补钾对症治疗或吲哚美辛治疗[1 mg/(kg·d),分3次口服]后,患儿均达到临床好转且血电解质均恢复正常。在停补钾对症治疗后,血电解质仍正常,随访期限5~7 d。
结论1.在中国儿童中,引起PBS最常见的原因以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呕吐、腹泻等最为多见。2.儿童PBS除了病因相关的临床表现外,多无明显临床表现,常于实验室检查中偶然发现低钾血症。3.儿童PBS实验室检查表现为低钾低氯血症、代谢性碱中毒,其肾素、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水平均明显升高。4.儿童PBS经祛除病因及补钾对症治疗,通常2~4 d电解质恢复正常。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病例组为住院HFMD患儿37例,均已确诊为肠道病毒感染,其中轻型病例21例,重症病例16例;对照组为本院同期唇腭裂治疗中心的先天性唇腭裂、非感染择期手术同龄患儿10例。应用液相芯片分析平台检测病毒阳性患儿的血清标本及对照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α、IL-1β、IL-2、IL-6、IL-8、IL-12亚单位
目的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维生素D(VitD)水平与免疫球蛋白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毛细支气管炎组)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itD治疗组及非VitD治疗组,均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同时VitD治疗组给予补充VitD治疗,治疗1个月。选择同期收治的普通支气管肺炎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是一组以单基因遗传为主所致的免疫功能缺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感染、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普通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罕见疾病难以实施,因此建立全国范围的PID数据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借鉴国内外疾病数据库建设的经验、成果,以超文本预处理器(hypertext preprocessor,PHP)与关系型数据库(MySQL)为主要开发工具,建成了PID网络登记数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性膀胱炎的超声诊断及临床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2007年7月至2013年5月临床确诊为嗜酸性膀胱炎的9例患儿,对其临床资料及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患儿的超声声像图表现:4例表现为膀胱壁弥散性增厚,2例表现为局限性团块状增厚,3例表现为前壁及两侧壁明显增厚。9例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均增多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关节炎症、骨和软骨侵蚀及滑膜组织增生为特征,目前关于RA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γδT细胞是近年来人们新认识的一种表型和功能独特的T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中γδT细胞仅占1%~10%,但在黏膜上皮组织中含量丰富,是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研究显示γδT细胞可通过发挥抗原提呈功能、产生前炎性因子、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VEGI)基因启动子区的单核苷酸多态(SNP)与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程度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26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和196例健康儿童VEGI基因启动子区域-358T>C、-638A>G多态,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分析上述多态与儿童神经母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ICPP的女童566例以及来源于体检中心的健康女童54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儿童的饮食情况、行为方面、父母及家庭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23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
线粒体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之一,遗传方式复杂,既有孟德尔遗传,又有线粒体母系遗传。尽管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一些线粒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遗传特征被逐步认识,现介绍几个儿童常见线粒体综合征临床表现和遗传特征。
目的研究一种能应用于新生儿黄疸光疗时的经皮胆红素监测方法。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纳入56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无并发症的新生儿,按《实用新生儿学》的光疗标准进行光疗,在其前额眉心处贴一圆形小锡箔片(直径1.5 cm)彻底阻断光线,采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分别在光疗时6 h、12 h、24 h、36 h和48 h测定遮盖处皮肤胆红素(TcBc)水平和邻近暴露处皮肤胆红素(TcBe)水平,在各